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奶喝得不少的北欧人骨质疏松率高,是不是喝奶不补钙?

 夏季三伏天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这周是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我们就来讲讲牛奶。

很久以来,在各个渠道,能看到许多人都在重复地问一个问题:喝奶是不是有害健康?抛开质量安全问题不提,牛奶会导致缺钙吗?牛奶会导致糖尿病吗?牛奶会促进心脏病么?牛奶会让人患上癌症么?牛奶会不会导致肥胖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一种有关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说法,要想知道它到底对不对,要看科学证据。不过,科学证据绝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是看不懂的。

而大众更容易被鼓动的,是一些似是而非未经确认的“论据”,比如“某国居民消费奶类很多,照样很多人患上骨质疏松”;比如“某人爱喝牛奶,所以他患了癌症”;比如“只有人类成年之后还食用奶类食品,其他动物断奶之后就不再喝奶”,甚至“牛奶是小牛喝的,不是人喝的”……

先从“除了人,其他动物成年之后都不喝奶”说起。下这个论断恐怕有些武断了吧,至少说这话的人不了解那曲地区的藏族传统赛马。为了让马儿跑得更快,身体强壮而脂肪含量低,骑手不能喂给它们过多高脂肪的饲料,但却会每天给马儿喝羊奶来补充营养。

其实喝奶的并不只是人类,动物们也很喜欢——如果有机会喝的话。动物园的大熊猫等动物也常用牛奶补充营养,甚至家庭养的猫狗也喜欢喝牛奶,它们喝奶之后仍然精神抖擞,并没有证据证明成年动物们喝牛奶会喝出骨质疏松或糖尿病。

至于“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这说法就更是想当然了。潜台词是,动物只能喝同类的奶。你想让小牛喝羊奶,它也喝不着啊。倒是经常有新闻说小老虎喝狗妈妈的奶。对于这种拍脑袋拍出来的说法,我们只能一笑置之。

牛奶会导致糖尿病吗?

“我听说牛奶会导致糖尿病!”,这说法倒不是没有影子,只不过,仅限于一岁以内的婴儿。

婴儿从出生开始吃母乳,1岁之内不接触奶粉和牛奶,那么孩子以后患多种疾病的风险都比奶粉喂养儿小,包括过敏性疾病、高血压、I型糖尿病、婴幼儿白血病等;而牛奶中的一种蛋白质成分可能增加患I型糖尿病的风险。所以,母乳喂养永远是最佳选择,只有在因客观原因无法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才求助于婴儿奶粉,无论是牛奶还是羊奶做的婴儿奶粉。

对于成年人来说,研究证据肯定,在同样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情况下,乳制品反而是与肥胖和II型糖尿病风险有负相关的。从2000年至今,多项动物研究和人类研究证明,在同样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下,钙和乳制品摄入量多,则相对不易发生肥胖。也就是说,对成年人而言,在食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量摄入乳制品,有利于预防肥胖。近年来又有大批研究证明,摄入乳制品对糖尿病预防有帮助。

不过,对于各种不同的乳制品类型哪个更有效的问题,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美国研究发现酸奶的效果特别好,低脂牛奶也有效,而高脂肪的奶酪类产品没有效果;一项对3417名男女跟踪7年的法国研究发现除了奶酪之外其他乳制品都对血糖控制和体重控制有益(Fumeron et al,2011); 而对欧洲几项研究进行的汇总分析发现酸奶加奶酪的吃法对预防糖尿病最有帮助(Sluijs et al,2012)。

相比而言,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吃红肉,特别是多吃加工肉制品(肉肠、火腿、咸肉等各种粉红色的熟肉制品),会增加糖尿病的危险(Pan et al,2011)。但是,却很少有国人相信吃肉会促进糖尿病。

对64191名中国女性进行的研究发现,钙、镁和乳制品的摄入量都和糖尿病危险呈现显著负相关。我国中科院营养所最新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奶制品的摄入量与腰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正相关,与体质指数(BMI)和血糖有负相关趋势,(Zong G et al, Diabetes Care, 2014)。

用大白话说,对中国人而言,在一日总热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少吃几口肉和米饭,换成一杯牛奶或酸奶,有利于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总之,大量研究证实,奶类食物在适量摄取的时候是利大于弊的。低脂奶制品和酸奶有利于控体重、控血压、预防中风、预防糖尿病;大量低脂奶对痛风患者的康复十分有益,这些论点已经被医学界公认。

喝牛奶会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所谓牛奶越喝越缺钙的说法,同样是不准确的。北欧居民每日摄入1公斤以上的奶类(因为吃很多奶酪,大概10斤奶才能做1斤干酪),他们的骨质疏松率却很高;非洲、南亚居民奶类摄入量很少,但是骨质疏松患者很少。能因此得出结论,只要喝奶就会增加骨质疏松率吗?逻辑上是不严密的。

北欧和中国、非洲、东南亚国家相比,从日照中获得维生素D的数量差异非常大,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K和钾镁元素的摄入量差异很大,体力活动强度和寿命长短方面也差异很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所以,北欧人骨质疏松率高,不能仅仅归结到奶制品这一个原因上。而且,北欧国家的平均寿命比我国高,在世界上位居前列。

喝牛奶会促癌?

有关牛奶和癌症的关系也有很多研究。比较一致的证据是:如果长年累月每天大量奶制品,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却有利于预防肠癌;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一尚未确认。

有动物实验发现,如果给动物吃大量“酪蛋白”(牛奶中所含的主要蛋白质)促进致癌物的作用,但少量时并不起作用。事实上,1杯(200克)奶中所含酪蛋白的量,仅占一日总能量的1.2%,比动物实验中的低剂量(5%)还要低,远达不到促癌数量。看看周围人就知道,不喝牛奶酸奶的人照样可能患上癌症,而消费奶类的人当中也有很多长寿者。

图片

我国营养学家推荐每天摄入300克奶类(相当于一次性纸杯1杯半),包括了牛奶、酸奶、冰淇淋、奶酪等各种含奶食品,没有研究证明这个量能够引起有害健康的作用。

从供应营养的角度来说,牛奶和酸奶能有效供应维生素B2、B6、B12和维生素A,是钙的最方便来源,这些对于国人都是有意义的,特别是成长期的儿童少年。在我国研究中,无论学龄儿童还是中老年妇女,和完全不消费乳制品者相比,补充一杯牛奶都得到对健康有益的效果。

总之,至少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居民来说,每天相当于1杯到1杯半(200-300克)牛奶数量的普通牛奶、低脂奶和酸奶,仍是利大于弊的。特别是在我国糖尿病和肥胖高发的态势下,把30克瘦肉换成200克奶类(同为6克蛋白质)是很合算的。在晚上饥饿时,喝1杯全脂牛奶(120千卡),要比吃一袋方便面(约450千卡)明智得多。

除了牛奶过敏人群需要小心谨慎一些,大多数人真正需要避免的,是吃太多的奶酪、黄油、冰淇淋之类高脂肪奶类食品。把牛奶当水喝也不可取,因为任何好食物在过量之后都会影响营养平衡,引起不良作用。每天乳制品总量不超过300克(包括牛奶、酸奶、奶粉、乳酪、含奶点心和冷饮等),即可取其利,避其害。

那牛奶过敏人群就没法喝奶了么?我们下篇文章讲讲这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