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院展讯】鲁迅美术学院:2024届雕塑硕士毕业作品展

 我形我塑小庸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图文由该校师生提供


鲁迅美术学院

2024届雕塑硕士毕业作品展


前言

今年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华诞,也是学校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学校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特此举办202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览。

本次毕业展汇集了2024届331名硕士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和毕业设计,美术、设计等不同艺术媒介的作品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和多元创新的艺术思维。这些作品既是对传统的回溯与追问,也是对当下的拓维和延展。此次展览,全面而集中地反映出研究生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与创新能力,也彰显了我校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能力和培养水平。同学们在创作中继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精神,大胆实验,勇于探索,以青春之火,燃逐梦之志。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以青春的热忱感受和思考,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表现和记录社会风貌,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讴歌,争做新时代的艺术弄潮儿。

恰鲁美学子,风华正茂;似绿箩藤蔓,生机盎然。本次研究生毕业展览不仅是对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总结,更是鲁美学子们青春的回忆。在此对所有为研究生培养做出贡献的指导教师及学校相关人员致以深深的谢意!路漫漫其修远兮,愿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在今后的艺术求索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发展规划处)

2024年5月8日

作品欣赏

《寻型问墨》

作者 | 丛家男

材料 | 树脂着色

尺寸 | 50×160×142cm

指导教师 | 李象群

作品说明:站立抓绳子的老虎与失重的神仙是我关于逗猫时场景的另一种想象。作品中占有空间的形体是现实中的我与猫,依附形体晕染的水墨笔触是我刹那间自由的想象,现实与想象的交融不仅使日常生活化的事情有了新的乐趣,也让雕塑的形体关系在随性的笔墨下重新塑造,有了另一种呈现方式上的可能


《海上丝路——远航》
作者 | 高昊宇
材料 | 树脂
尺寸 | 175×45×52cm
指导教师 | 尹智欣
作品说明: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明朝的大航海事迹,郑和作为明朝时期的航海家、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率领下船队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乘风破浪,远赴西部国度,开辟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件雕塑作品旨在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郑和领航远洋的英勇和开拓精神, 以及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辉煌成就。


《额尔古纳河畔》
作者 | 王海洋
材料 | 树脂
尺寸 | 180×53×65cm
指导教师 | 沙泉
作品说明:额尔古纳河畔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靠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他们被称为“使鹿部落”和“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也是中国境内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之一。通过以中国鄂温克族为切入点,将背景居住的帐篷夸张处理,像山一样,蕴含着帐篷保护着和支撑着鄂温克族,表现他们最后的坚守。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相互依存 创造 发展和传承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的独特文化。


《折叠剧场系列》
作者 | 王海登
材料 | 木,机械元件
尺寸 | 尺寸不等
指导教师 | 鲍海宁
作品说明:表现创作主体在工作空间中的真实与想象的折叠剧场,思绪与想象被具象化,创作者本身融入到作品中,并成为剧场中的被创作对象,随着节拍进入情绪漩涡,沉浸在我消解不了情绪中。

《中国青年肖像》
作者 | 李环宇
材料 | 石膏、发泡陶瓷
尺寸 | 尺寸不等
指导教师 | 李象群
作品说明:2022年1月,最开始我邀请朋友塑像时是以研究学习为主,但随着数量的积累我仿佛感到一切都不一样了,好像是某种使命在注视着我。有天夜里我为古月扮演的毛主席所说的一段话感动流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呀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那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十而立,截止到2024年5月我一共邀请了身边三十位青年为他们塑像,我希望我们青年在合适的时机勇敢地立起来,找到自己的使命,做可以肩负起国家乃至文明重任的栋梁之材。

《独树》
作者 | 董哲
材料 | 樟木
尺寸 |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 | 鲍海宁
作品说明:作品《独树》表达的繁华褪去表象之下内里的孤独,在独处时这种孤独感会被对比的明显。作品以具象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肢体语言处理来表达所想。


《路灯下的他们》系列
作者 | 周铭楷
材料 | 树脂
尺寸 | 125×40×90cm
50×20×65cm
指导教师 | 鲍海宁
作品说明: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年龄阶段的生活体验,本人将目光放置在如今当代社会越开越离不开的一种职业形式——外卖员,奔跑在路上的他们就像城市中流淌的“血液”。作品整体围绕“路灯下”这一环境塑造了不同状态的外卖员,并在手法上采用统一的创作语言,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使主题立意更加立体鲜明,使人物塑造更加贴近生活实感。


《蒙古奈热》系列
作者 | 嘎丽巴
材料 | 树脂
尺寸 |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 | 李遂
作品说明:作品以具象雕塑形式表达蒙古族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服饰、习俗等元素,力图保留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雕塑的塑造和空间构成,深入探索了蒙古族题材与具象雕塑的结合可能性。我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血统和文化根源,并认为只有接受自身,才能保持创作的延续和灵感的源泉。这组作品是对草原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时代变迁中如何保持文化传承的思考。

《蒙古奈热一搏克沁》
作者 | 嘎丽巴
材料 | 树脂
尺寸 | 50×32×125cm
指导教师 | 李遂

《蒙古奈热一哈日巴沁》
作者 | 嘎丽巴
材料 | 树脂
尺寸 | 60×25×100cm
指导教师 | 李遂


《蒙古奈热一乌日嘎沁》
作者 | 嘎丽巴
材料 | 树脂
尺寸 | 50×25×100cm
指导教师 | 李遂


《我见故乡应如是》
作者 | 李传鹏
材料 | 陶瓷、木、金属
尺寸 |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 | 鲍海宁
作品说明:作品主要以陶瓷和木相结合,通过 望 、游、寻、戏 、归五组场景的搭建,对南方乡村的景色以及趣事进行速写。这5组场景看似相离,但却以一种故事线的方式讲述我回家的所见。


《马戏团系列--舞蹈演员》
作者 | 李禹康
材料 | 树脂
尺寸 | 100cm×50×40cm
指导教师 | 沙泉
作品说明:马戏团传统起源于约莫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在最早的奥林匹克竞赛上,马戏团作为每个比赛项目间隙的娱乐性节目。该组雕塑作品以写实雕塑技法表现西方传统题材,重现杂耍,戏法,舞蹈等马戏团经典项目,其中展示的为舞蹈演员。


《巴金的笑》
作者 | 任荟如
材料 | 树脂
尺寸 | 132×50×108cm
指导教师 | 李象群
作品说明:“一切旧的传统观念, 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切摧残爱的努力, 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现代文学巨匠巴金敢爱、敢恨、敢说、敢做,一生探索真理,面对命运的洪流从不退缩。雕塑作品《巴金的笑》运用写实的手法,深度探索人物内心情感并融入个人理解,使得巴金形象更传神、真实可信。


《红船卫士——王会悟》
作者 | 施泳圣
材料 | 树脂
尺寸 | 40×55×60cm
指导教师 | 李象群
作品说明:《红船卫士——王会悟》选取中共一大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从王会悟的视角展开,融入王会悟以绳系铃为警报的故事情节。用具象手法和新的形式呈现出李达、王会悟夫妇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波澜壮阔的心境。以小见大,让观众从一个瘦弱女子身上看到无数的革命先驱在中国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的默默奉献。以大见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洞见每一个真实美丽的心灵。以此作品纪念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


《明知山,有虎》
作者 | 李博
材料 | 玻璃钢
尺寸 | 113×60×40cm
指导教师 |吴彤
作品说明:明知山,有虎。你不要去,我去就行了




END

推介毕业生

(按发布先后排序 点击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