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处

 秦声何来 2024-05-16 发布于重庆

么是独处?

就是自己和自己待在一起。不过,有些人是不能独处的。哪怕他们是一个人待着,也好像是被人“盯着”一样。

于是,他们总是想找点事做,无论是刷手机还是看书,听歌打游戏……总之,他不是在与别人互动,就是在想方设法填满自己的时间。

反正他们就是不能安静下来。他们不能安静下来与自己相处。

换句话说,他们不能安静下来观察内心深处的自己。

我想他们一定活得很累。可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全然安静地与自己相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为什么今天会想到这个话题?

这是因为我早起时看到一位学员的留言和师父在后半夜发的视频。从独处的角度,他们代表了两类不同的人。

我的这位学员是不能独处的。虽然他一直在“抱怨”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时间,但现实情况却是哪怕他有时间,他也会被困在“责任”里,疯狂地吮吸,然后,用时间来填补“欲望”,用补偿来弥补损失。

而师父在后半夜才睡也是为了独处。白天的时间是工作的,晚上的时间是家人的。只有后半夜的时间是自己的。

表面上看两者相似,但其实却是不同。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我认为不同之处是两者对“当下”的认识。

前者的当下是对过去的补偿,对未来的准备。后者的当下只是当下。

什么是“当下只是当下”?

以我为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时间是早晨的五点四十五。这说明我刚才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让自己安静下来写文字。

我大约是在四点四十七被尿憋醒的。醒来以后想睡就睡不着了。计算了一下睡眠时间是六个小时。索性起床,把馒头蒸起。锻炼一下身体。然后就拿出手机看信息,回信息。

之后我想到“独处”这个话题。先是在手机上记录了两笔。谁知道写着写着,也就成形了。

我想这就是当下。不预期什么成果,也不为弥补什么损失。此时想做,判断一下可以做,就去做。身心合一,没有负担。

想来早起的时光独属于我。因为充裕,所以可以“虚度”。

而我也不会勉强早起的自己非要做什么。有时候看书,有时候写作,有时候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我想这是独处。

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简单地“心无旁骛,心无挂碍,心如止水”,简单地一个人待着即可,哪怕只有一分钟。

现在想来,为什么我们不能独处?

或许这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欲望与补偿。欲望指向未来,补偿源于过去。

而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在关系之中,我们总是会压抑自己,委屈自己。而这种压抑和委屈,是在承担所谓“责任”,又是在为自己换取某些“利益”。

于是,我们被压抑的自己,需要在独处时复原。 只是这种复原,所表现出来的却更多的是一种补偿,或对未来美好的幻想。

其实,一个人只要心存补偿或幻想,那么就一定会欲壑难填。

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来,未来还没有来无法设计安排。一切有效的时间只在此时此刻的当下。而幸福也只会在现在,不会在未来。

所以,真正的独处只与这个人的内心有关,与外在环境无关。

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是只身一人,亦或是身处人潮,只要他的内心独立、自由、自洽、平和,那么他就是在独处。

因为对他而言,过去现在未来都归于当下,没有分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