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红专栏」:母亲的伤口

 太行文学l苑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母亲去菜地时不小心被庄稼茬绊倒,尖利的庄稼茬子直戳进母亲的手腕深处。母亲用另一只手拔掉茬子,鲜血喷涌而出。她攥着伤口往诊所走,血滴滴答答地滴了一路。诊所的医生说得赶紧去医院包扎。     

急诊室里值班的医生给母亲处理伤口时,母亲疼得龇牙咧嘴地直叫,医生边冲洗边说,我们做医生的总得负责任,给你清理干净,要不会留下后患的。母亲于是努力忍着疼,积极地配合着医生。      

每天一次的换药,弟媳不放心,趁工作的间隙过去帮母亲换。      

按医生的要求,四天后,我带母亲到医院换药,还是那位医生,拆开母亲手腕上的绷带,一看已经红肿,说最好输输液吧,别让感染了。我问需要住院吗,他说不需要,就去小诊所输输就可以。考虑到母亲年龄大了,又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我觉得还是住院比较安全。按这位医生的要求,住到了急诊外科住院部。      

值班医生看了说还别感染了,已经感染了!于是按医院的常规做了各种检查,心电图、X光片、B超、大小便常规检查、血常规,全身所有的检查全部做了个遍,还另外做了细菌培养。      

日常治疗就是输液、换药。一周后。伤口部位已经消肿,但却出现了皮肤变黑的情形,他说是皮肤坏死,后面如果控制不住的话还需要植皮。我们问他怎么才能遏制住,说没有办法,只能继续输液,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了,换种消炎药继续输。     

看他根本没谱,只是在试验,我们姐弟商量后决定转院。转院时,弟弟联系了一位亲戚的同学,我们直接到高一级的医院找到那位在急诊科当主任的同学。同学推荐到了急诊科住院部。     

主治医生是位年轻的小伙子,浅浅地查看了一下伤口,就刷刷刷开出了一大堆单子,输上了液,输完液又是一系列的全身检查。     

一天过去了,我和妹妹注意观察着伤口,希望能够看到我们期待的成效,似乎有点好转,我们高兴坏了,甚至暗自后悔该早点过来的。接下来的几天,再怎么对比、观察,也看不到明显好转的迹象。妹妹不停地去找主治医生,医生总是很忙,来去匆匆的,甚至就连查房也忙得顾不上细细看看伤口,诊断一下原因。妹妹是从天津工作的地方请假过来照顾母亲的,那边三番五次在催着上班,看着母亲的伤口一天天不见好转,我们心急如焚。眼看两周又过去了,妹妹不停地跑医生办公室,着急地请求医生好好帮母亲看看,查查原因。医生总是一副慢慢住着输液就好了的态度,可是母亲的手臂上已经布满了针眼,连扎针的地方都难找了!   

万不得已,妹妹去找了亲戚的同学,同学电话打给主治医生,医生才耐下心来查看母亲的伤口,经过挤压操作,竟然从伤口处挤出玉米粒般大的茬子。原来这才是罪魁祸首,之前一直被医生判断为血糖高引起的伤口不愈合。    

找到了根本,一切就简单了,两三天就好多了。两天后 妹妹拖着满身的疲惫,母亲带着被针眼扎得僵硬的手臂回到家。亲朋邻居都说该去跟医院要个说法。妹妹急着上班,我们姐弟也各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谁又有时间和精力去讨说法呢?   

因为一个小小的庄稼茬子,居然住院二十多天,花了好几千住院费,让我们身心疲惫,母亲伤痕累累。  

母亲的伤口已经逐渐痊愈至看不到明显的痕迹,而留在我们全家人心中的伤口却难以愈合。

作者简介】:刘志红,笔名雪飞扬、刘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有作品刊于《阳光》《短篇小说》《佛山文艺》《牡丹》《新安江》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