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恨还是同情

 新用户3579se9f 2024-05-16 发布于甘肃

雪师今早讲:有时候,走本身就是目的。为什么?因为行走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行走的人得不到的。

我套用一下:

有时候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学习你就不知道的。

毕竟我们的眼界狭窄,见地也不高,更没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缺乏经验。

那么,向过来人取经,就是捷径。

可人们宁愿绕一大圈子。

印象中,村里家家户户都特别注重缝棉絮,缝被面。一直不明白,为啥这样。

那时候还有点家里有被套,有的没被套。被子都是大红或者粉红,还有绿色的被面缝的。

外面是被面,里子是棉布。

那大红大绿的被面,村里人用手摸上去,就会发出斯斯拉拉的斯拉声。

村里人手粗糙,摸上去,被面都会拉出丝线来。

现在棉絮被渐渐少了,不多见了。

琼贪婪喝水。

让我不由想象琼波浪觉和玄奘寻觅时,不说跋山涉水,只穿越那茫茫戈壁,都遇到这缺水的境遇。

琼,琼波浪觉,玄奘,还有无数的寻觅者,他们都克服困境,是心中的向往让他们走了出去,坚持到了目的地。

他们的精神流传千古,至今都受人们的敬仰。

琼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自然能够保持一种警觉,就是这份警觉,让他逃一劫。

在那个人人都吃人,集体无意识的环境下,你不可能把每个吃人细节和故事都讲出来,那么,就通过阿番婆来看整个历史画面。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望儿归的阿番婆,曾经是有爱、和蔼的母亲吧,竟变得凶神恶煞,杀人不眨眼。最终也还是逃不过死神的大手。瞧那有神无形的猛扭,有行无声的疯叫。

琼只是打晕了她,为何不直接除害呢。

直接除害,就没了后来吃自己儿子的戏了。

阿番婆这个角色,很复杂。

是该痛恨还是同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