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悟资料 | 河流水系的演化

 hjh2004 2024-05-16 发布于福建

1.流水侵蚀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

(1)河流侵蚀力的强弱:径流量大小(降水强弱和持续时间)、地形坡度(落差)

(2)地表的抗侵蚀能力:表土性质(疏松/坚硬)、河床性质(泥质、石质)、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加固堤坝、硬化河道、植树造林)

2.河流水系演化

河流水系的演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在某一时期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

图片

3.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分水岭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从成因上有两种主要类型:

类型

形成过程

主动式袭夺        

主要由外力作用(溯源侵蚀)造成。不对称的分水岭两坡分别发育有河流,低位河溯源侵蚀一般较强,一旦切穿分水岭,就可能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河水,完成了河流的袭夺

被动式袭夺

由内力作用(局部构造隆起)造成。通常是河流流经谷地的某一段,由于构造隆起,当河流下切侵蚀量小于抬升量时,河流被迫改道或倒流,注入另一河流中去

【高考曾这样考过】

1.(2023·全国甲卷,8)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题。

图片

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答案 A

解析 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MN一线位于①②③湖南侧高地上,说明南北之间地壳出现了断裂,导致MN一线南部抬升形成高地,北部沉降形成①②③湖泊,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则MN一线两侧河流流向相反,与图示两侧河流流向一致不符,C、D错误。    

2.[2023·湖南卷,19(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下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图片

距河源的距离(km)

测量点水位高程(m)

甲河

乙河

0.0

192

190

0.5

180

179

1.0

172

172

1.5

171

169

2.0

167

167

2.5

164

166

3.0

163

162

3.5

161

155

4.0

157

154

4.5

151

153

5.0

142

152

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甲河袭夺乙河。理由:距河源5 km内甲河落差更大,流速更快,侵蚀能力更强;甲河流域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弱,岩石抗侵蚀能力弱;甲河源头海拔更高,易率先切开分水岭,袭夺乙河。    

解析 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袭夺关系为甲河袭夺乙河。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个观测结果:在距河源5 km内,甲河的落差更大,流速更快,侵蚀能力更强。甲河流域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岩石的抗侵蚀能力较弱。甲河的源头海拔更高,可能会率先切开分水岭,袭夺乙河,形成袭夺关系。

3.[2023·湖北卷,18(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千米。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下图示意绵茂公路位置。

图片

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8分)

答案 变化:河床下切,坡度更陡,危岩峭壁增加;多堰塞湖,宽窄交替。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崩塌、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宽窄交替。

解析 地震会使山体出现断层,引发地质灾害等。地震活动导致岩层出现断裂,河床岩层变得更加破碎,易被侵蚀,导致河床加深、坡度更陡。地震导致两岸岩石破碎、松动,诱发崩塌、滑坡,进而会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局部河面拓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