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站在国立西南联大遗址的联想

 昵称45109175 2024-05-17 发布于浙江



五月的昆明,风清云淡,花儿开盛,是四季最好的时光,也是世界自然风光、气候宜人、水土涵养,心心意意的地方,游走在云南师范大学本部,心情总是一往情深深几许,这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这里曾经是彪炳史册的世界大学之林,是大师,非大楼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张闪亮金光的文化名片,彩云之南,华夏之美,乃至世界之阔,这是一处神奇的人杰地灵之地,牛气冲天,志得圆满,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耀光,是过往的译注。

站在西南联大遗址,英文名:“National  Southwestern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如火如荼时,迁入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看着保存完整的茅草房,木板屋,土砖房的教学楼,简易的木质教室,还有那些纪念碑,烈士墓,抗战遗址,墓园、衣冠冢、博物馆等,心生净味,高山仰望,感觉回到那一段战火弥漫的苦难时刻。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昆明成立了,那是一年年国土沦丧的水火交融,在极端困苦办学条件下,兴建的一所大学,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灯塔,最高巅峰,激发出璀璨智慧的大学殿堂。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一群天地间的人杰,惊人的智慧传承,拥日月入怀的胸襟,各有千秋的精湛技艺,是一种感召的思想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八方师资的力量荟聚,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的传奇,塑造了大学教育之魂。每一次到昆明培训,心之所往,都想去西南联大旧址,感受书香的沁润,心地的清净,置身于此地此境,让人想起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历史的天空,心将流水,是不断的感悟和沉思,只有通过感悟和沉思,才能最高深,心生无尽的感慨,理会“刚毅坚卓”的校训,感叹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民族播下希望的种子,为了国家振兴、民族的复兴,教育必须有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杰出人才的薪火相传,在那烽火碾压的岁月,西南联大是战场,悄无声息的战地,抗日救亡的大后方,心怀国家大义,民族大气节,功在千秋,名垂咏史。五月的昆明,正是蓝花楹盛开的季节,如梦如幻,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生机和希望,最美不过西南联合大学的遗址,置身于期间,显得尤为雅静,质朴的校园,历史的沉淀影子,不知多少读书人的精神留在在此不巧,在这里洗心革面,寻找真理的旅程。在这里,留下无数英名的事迹和感人故事,寻路、寻路,寻找民族独立的出路,播下烈烈的火种,怀揣着对知识的热爱,走在探索民族自强的征途上,舞文弄墨,洗心换脑的刻苦,艰辛磨炼。任何时候都不离不弃的读书精神,去了西南联大才有感同身受,这是求知者渴求,燃烧着的火炃,书香中国的缩影。在这深深缅怀的校园里,别样的溢彩,远处,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的花池边,林荫下,拐弯抹角的遮阴处,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点亮西南联大的沉寂。一群又一群的莘莘学子,背负着知识的背囊,从这里启航,奔赴理想的梦境之巅。

在这美不胜收的春城,云师大校园里,每天都盛开着灿烂的花朵,这是青春的笑容,点缀了校园的靓丽,染红了校园的眼宠。校园的花坛水系,旗杆楼房,师生背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余下的菡萏自然,显得非常融洽,和而不同,合而谋之,却是极为精致的天作之合。一阵轻巧的春风吹来,香甜的草味儿,泥土的生命气息,芬芳的书香味,滋养着五脏六腑,感恩遇见这美好,点亮心灵的狂野,想象和思考犹如脱缰的野马,不扬鞭自奋蹄,读书,书山有路,学习,持之以恒,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就,这早已定格在西南联大的文脉里,凌云壮志,顶天立地,包囊宇宙,齐家治国,修身正已,见于方寸之间的字里行间,这是西南联大校园遗址,予人的深呼吸。游弋在这书香氛围的浓郁里,亦逆水行舟,漫步青云碧天,寓学于钻,是西南联大过往的气场。承前启后,云师大人,苦心孤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编织着民族未来的梦想,用心丈量着生命的长宽,程然是,盐化酸甜苦辣的读书好的滋味,去解密大自然的语言,奔赴诗和远方,放射出智慧的光芒火焰。

肃穆的西南联大遗址,一群群青年人,读书,努力,好美极美。走着走着,透过校园的西门,不经意间,偷窥外面的世界,感觉很精彩,有很多很多的诱惑,幻化在雾里梦里,里外都很美丽,犹如药引子,飘香满校园,托举着民族的希望,照亮未来的路途。西南联大的精神在于大师,坚毅人格和责任担当,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将《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青讲宋词……,这是文学系,无人与之伦比,传承中华文化精深之文理,一同陪伴讲的是大师,听的也是大师同行,一路求远求真,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使然,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课堂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岁月的光华里熠熠生辉。历史系的陈寅格、姚从吾、毛子水、钱穆,哲学系的冯友兰,外语系的梁实秋、钱钟书、吴宓,社会学系潘光旦、费孝通,学者王力、翻译家傅雷、画家潘天寿、作家曹禺,这些大师践行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师生都知道“何为学,为何学,为谁学,如何学有所为”,是最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家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青春血与汗的撒播。

文化自信,全民阅读,书香师大,是时代的号召,每一个人的灵魂的高贵在于读书的境界,使人的思想千里之行,始于眼下,读万书,行千路,西南联大遗址的校园的很美,留住联大人的精神感召,三碗书香的味道,沁人心脾的阵阵芳香,洋溢在心田,弥足珍贵。书读得越多,读得精,人的意志会很坚强,阅古读今,意志坚强,遇见最好的自己,所有的美好,都在书河里,此刻的感觉,被西南联大遗址唤醒的不仅是大师精神,而且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召唤,读书未必能改变每个人的全部外在命运,但却能改变全部分人内心的世界,拥有智慧、创造、理想、信仰、丰富心灵,精神世界,成就对事事的态度,从而改变与外在命运的看法。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每一次游西南联大遗址,是体量思想的途径,因为拥有誓死不当亡国奴,保家卫国的崇高民族气节的存念,坚定文化自信的先贤圣人,每一次走进西南联大的遗址,是消逝的历史的回响:“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这庄严的响声,是中华文化的高大声音,是无间可催的文化自信力量。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