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S 迪奥时期

 zdjphoto 2024-05-17 发布于上海

文化背景

1950S

服装风格

 文化背景

公元1947-1957年

Image

现代服装文化

女装现代化(1914-1929)

1930s大萧条时期&1940s二战时期(1930-1946)

迪奥时代(1947-1957)

流行的转化(1958-1972)

流行的多样化时代(197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女装结束了战前的状况,在社会变化,设计师的努力创造了 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世界时装的史册,也使高级时装业的发展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峰,男装仍然保证传统样式,主要体现在穿着方式和做工上。

Image

女装的发展在“庆祝和平,找回欢乐,期待复原,建立新时代”的气氛下出现转变,战后最初的几年内,时装的轮廓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是重建女装华丽,奢华的柔性设计理念取代了简单,实用的男性化的设计理念。经济复苏把女性重新推到摆设式的,家庭主妇的地位。50 年代是物质的年代,人人希望更加有女人味,更加漂亮,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而不是像战时那样每日为了维持生计。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PART 1

服装风格

1947-1957年

体现女性妩媚美感,有格调,隆重,高雅,端庄,精致,奢华感。

廓形:体现女性鲜明的曲线,大致分为A、H、S型,晚礼服的大胆剪裁展现了这个时期女装对于性感的追求。整体追求柔软曲线、纤细的蜂腰、夸张的胯形、优雅的裙摆。

Image
Image

材质

夏装以轻薄、质感飘逸的绸缎为主;秋冬则是薄呢、大衣呢等能表现轮廓的面料,还有各类斜纹、印花呢、针织料、毛皮等。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色彩

高纯度色彩成为主角(如红色系、绿色系、橙色、紫色、黄色和各类粉色等)。

Image
Image
Image

帽子

50年代的帽子真的各式各样,平帽、飞碟帽、无檐平顶帽、深的宽檐帽,帽子上会加各种羽毛、假花、面纱、头巾之类的装饰。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手套

手套是必备的饰件,白色手套与两件的套装配合,中长的手套配正式外套,长手套配晚礼服。手套与服装用同样的面料制作。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鞋子

高跟、尖头、狭窄,鞋头露脚趾的高跟凉鞋。还有赫本款平底鞋。

Image
Image

妆发

这个时期流行自然妆,主要以遮盖瑕疵为主,红唇,轮廓勾画比较明显。盘发、卷发

Image
Image

代表服装

1930-1946年

PART 2

新风貌(NEW LOOK)

1947 年克里斯汀·迪奥“NEW LOOK”的发表,满足了女性在经过了多年被剥夺穿漂亮衣服的权利后渴望华丽衣服的欲望。女性为了掩盖繁重劳动的痕迹,女性化设计会让女性显得更加传统一些,这是服装市场最经典的优雅时代。

“新风貌”装具有独特的造型线,这是一种有柔美的肩,丰满的胸和细腰宽臀的女性曲线造型。讲 10 世纪上层妇女的那种高贵、典雅的服装风格,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设计手法,重新演绎,表现出的女性化与战争时期的男性化形成强烈的对比。袖子的长度通常到小臂中央,里面衬长手套。裙子有两种,一种是包得紧紧的,另一种则是稍宽松的百褶喇叭裙。

Image
Image

鸡尾酒装

这是迪奥在 1948 年推出的新的新样式,其设计的要点是前胸开领比较低,吊带在肩膀靠近手臂,胸部和肩部较为暴露。领口成 V 型或心形,裙身有 A 字裙或直身式。裙长至小腿,比正式的晚礼服短,是介于休闲和正式晚礼服之间的一种服装。由于服装比较紧凑、随意,年轻态,适合范围特别广。

Image
Image

比基尼泳装

比基尼最早出现在 1946 年,设计师杰克·海姆早在 1920 年就曾以设计沙滩服装出名,1946 年他设计的比基尼是一种简单的两件套泳装,上装比胸罩小,下装比三角裤小,分别用带子固定,穿上泳装几乎全裸。当时的模特都望而却步,后来被一位大胆的舞女穿上被媒体曝光。这种轰动不亚于同年美国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珊瑚礁上进行首次核实验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比基尼的由来。

Image
Image

设计师

1947-1957年

PART 3

克里斯汀·迪奥

(Christian Dior,1905—1957)

克里斯汀·迪奥1905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海岸边的格兰维尔(Granville)小镇。1919年移居巴黎,由于他喜爱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在欧洲的旅行中结识了毕加索、达利、马逊等知名的艺术家,受到他们的熏陶,迪奥于1928年开设Galerie Jacques Bonjean画廊,展出20世纪现代艺术大师作品。后因经济萧条,合伙人破产,他的画廊被迫关闭。为维持生计于1935年在朋友的裁缝店内为顾客制作服装样板。1938年后,他的才华受到罗波特·皮凯的赏识,被其聘为助理设计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参战,退伍后返回巴黎又进入鲁希安·鲁伦店工作。1946年,在“棉布大王”马赛尔·布萨克的资助下创建了“Dior高级时装店”。此后整整十多年中,他在高级女装设计方面获得了极辉煌的成就,成为誉满全球的顶级时装设计大师。

迪奥一生的经典作品不胜枚举,因其不断创新的服装廓型而改变了时装的进程,因此,在迪奥驰骋时装界的十年(1947—1957)被称为“形的时代”或“字母的时代”。迪奥的每一场发布会,都会介绍一种新造型。继“New Look”后,1948年春,他又举行了以“飞翔”命名的发布会,设计了侧边不对称和后边打褶、下摆像翅膀一样张开的裙子。1948年秋,他推出“Z”型女装,用硬制金属线绕于人体周围,有的贴身,有的距人体50毫米,使女子形体显得十分活跃。1949年春他推出“喇叭形”女装,利用各个分开的曲面给人造成丰满的错觉。1950年他设计的“垂直形”女装,利用垂直的线迹及打褶效果使女子显得更加高挑、苗条。1954年秋,迪奥发表了“H”型女装,这是一组更为年轻的时装造型,腰部不再受到约束。1955年,他又推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A”型女装,收肩的幅度,放宽的裙子下摆,形成与埃菲尔铁塔相似的“A”型轮廓,《时尚》杂志称其为“巴黎最负众望的线条,这是自毕达哥拉斯以来最美的三角形”。

迪奥又是一个天才的市场营销家,他知道怎样推销自己的设计,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迪奥每6个月推出一个新的系列是极为成功的市场运作方式,他是时装界中第一位每次新系列都改变裙裾高低,甚至改变整个服装轮廓的设计师。迪奥的另一天才之处就是打入美国市场并获得极大成功。他以欧洲人的眼光发现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奢侈品的潜在市场。于是,他在美国建立了一套商业性的时装分销系统,利用美国式的操作方式和营销制度,并以美国为平台,迅速扩张到美洲其他国家。迪奥还是第一个以注册商标确立“品牌”概念的设计师,他把法国高级时装业从传统家庭式作业引向现代企业化的操作模式。他以品牌为模式,以法国式的高雅和品味为准则,以极度奢华和极度优雅的法国文化为品牌的核心理念,坚持华贵、优质的品牌路线,运作着一个庞大的奢侈品王国。他不仅从事女装设计,还涉及童装、毛皮、香水、帽、鞋和珠宝。

1957年10月,因心脏病突发,迪奥留下了未完成的作品系列与世长辞,终年52岁。整个巴黎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牧师在迪奥墓地上致词:“如果上帝把迪奥召唤而去,那是因为上帝需要他为天使们打扮!”而作为他的继任者,伊夫·圣·洛朗、马克·伯翰、詹弗兰科·费雷始终保持着迪奥品牌典雅的风格,续写了40余年的辉煌。1996年,约翰·加里亚诺成为迪奥的首席设计师,吸纳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高级女装的设计中,以更宽泛的想象力使迪奥传统再次回归,他使迪奥品牌的女装穿起来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

Image
Image
Image

Realstyle is never 

right or wrong.

 It's a matter of being 

yourself on purpos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克利斯特巴尔·巴伦夏加

(Cristobal Balenciaga,1895—1972)

克利斯特巴尔·巴伦夏加1895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圣桑巴蒂安,从小跟随母亲学裁缝。1915年在家乡独立开店,不久又在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开设了服装分店。1937年在巴黎开设高级时装店,并很快获得成功。1968年巴伦夏加退休。1972年在巴黎逝世。由他创立的“巴黎世家”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现已向高级成衣、香水系列扩展。

巴伦夏加被认为是时装设计领域中少有的全才,他不仅设计超群,而且精通裁剪和缝制。常直接在模特身上利用布料的性能来进行立体裁剪和造型,被称为“剪子的魔术师”。他的作品以雕塑般的艺术造型而著称,他常常像建筑师研究建筑的结构一样,研究服装结构的变化以及造型的力度,在作品中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他设计的全部思想。1939年,他设计的束腰形女装,预示着战后迪奥“新风貌”装(New Look)的到来。1950年他推出巴莱尔·拉印(酒桶形女装),先于迪奥解放了女性的腰身。在随后的数十年,他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样式,如斗篷式大衣、波罗夏茨风格的套装、袋状女装等,以至有“现代女性无不以某种形式穿着巴伦夏加的作品”的说法。

巴伦夏加不受任何流行的束缚,他的作品具有超时空的持久性和艺术性。他的非凡才华和卓越成就在西方服装界具有重大影响,以至迪奥和夏奈尔都对他赞赏有加。同时巴伦夏加也非常注重培养人才,著名设计师休伯特·德·纪梵希、安德烈·库雷热、埃马纽埃尔·温加罗等都曾是他的门徒。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Realstyle is never 

right or wrong.

 It's a matter of being 

yourself on purpos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休伯特·德·纪梵希

(Hubert de Givenchy,1927— )

休伯特·德·纪梵希1927年出生于法国的博韦,从小就与纺织品设计有接触。17岁时被聘为助理服装设计师,以后又在几家服装名店从事设计工作。1952年在巴黎开设服装店,随后推出个人作品发布会,并获得成功。1953年开始陆续在其他国家开设专卖店。此后纪梵希名下的产品也陆续开发扩充,成为知名品牌。1988年,纪梵希品牌被法国的LVMH集团收购,但纪梵希本人仍主持品牌时装的设计工作,直至1995年宣布退休,但纪梵希品牌仍被他之后的设计师继续经营着。

纪梵希的设计简单明快,富有现代气息,优雅中包含着简洁、清新、洗练、庄重、纯朴和谐趣。高贵典雅的设计创造出许多经典之作,如他为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设计的无袖黑色连衣裙、三层珍珠项链和特大型的太阳镜成为被人们无穷尽地复制的经典。他的设计注重线条的表现而非细节的装饰,广泛的色彩应用是其设计的主要特点,饱含青春韵味和活力的服装也是他的长项。他的设计总能跟上所处不同时期的设计要求。1978年和1982年两次获金顶针奖,1983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85年获奥斯卡优雅大奖。

纪梵希在他近半个世纪的设计生涯中经历了高级时装从鼎盛走向衰落、成衣业迅速崛起的时期。他不仅用智慧成功地完成了品牌的延续,而且在继承了巴伦夏加风格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法国之后的设计师。当初纪梵希先生创立纪梵希品牌时所赋予的品牌4G精神——古典(Genteel)、优雅(Grace)、愉悦(Gaiety)、纪梵希(Givenchy),加之他与赫本的传奇故事,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世纪的美丽神话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Realstyle is never 

right or wrong.

 It's a matter of being 

yourself on purpos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电影/电视剧 推荐

1.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2. 《甜姐儿》《罗马假日》

3. 《龙凤配》《裁缝》

4. 《魅影缝匠》《罗马假期》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