分享

汪海峰||高高山上看牡丹——“遇见宏伟·芳华雍容”牡丹文化节观感

 晨雨声工作室 2024-05-16 发布于甘肃


2024年第068期||总第1127期

艺海风│1127期

高高山上看牡丹

“遇见宏伟·芳华雍容”牡丹文化节观感

汪海峰

农历四月初,城里牡丹凋谢,芍药次第盛开。内心感叹春光匆匆,时至初夏,可到哪里去多少延续一下牡丹花季呢?正好宏伟乡举办“遇见宏伟·芳华雍容”第二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受邀欣然前往。宏伟乡地处陇西北山,东与通渭县交界,北与安定区接壤,距县城53千米,算是距离县城比较远的乡镇了。从没来过宏伟,这也算是个机会。

宏伟牡丹园在贾家屲,我知道宏伟而不知道贾家屲。屲指的是低洼之处,贾家屲就是个小盆地,所谓环屲皆山也。到了现场,看到节会井井有条,文联的、旅游局的、作协的、摄协的、书协的、乡上村上的,来了好多人,很是热闹。大部分人已在会场,我们来得迟,先去园中看牡丹。

千株万株牡丹树,千朵万朵压枝低。忽然想起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应景戏改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上牡丹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由于海拔不同,环境不同,造就了这种阶梯性审美。九点多,迎着朝阳,牡丹连云,灿如朝霞。细细查看,花色多,花朵大,香远益清。白露未晞,颗颗珍珠镶嵌在花瓣上、叶子上,艳丽无比。看到贾家屲的牡丹,我不禁感叹,高山出俊鸟,屲深藏美颜。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但并不处庙堂之高,也不隐江湖之远,它是大众的象征,山上山下都有,全国都有,全球都有。牡丹代表着人性最美的一面,牡丹花开,人性舒展,这是美之华章。与梅兰竹菊的清冷高傲相比较,牡丹更像张扬的普通人生。古代文人“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牡丹之爱,益乎众矣”的感叹,不无贬低、讽刺和嫉妒的意味,但这恰恰说明老百姓喜欢。牡丹是多年生落叶灌木,老树高两三米,树龄可达百年以上。牡丹既长寿又富态,正好表达了人们的内心需求。日子过得好,人生得长寿,那不正是老百姓的心愿吗?牡丹坦荡、真率、直露,面对世人,一览无余地一展青春风采,那才是花卉的大美。牡丹花开的季节,是人们的狂欢节。尤其在这山野之间,群芳满园,更是当地老百姓的精神寄托。是不屈服于苦寒环境,积极乐观,笑对人生,昂扬向上的心理象征。牡丹盛开,绝像容易满足的老百姓,唱几句小曲,吼一折秦腔,来一段秧歌,人生之花也要盛放。主会场人头攒动,歌伴舞《牡丹之歌》唱出了大家的心愿:“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我想象,冬日大雪中,牡丹老树接近黑色,铮铮铁骨,傲立风寒,贾家屲的牡丹绝不向命运屈服。

牡丹原产中国,由野生而栽培,有一千五百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后来传播到国外,现在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都栽培牡丹,以日、法、英、美等最多。我们在贾家屲见到最多的是紫斑牡丹,这也是陇西牡丹跻身于全国的名贵品种。这种牡丹分布在甘、陕、川部分地区,栽培历史悠久。西北牡丹的栽培约始于唐代,甘肃早已有牡丹栽培,明清之际栽培日盛。栽培主要分布于渭河中、上游,洮河下游,黄河上游。紫斑牡丹耐寒、耐旱、耐碱,生长旺盛,黄土高原上的人一般皮实憨厚。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种植部》中有关于陇西牡丹、芍药的两段记述。《牡丹》:“予自秦之巩昌,携牡丹十数本而归。”《芍药》:“予于秦之巩昌,携牡丹、芍药各数十种而归。牡丹活者颇少,幸此花无恙,不虚负戴之劳。”他从巩昌府携带牡丹和芍药各几十株回家,结果发现牡丹成活率低,而芍药却全部安然无恙,大约陇西牡丹不适合南方气候。这也从侧面证明,清代陇西牡丹、芍药都闻名全国。

宏伟盘龙山下贾家屲牡丹园始建于2014年,现有花园、育苗地共三百亩,经营十年,蔚为大观。这次来宏伟,不但接续了县城牡丹花事,也算把陇西四角子都走到了。

    汪海峰:笔名简淡,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发表散文、古体诗多篇首,出版《汪海峰作品集》。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