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鼎帷咨询:比亚迪成功发展模式研究

 鼎帷咨询 2024-05-16 发布于重庆

观点前瞻:

1. 比亚迪已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领先者。

2. 围绕汽车业务,比亚迪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以业务全面能源化为发展准则,以汽车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为发展目标,比亚迪开发了刀片电池,同时利用电动化优势优化底层架构,为智能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3. 比亚迪组建了十大研发天团,囊括近9万研究人才,多年技术积累助力比亚迪逐渐实现核心软硬件技术自主可控,构建了比亚迪核心竞争优势。

4. 比亚迪通过整合易四方、DMO、e平台、云辇系统四大平台构建了璇玑系统,以整车智能为发展目标,以期促进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得到进一步升级。

5. 2024年,比亚迪计划实现390+万车辆销售,并保证35%以上的市占率,其中高端汽车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2%,同时到2024年3季度将在30万以上车型标配城市NOA。

6. 比亚迪未来将成为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构筑从太阳能、储能到电动车的一体化产业布局,彻底打通了一站式新能源产业链。

第一章:发展现状——比亚迪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衔者

1、新能源汽车业务推动下,比亚迪收入迅速增长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业务覆盖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汽车业务,光伏业务,交通轨道业务等领域。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02万,成长为中国汽车市场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龙头。

图表1:比亚迪发展历程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亚迪汽车销量突增,特别是在PHEV领域几乎做到了绝对的领导者。 2020 / 2021 / 2022 / 2023 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含商用车)销量分别为19.0/60.4/186.3/302.4万辆,4年复合增速达151.7%,2023年公司BEV/PHEV销量占比分别为52%/48%,保持了较为均衡的销量结构,双轮驱动销量高增。

图表2:比亚迪汽车销量历史复盘

图表3:比亚迪11M23BEV/PHEV市场份额

在汽车业务推动下,比亚迪的整体收入规模也在急剧增加,目前收入主要由汽车、电池与手机部件构成。

图表4:比亚迪2008年-3Q23收入规模及YoY

图表5:比亚迪2008年-1H23收入结构

2、比亚迪已成为汽车行业执牛耳者

从行业角度来看,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征明显,“一超多强”格局已成,比亚迪三分天下得其一,比亚迪、广汽、吉利、上汽、长安、长城以及理想、蔚来等一众新势力车企在拉扯中瓜分其余市场。

图表6: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排名

从新能源渗透率来看,比亚迪已接近100%的新能源占比遥遥领先,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车企新能源占比均在30%以上,而合资车企新能源进展步伐缓慢。

鼎帷认为,对于传统合资车企而言,电动化转型面临市场压力,过于偏重燃油车业务导致其没有彻底重来的决心,去全力推进电动化,加上内部掣肘、技术挑战、架构调整等方面的压力,传统车企正在经历一场“长征”。新旧势力的边界,正在模糊。

图表7:2023年车企销量排行榜Top10及其新能源渗透率

具体车型来看,比亚迪凭借动力电池自研自产优势占据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七席,另外三席则由比亚迪(一席)和广汽(两席)占据。

图表8:2023年1-10月智能电动汽车车型销量排名Top30(万辆)

图表9:2023年1-10月智能电动汽车车型单月销量排名Top10

3、比亚迪在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大

除了国内,比亚迪在国外表现同样亮眼,除北美、西欧外,其余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尚处于低个位数,市场参与者相对少,市场份额集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诸多中国车企已在海外新能源市场崭露头角,在拉美、东南亚、澳新等地有多家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位列前五。往前看,鼎帷认为,东南亚、南美、澳新、欧洲等有望成为比亚迪出海的重要战略发展地区。

西欧新能源市场渗透率高、相对成熟,市场空间较大,但本土车企地位强势,同时需要持续关注贸易风险。公司采取2B与2C并重、经济型车+中高端车型策略,依托强势经销商及租赁公司渠道,有望逐步强化品牌声量,获取一定市场份额。

东南亚、澳新、南美等地区尚处于政策驱动新能源销量高速增长的初期阶段,本土汽车消费逐步经历升级,公司依托成熟新能源产品+本地经销商资源有望快速积累品牌声誉、打开市场份额,享受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

图表10:比亚迪在海外多个新能源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第二章:战略布局——比亚迪构建了全方位的系统平台

1、比亚迪重点产品及业务布局

目前比亚迪主要在汽车、电子、新能源和交通轨道方面进行了布局,四大主营业务相辅相成,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轨道交通业务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围绕新能源汽车业务与之相互作用,全方位构建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共同促进比亚迪汽车业务的发展与进化。

图表11:比亚迪“以汽车为核心”的主营业务

其中汽车是其业务布局核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矩阵,覆盖多个价格带,且呈现明显的定位升级趋势。

图表12: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品矩阵

同时,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比亚迪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

图表13:比亚迪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

2、新能源汽车布局重点

业务全面新能源化,插电混动是当前重要战略车型。2022年4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汽车业务完全聚焦新能源汽车,在“7+4”全市场战略指导下,商用车深入多个场景和领域形成系统解决方案,乘用车专注出租车与私家车领域,两者共同发展,实现多场景、全覆盖,加速汽车全面电动化进程。

汽车完全电动化进程不可一而就,混动车是必要过渡阶段,并且当前中国无车家庭占比近60%,可油可电的插电式混动车比纯电车更利于演足此类家庭的首购需求。从产业发展层面和消费者市场层面看,比亚迪坚持发展插电混动车极具战略意义

2022年7月,比亚迪插电混动车销量首次追上纯电车,并在此之后持续超越纯电车销量,成为比亚迪汽车业务全新增长点。

图表14:2022年1月-11月比亚迪纯电车和插电混动车的销量及增长率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坚持选择磷酸铁锂材料,打造刀片电池解决安全痛点。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路线,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锂资源较为丰富,更适宜以磷酸铁锂为原材料的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比三元锂电池更契合比亚迪主营的新能源汽车,也更符合比亚迪对安全的追求。

通过使用热稳定性更好的磷酸铁锂材料、打造散热性能更高的长方体“刀片”电池结构,刀片电池成功通过针刺、挤压、炉温、过充等300多种试验,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的核心安全痛点,成为比亚迪汽车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

图表15: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战略

在智能领域,比亚迪聚焦智能驾驶,瞄准最大市场。比亚迪的研发核心是以电动化为主的电池、电机及电控技术,在智能化方面的布局相对较少。比亚迪虽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开展多次对外合作,但自研的DiPilot性能仅能达到标准L2级别。在其他竞争对手都在踊跃布局L2+自动驾驶的环境里,比亚迪智能化任重道远。

图表16:比亚迪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发展历程

当前用户对安全性的忧虑和対可靠性的需求是自动驾驶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点。比亚迪采取““安全为先”智能化路线,瞄准最大市场解决核心需求,更利于打造安全口碑,提高品牌认知度。

图表17:有购买意向用户的自动驾驶关注点

发挥电动化优势优化底层架构,为智能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比亚迪充分利用自身电动化优势,从整车机械运动件电动化、灵活的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和分层解耦软硬件架构三个方面优化底层架构、夯实电动化基础。同时还运用5G通信技术和高效边缘计算助力智能网联发展,并根据整车功能需求动态升级算力,两者一同赋能智能化功能运作。

图表18: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布局规划

比亚迪重点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专注研究环境感知和控制技术融合,利用逐步电动化的汽车控制系统提升控制精度与灵活度,为智能驾驶提供更好的操作环境;预留集成接口,以便快速外接智能驾驶系统和其他智能化软硬件,实现智能化升级。

秉持“开放造车”态度,以“合作共研”模式布局智能化。比亚迪一直以来秉承“开放造车”态度,利用自研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提供高安全性的底层平台、开放传感器数据和控制权;在应用软件定制、远程升级(OTA)及智能化应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协作共赢,共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

比亚迪积极与智能化领域优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由此快速弥补自身不足。比亚迪的智能化相关合作仍以智能驾驶为核心;兼顾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合作中,比亚迪多发挥整车接口功能来外接集成其他企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智能化技术拓展和升级,同时比亚迪还坚持“共研”模式,与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由此从研发技术层面布局智能化,提升智能化水平。

图表19: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合作

采用“合作+自研”模式,掌握核心技术全面布局三智三电,最终实现汽车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比亚迪未来将坚持“合作+自研”模式布局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三电技术:比亚迪将坚持一直以来的全栈自研路线,重点深耕动力电池功率半导体和电子电气架构三大板块,进一步打造安全高效的电动车;三智技术:比亚迪将依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同时将瞄准底层架构发力自动驾驶芯片,实现智能驾驶核心器件自供。最后以跨领域企业合作共建智能汽车生态为中枢纽带,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协同发展。

图表20:以三智三电为切入点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

3、比亚迪技术竞争优势

研究规模优势。比亚迪组建了十大研究院天团,近9万人的研究员团队为比亚迪构筑了绝对的竞争壁垒。

图表21:比亚迪十大研究天团概况

多年技术积累助力比亚迪逐渐实现核心软硬件技术自主可控。在多年的积累与迭代下,比亚迪在混合动力系统、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上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储备,并在现有系统上持续引领未来的技术、材料、架构等方面的更新。在车身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系统、平台架构及底盘系统上,基于杰出的技术实力,比亚迪快速推进在该领域的研发,目前已发布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并不断推进碳纤维、镁合金在一体化压铸上的应用以及线控转向、制动、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探索。

图表22:比亚迪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4、整合四大平台构建璇玑系统,奠定全车智能战略

比亚迪深刻洞察行业和用户需求,发布整车智能战略。比亚迪认为,目前行业把汽车智能化和智舱智驾画上等号,导致概念被窄化。实际上,智能化绝不止智舱智驾,整车智能打破固有思维,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通过璇玑智能化架构,比亚迪可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高效融合,让驾乘更安全、更高效、更个性。

图表23:比亚迪璇玑系统架构

璇玑架构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构成。打破了不同系统间的壁垒,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将信息汇总反馈到一个“大脑”进行思考决策,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图表24: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简介

在整车智能下,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都得到进一步升级。

图表25:“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图表26:全新DiLink智能座舱平台

5、比亚迪2024年发展规划

围绕璇玑系统,比亚迪制定了2024新车规划。计划在2024年推出14款新车,特别推出仰望系列,向高端化持续迈进。

图表27:比亚迪2024年新车规划

同时,比亚迪还制定了全年战略发展目标。销售方面,比亚迪预计实现390-400万辆汽车销售,市场份额保持在35%以上,其中仰望&方程豹&腾势等高端车型23年销量占整体4-5%,收入占整体12%。

图表28:比亚迪2024战略发展目标

同时,比亚迪还制定了全年战略发展目标。销售方面,比亚迪预计实现390-400万辆汽车销售,市场份额保持在35%以上,其中仰望&方程豹&腾势等高端车型23年销量占整体4-5%,收入占整体12%。智能化方面,到2024年3季度将在30万以上车型标配城市NOA。

在既有战略目标牵引之下,比亚迪进一步加强了产能规划,2024年国内外总产能预计达到458万辆,2025年产能预计达到505万辆。

图表29:比亚迪产能规划

第三章:发展规划——比亚迪未来将是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商

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将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多种车型,其他业务将围绕汽车业务联系协同相辅相成,最终形成取能-储能-用能的完整闭环。

图表30:比亚迪汽车业务未来发展布局

图表31:比亚迪“以汽车为核心”的主营业务关系

除汽车业务外,其他业务也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业务闭环创造条件。其中,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光伏业务领跑世界,形成了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全产业链技术布局。储能业务产品主要分为源网侧储能系统产品,工商业储能产品,户用储能产品,并提供储能系统,机器人电池需求等解决方案。

图表32:太阳能业务产品

图表33:储能业务产品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比亚迪提供创新材料、研发设计、精密智造,测试认证及智能供应五个领域解决方案。业务分为三大板块,消费电子业务,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涉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市场。工程师人数过万,拥有25000+专利。

图表34:电子3D玻璃热弯车间

图表35:汽车配置业务

轨道交通方面,比亚迪拥有“云轨”和“云巴”两个品牌。“云轨”属于一种中运量的跨座式单轨,“云巴”是小运量胶轮有轨电车,二者均搭载无人驾驶系统等技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新方向。

2022年,巴西圣保罗地铁17号线云轨正式下线。2023年9月,合肥比亚迪园区云巴开通。

图表36:云轨交通产品

图表37:云巴交通产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全面电动化,比亚迪的企业定位将从新能源汽车主机厂逐渐转变为一站式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其业务核心不再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而是围绕“新能源”开展。

比亚迪未来的业务体系将根据新能源供应的“取能-储能-用能-回收”四个环节进行划分,并且主营业务将会向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两端转移,着重体现提供新能源开发、获取、存储及回收一站式能源服务的价值。新能源汽车业务、轨道交通业务等其他与中游用能息息相关的业务将重点体现比亚迪作为高效节能出行解决方案商的价值。

图表38:比亚迪汽车定位于业务体系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到各项业务,通过发展光伏和电池业务实现取能和储能。

光伏业务通过光伏发电获取清洁电能,二次充电电池业务生产储能电池存储电能。比亚迪从2008年开始布局光伏,拥有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应用等全产业链布局,打通能源从吸收、存储到应用的各个环节。

储能业务方面,比亚迪在美国西海岸建设了一个1.7GWH的储能电站,2022年启动商业运营,这个储能电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独立储能电站。除了储能电站,比亚迪在2008年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供应商。

汽车是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生产汽车能直接使用电能。同时发挥自身产业链集成创新优势,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延伸至轨道交通领域,打造绿色出行、零碳公共交通解决方案。整体上,汽车是核心业务,其他业务围绕汽车业务联系协同相辅相成。

总结一下比亚迪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从太阳能、储能到电动车,太阳能可以改变全球能源的供应结构,电动汽车可以改变全球能源的消费方式,而储能电站在中间平滑供需,彻底打通了一站式新能源产业链。

图表39:比亚迪新能源提供商解决方案示意图

比亚迪凭借无与伦比的研发投入构筑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在汽车工业革新换代的今天,比亚迪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龙头。我们预计比亚迪将在2028-2030年间在规模上并肩丰田,届时在中国深圳,比亚迪将继华为、腾讯之后成为第三家引领全球的高科技企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