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居杂忆》:如此繁华,如此质朴,如此温婉

 品茗客人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十二年前,读罢齐邦媛《巨流河》,曾借用书后所附王德威的后记标题“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写了一篇博文。读完高诵芬《山居杂忆》,我仍想套用那标题,只是要改一下:如此繁华,如此质朴,如此温婉。

  《山居杂忆》是一本好看的书,是一本展现上世纪初江南书香世家日常家庭生活的画卷,是非虚构文学作品。

  两部巨著的作者都是女性,都是在年近八旬时开始写作的。

  《山居杂忆》从内容到写作者都与《巨流河》有许多不同的。《巨流河》写的是家国,是宏大叙事;《山居杂忆》叙的是家庭,是生活图画。齐邦媛出生于东北官宦人家,就读于南开中学,毕业于武汉大学;高诵芬生长于江南杭州的书香世家,没有进过学校,只是在家读过私塾。读罢《巨流河》,会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激荡;读完《山居杂忆》,会让你见识百年前富庶繁华的大家庭生活,会为作者质朴、温婉地叙述而感叹。

  二者还有一点不同:《巨流河》是线性地叙写,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纵向叙述;《山居杂忆》则是人物传记式地叙写,横向的一篇篇,可以跳读,不一定完全按顺序阅读。

  《山居杂忆》全书共51章,可分两部分:叙事、写人。

  开端四章,集中介绍了“杭州旧时风俗”,按春夏秋冬四季介绍了四时的风俗。这是作者的记忆,写作的过程中也将这些风俗与《清嘉录》等清代书籍所载互为印证,可视为清末民初社会风俗的画卷。这样的画卷,最好看的是《桂花糖》和《结婚》系列的四篇,作者以自己结婚的经历介绍了当时办大喜事的习俗与流程。《逃难》三篇,顺带介绍了办丧事的情形。《扶乩》《香市》《放生》所介绍的,是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的过去的事情。

  作者生在大户人家,嫁在了大户人家,介绍吃也特别有味。《家乡的吃》将杭州四时不同的吃食,娓娓道来,让人舌下生津。这不是普通平民能吃过见过的食物。《我的烹饪经历》则介绍了自己下厨做菜的经历。毕竟,见得多,尝得多,做起来也就顺手轻松了。

  写人的部分是这本书很出彩的部分。上至家中曾祖母老太太,下至家中的用人叶妈、陈妈等,还有家族中的一些特殊的成员,如私塾先生、家庭老师。作为一位女性作者,作者还有两篇专门写到了她所知道的特殊的女性,《寡妇》和《姨太太》,这是旧时代底层的女性,苦难的女性。医生,也是作者重点介绍的对象。除一篇《说说沪杭的私人医生》之外,另有几篇分别介绍了几位有着留洋经历的医生。

  质朴地叙写,客观地描摹,是这本书写人的特色。作者似乎只是在如实地说着那些人的事情,并没有更多个人的情感掺杂其中。在客观地描写中让人见识一个个百年前大家族中的人是如此生活的。

  温婉地叙述,是这本书写人的又一特色。一个大家族,几房人住在一起,难免会有各种矛盾的。但在这本书的叙写中,作者没有说那些矛盾,似乎没有矛盾。作为生活在那个家庭的女性,自然会有自己的情绪,但高诵芬在叙述时,没有流露个人情感,更不会流露出怨。她只是让你知道,在那个时代,他们曾那样生活着。

  这本书还收录了大量老照片。在上世纪的前半期,能有那么多的照片已属不易。那些珍贵的老照片能经历了历史的动荡保留下来,带到了澳洲更是不易。这些私人照片,也是本书历史叙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翻拍自《山居杂忆

  我是在5月12日,拿到这本书开始阅读的。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是在农历的四月初八,佛诞日。

  读《巨流河》的时候,我还没退休;读《山居杂忆》,我已经退休三年。

  当许多有学历有文化的人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就不再有阅读的今天,我们读《巨流河》《山居杂忆》,这两位女性作者都是在八十高龄提笔写作的精神,应该能给我们退休了和还没有退休的人一点提醒和启示吧。

  (《山居杂忆》花城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2024年3月第10次印刷,470,000字。多家网购平台有售。

 相关文章:

又见朱顶红,我母亲画过的画

母亲唱过这支歌

初读齐邦媛《巨流河》,我曾有三个震惊

春天,就想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