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寒就爱发作的鼻炎,打喷嚏流清鼻涕,用这个小方,标本兼治

 阿弥陀佛cq1zp7 2024-05-16 发布于甘肃

导读:最后再强调一点,这个方子适合寒性鼻炎。中医认为,鼻炎大多是由寒邪导致的。

天津的一位小伙子跟我说,有一年夏天,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去冷库里拿东西,回到屋里没多久就诱发了鼻炎,一连好几年,一到天气特别冷的时候,鼻炎就容易发作。
这就是寒性鼻炎,这种鼻炎遇寒发作或者加重,而且流出来的鼻涕清冷清冷的,《内经》里说,“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就是说,你身体里流出来的那些水液啊,不管是鼻涕也好,口水也好,眼泪也好,只要是清稀的,那就是有寒。
而肺又开窍于鼻,所以鼻子的问题首先要找肺,当寒气侵入肺脏的时候,身体试图把它赶出去,但是总是不成功,就会出现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的情况。
那么,肺脏为什么不能一鼓作气驱邪外出呢?因为肺气不利,也就是肺气不够充实,古医书上说,“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气虚则肺气虚。而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又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所以肺气充实与否和肾有很大关系。举一个通俗点儿的例子,比如,腹式呼吸,中医也叫纳气归田,就是说人的呼吸不光要靠鼻子,胸腹也要跟着呼吸一块起伏,一呼一吸之间就能把人的精气归并到肾中去,封藏起来。能纳气归田的人,呼吸都是很深沉的,这样的人不仅不容易得鼻炎,身体也是一级棒!因此,要壮肺气,补肾很关键。
推荐一个治疗鼻炎的小方子,这个方子可以说是药方,也可以说是食疗方,取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洗净,捣碎,和细辛一起水煎后,去渣,用煎好的汤药煮粥,煮到米烂即可,最后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
细辛有一股很强的辛散味,什么是辛味?大家都吃过辣椒,辣椒一进到嘴里,感觉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从额头到鼻尖都在往外冒汗,所以辛味的药物能发汗,通过发汗把体内的寒邪带出来;又能行气血,气血一流通就能把堵塞的鼻窍通开。风寒感冒以后,你就去找辛味的药物或者食物,比如,生姜,生姜也是辛散的,煮上一碗浓浓的姜汤,一喝下去,就能把侵入人体的寒气给赶出去。
细辛还能温化水饮,你看鼻炎以后,老是流鼻涕,说明肺里面除了有寒,还有湿,细辛可以通阳,中医讲,阳化气,阴成形。假如地面上有一滩水,天气越冷,它冻得越结实,等到太阳一出来,用不了多久,它就蒸发气化掉了。
所以细辛的作用是这样的,它以独特的辛味进到体表,把盘踞的寒邪散开,再把堵塞的鼻窍通开,然后接着往里走,走到肺脏,把肺里面的水湿温化掉。
菟丝子是一种藤本植物,它既没有根又没有叶子,喜欢寄生在其他植物身上,然后不断地交织缠绕,大有铺天盖地的气势。
菟丝子可以补肾,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一到秋冬天就腰痛,而且腰痛的同时还伴有小便不利,就是尿特别多,老想跑厕所,这也是肾阳虚,这个时候,菟丝子就管用。菟丝子的入药部分是它的种子,古医书上说,诸子皆降。就是说菟丝子的药性是往下走的,可以一直走到肾中去。中医界小有名气的五子衍宗丸,就是用五种植物的种子制成的药丸,其中就有一味菟丝子,你看种子是不是可以传宗接代,所以五子衍宗丸吃了以后,能激活人的肾气,以子通子。

找中医点击50首“打油诗”送给50名中医(附联系方式)

图片

由此可见,菟丝子补肾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菟丝子它是平补的,菟丝子这味药,你可以尝一下,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别犀利的味道,所以它的药性非常平和,不管你是阴虚还是阳虚,都可以一用,吃了以后还不容易上火,这在中药当中是很难得的。
方子虽然只有两味药,但却是标本兼治,细辛在上化湿浊,通鼻窍,散风寒,是治标;菟丝子在下温肾阳,补肾精,是治本。
最后再强调一点,这个方子适合寒性鼻炎,如果流出来的鼻涕是那种黄浊涕,就是有热,有热就不要用了,容易助长邪气。

肺气虚,是鼻炎本质的原因之一,四味中药即可治疗!肺气不降与鼻炎
1、肺气不降
鼻炎最直接的病机为肺气不降,壅遏上逆。肺开窍于鼻,肺气运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鼻子的功能。肺本来就要把一部分精气上输到鼻窍以维持鼻子的正常功能,如果这部分气不充足,或是质量不好,就会影响鼻子的功能,有的人先天就不闻香臭,不同的人之间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
特别是感冒的前期,有的人打几个喷嚏就能挺过去,而抵抗力差的人,则不停的打喷嚏,进而能体会到软腭部位有发炎的感觉,这就是邪气入侵的过程,肺气不足,正气败下阵来。这些都是先天肺气偏虚所造成的,也算是正常的反应,不能说是病。可是如果这上输鼻窍的气太多了也不行,太多了鼻子也会堵。

但是如果肺本身的精气足的人,即使是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出现暂时的肺气上逆,很快就能自己调节过来,感冒过后,鼻子的功能也随之恢复正常。有些人就不行了,肺在五脏中相对处于劣势,谁都可以欺负它,内因也好,外因也罢,有个风吹草动,都会首先让肺遭殃。肺本来就自顾不暇,一受干扰,升降就失常了,于是乎鼻炎就犯了,还不容易好。

2、肺气虚
在我看来,鼻炎最本质的原因之一是肺气虚,进一步的原因是受到了其它脏腑或是外邪的干扰,因为肺主表,主呼吸是直接跟外界打交道的脏器,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肺气不降,壅遏上逆。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肺气上逆,都可能导致鼻炎这一最终结果。注意,我用的是可能二字。

应该再补充一句:鼻炎是由肺气上逆导致的,但是肺气上逆不一定都表现为鼻炎,也有好多喘的。这是上逆的程度和具体路径不一样。先不展开这些绕圈子的医理,下面先看治疗方法。

点穴治疗鼻炎
鼻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患病比例很高,只是轻重的程度不同。

这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医药效果不明显,而且缠绵难愈,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经络的角度来说,凡病都有一个关键穴位(机关)。这个方法人人都可自己调理,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见效神速!

具体地说,自己点肺经的“少商”穴和肝经的“大敦”穴,每天一两次,每次几分钟,坚持一段时间。

最近一个时期,把这个方法教给几个同事,效果都很显著,用他们的话说是“屡试不爽”,所以我把这个方法公之于众,以便惠及更多的病人。根据病人的描述,点穴期间会大量地流出鼻涕,然后就感觉呼吸畅通。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

1、“鼻为肺之窍”——少商穴泄肺气
中医所谓“鼻为肺之窍”,鼻炎一般是由于风寒导致肺气郁闷不畅。肺五行属金,“金郁开之”或者说“实则泄之”,而开泄肺气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肺经末端的少商穴,此处太阴肺经与阳明大肠经相交,肺气之实可由此开泄到大肠经(这是它应去的地方)。

2、“肝为风木之脏”——大敦穴祛风
既是风寒,则需祛风散寒。“肝为风木之脏”,故风邪一般责之于肝。肝经大敦穴具有“舒肝暖肝”的作用,舒肝则能祛风,暖肝则能散寒。而且,肝主气机,气郁实则需疏理肝经,这是理所当然的。

点穴的工具:点穴的工具可以自己制作:找一根竹筷,把头部磨成光滑的绿豆大小的半球状,也可以找一根现成的塑料之类的东西,总之头部需要光滑,呈绿豆大小的半球状为宜。

不过,有一点需要事先提醒一下:
点穴位的时候会非常的疼痛!在自己能够忍受的程度之内,需要咬牙坚持一下。中医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某个穴位有疼痛反应,说明这个穴位不通,疼痛程度越厉害,说明堵塞越严重。坚持点穴一段时间以后,穴位的疼痛感减轻了,说明疏通了一部分,疾病也减轻了,如果最后不疼痛了,说明疾病也差不多好了。

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根据我让述的导致鼻炎的原因,治疗思路和具体方法也不太一样。首先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上逆肺气乖乖地降下去。我推荐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系列治鼻炎的小方子。

1、桔梗元参汤
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桔梗10g、元参10g、杏仁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0g、甘草6g、生姜10g  
2、五味石膏汤
治肺热鼻塞,浊涕黏黄者
五味子3g、石膏10g、杏仁10g、清半夏10g、元参10g、茯苓10g、桔梗10g、生姜10g。 
3、黄芩贝母汤
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黄芩10g、柴胡10g、芍药10g、元参10g、桔梗10g、杏仁10g、五味子3g、 平贝母10g(没敢给川贝,贵得吓人呀,平贝也有效的)
4、芩泽姜苏汤
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茯苓10g、泽泻10g、生姜10g、杏仁10g、甘草6g、陈皮10g、紫苏叶10g
以上是按原书的剂量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g ,如果我用的话,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个药之间的量,不过就算是不调整,按原方的配比,效果也是不错的。

我自己的鼻炎,最初就是用第一个方子,加减变化治好的。后来,我又根据前两个导致鼻炎的更深一层的原因,吃了几付补肺气和调理其它脏腑的药,鼻炎就再也没有犯过。

黄元御的方子很好用,小方子只有几味药,大都是寻常之药,且药性平和,看着不起眼,却往往能药到病除。因为黄氏深悟人体气机升降之理,深知气机升降有序,则百病消于无形。

文中提到的所有药方,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图片

     更多文章

  ●腰椎疼痛试试这个方吧,用的都说效果好

  ●低血压用这个方治疗,基本不会失手

  ●别乱喝了,蒲公英是清热解毒药,乱喝会伤身体

  ●慢性咽炎,试效过的好方药,和盘托出,

  ●百岁老木匠40年前告诉我的一个外用方

  ●18人20年前每年服用此方,20年过去了

  ●他把治疗卵巢囊肿的拿手方公开了

  ●很少有人知道它能灭“无根火”,对治阴虚

    别抱怨找不到好中医了,这位中年中医,找他看

  ●秘方中的“双雄”,原方加“专用药”治腰椎

    不把脉不开药,不把脉不针灸。患者再多,把脉不低于

  ●“经验医话”基本全是中医医话,或出自名医之口,

  ●一家三代用这个方都享高寿,一年只需服一次,能将五

  ●牙痛、夜间磨牙、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口

  ●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鼻息肉、

  ●《单方验方偏方秘方(上)》不敢言神方,也不敢

  ●张庆军诊疗水平:三成患者特效,三成患者有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30多个秘方,疗效

  ●高手过招:膝盖痛、膝盖冷,膝盖咔咔响、膝盖骨刺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