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靖与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车厢渠

 北京的骑士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1700多年前
北京就出现了本地最早的
大型水利工程
——戾陵堰和车箱渠
这项工程导水东流
解决了当时农田缺水的问题
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图片

它巨大的灌溉效益
令人们多次重修
使这项工程也沿用了近千年
其设计者和施工总指挥
名叫刘靖
他堪称大型水利工程“魔术师”
我们先来看看
这个刘靖是何许人也
😎😎😎



《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

刘靖(?- 254年),字文恭,沛国相人。太祖时,表靖父馥为扬州刺史,恩惠大行,战守有备。馥卒,子靖为河南尹,有父风,封广陵亭侯,邑三百户。薨,谥景侯,子熙嗣。

刘靖升任镇北将军后,持节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他认为:


图片

“边防一贯的、最重要的策略是守御,没有比守御更好的办法,要分清百姓和蛮夷的界限”。

图片


他开拓了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又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使田地能够连续三次种稻,边疆的人民都得到利益。

刘靖将军,亲自登上梁山
观察地形,勘察漯水
他派遣部下丁鸿率军士千人
在选定的地址上
修筑了著名的戾陵主堰
而上文提到的车箱渠
其实是戾陵堰的配套工程

图片



戾陵堰

石景山与四平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原有车箱渠。车箱渠是戾陵堰的配套工程。戾陵堰和车箱渠是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这一工程的最早记载见于五世纪成书的《水经注》:


图片

“鲍丘水人潞,通得鲍丘之称矣。高梁水注之,首受漯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山有燕剌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水自堰枝分,东经梁山南,又东北经刘靖碑北。”


图片

鲍丘水即今温榆河,漯水即今永定河,它勾画了这一水利工程的走向:经戾陵堰拦截的永定河水,从车箱渠进入高梁河后汇人温榆河,再流入通县境内的潞水。

图片

戾陵堰和车厢渠位置

曹魏嘉平二年(250),镇北将军刘靖“登梁山以观源流”,亲自筹划,组织军士千人,在今石景山附近永定河筑堰,并开挖引水口和车箱渠。

《水经·鲍丘水注》引《刘靖碑》记述:

该工程“长岸峻固,直截中流,积石笼以为主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依北岸立水门(即引水口),门广四丈,立水十丈。”


工程完工后,从引水口分流河水进车箱渠向东注入高梁河,每年可浇灌农田二千顷。农田有了充足的水源,旱田变为水田,粮食作物由旱地杂粮改为水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当时北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这个堰的位置在戾陵附近,所以名叫戾陵堰,也叫戾陵遏。




车箱渠

在戾陵水门,下接一条引水干渠,因形似车箱,故名车箱渠。

通过车箱渠分出一部分河水,平地导流,注入蓟城西北的高粱河。再沿高梁河西岸开支渠,以达到灌溉农田,发展水稻生产的目的。

图片


这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政绩。它在山洪爆发的时候可以用来防洪,山洪乘堨东下,免遭山洪侵害。

在平时则用以灌溉稻田,取得丰硕的财政收益;同时由于水利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所以有“三更种稻,边民利之”的说法。这里的三更种稻,大抵是因为水利发达了,可耕田增多,通过轮作休耕、养地的方法来提高粮食产量。



那为什么说戾陵堰和车箱渠
在北京水利发展史上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呢?

图片

繁荣经济 · 受益千秋

戾陵堰修成以后,曾多次毁于洪水。但它巨大的灌溉效益令人们多次重修,使这项工程沿用了近千年。

遏立三十六载后洪水暴出,毁损四分之三,剩北岸七十余丈。上渠车箱所在漫溢。晋元康四年(294),刘靖的儿子骁骑将军平乡侯刘弘受命,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宁朔将军。


图片

他“命司马关内侯逄恽,内外诸将士二千人,起长岸,立石渠,修立遏,治水门,门广四丈,立水五尺。兴复载利,通塞之宜,准遵旧制。凡用工四万有余焉。”


图片

从史料记载看,在修复和改造这项工程时,诸部王侯主动派人助役,许多老百姓也自愿到工地参加劳动,有的妇女还背着婴儿,场面热烈动人,还刻石立碑以示永久纪念。

图片

200多年后,北魏幽州刺史裴延儁于公元519年也重修过戾陵堰。

《魏书》裴延儁传有:

“转北平将军幽州刺史,范阳有旧督亢渠、经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遗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未几而就,溉田百万余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


这段记载中涉及到两个问题:

其一,“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堰”,说明从刘弘到裴延儁的二百余年间,戾陵堰被长期使用过,以至在裴延儁重新修复戾陵堰时,河道中还有几条废堰体的遗迹。

其二,修复后的戾陵堰、车箱渠又达到相当的规模,它和督亢渠两处水利工程灌溉面积之和又达到了一百多万亩,为利十倍,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图片


后来北齐斛律羡也维修、利用、扩展了这个水利工程。

《北齐书》斛律金传:“天统元年斛律羡为幽州刺史,导高梁水北合于易京,东会于潞,因以灌田,边储岁积,转漕用省,公私获利焉。”


隋、唐也有引永定河水广开稻田的记载。《辽史》有“狼山神、戾陵陂”的记述。金、元在开运河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继续发挥这项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

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永定河水通过戾陵堰、车箱渠哺育了人民,繁荣了农业经济,为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图片
图片

来源:印象广宁、石景山公共文化、同城服务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