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游齐云山记

 冬歌文苑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游齐云山记

       农历甲辰年三月,我应老战友邀请,参加“让齐云山走向世界,全国写生大赛暨全国知名书画家大奖赛启动仪式”,上午乘高铁从北京出发,下午到达黄山北站,与来接站的朋友寒暄一番,便一起开车直奔齐云镇。

       黄山北到齐云镇约40公里,我是第一次来此地,既生疏,又新鲜。朋友们像是读懂了我爱春惜春的心思,特意请我坐在前排,好让我一路欣赏沿途的景致。

       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而得名。“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神奇瑰丽的丹霞地貌,千奇百怪的摩崖石刻,清秀旖旎的田园风光,道教先师张三丰就修炼并羽化在此。

       在北方生活的久了,就时常想念江南,更想江南的春天,吴侬软语,草长莺飞,楼台烟雨,很有一番情调。觉得北方的萧条日复一日,春天实在是太短,所有的季节都比春天长。人徜徉在春光中,有一种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感慨。车行驶在通往山区的路上,一路风情,一路清香,茂密的树林,盛开的桃花,杏花,梨花,海棠花和玉兰花争奇斗艳,各展风彩。白墙灰瓦相连,小桥流水人家。横江顺着地势,欢快流淌。人在车上,车在景中,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看着千变万化的景色,时而轻烟缭绕,时而柳暗花明,如同飘逸在云端仙境,让人陶醉,让人心旷神怡。

       听闻齐云小镇晨景一绝,百闻不如一见。第二天清晨,我揣着好奇之心,迎着缕缕晨光,来到齐云镇登封桥。据记载此桥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由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桥建成后,古已高升,乡民们为感其德,祝古步步登高,故称“登封桥”。当地俗谚称:“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站立在桥的中间,欣赏晨曦下小镇的美丽绝伦景色。此时,苏醒的村庄,炊烟袅袅,农舍鸡鸣犬吠,草从,水边,蛙鼓虫鸣,桥下碧波流淌。此情此景,正是两岸闻莺啼晓日,桥上听燕啭朝阳。放眼远眺,山涧薄雾缭绕,山腰轻纱飘飘,山顶崇光闪烁,座落在山顶的道观,时隐时现,如梦如幻,扑朔迷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部交响曲,还是……难识眼前虚实景,只缘置身此景中。好一个人间天堂!好一个世外桃源!

       独立在登封桥,浮想联翩,此时我在想,为什么道教长老独喜三清山,青城山,五当山和齐云山?佛教的方丈都暗许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和峨眉山?而儒教的大儒们都钟情于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呢?原来与他们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理念息息相关。道教注重修身,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故选在钟灵神秀之地悟道。佛教注重修心,注重因果,注重因缘,主张空性慈悲,则需要名山大川的肃穆庄严,空旷宏大来起菩提,发慈悲善心渡众生,从而认识感悟生命宇宙的真谛。而儒家注重修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求仁、义、礼、智、信,提倡仁爱、孝悌,故重视经世之学,选在书院最合适,借以贴近社会和民生,这也迎合朝廷之意。从儒释道,到诸子百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我曾有幸去过一些国家,或多或少了解一点美国的文化价值观,特别是对其快乐教育的用意和实质做过一些调研。在图书馆,在博物馆,在久远的历史陈迹里,寻觅古希腊王朝兴衰之谜;从法国的罗浮宫、埃菲尔铁塔到俄罗斯的冬宫、克里姆林宫及各类博物馆,歌舞剧院,基体验了法国及俄罗斯经济文化情况,对欧美文化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俄罗斯一位资深教授深切对我说,“文化教育关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之大事,绅士不是一代人的培养,涉及几代人的家教、家风、家传”。数千年来,我们祖先不都也是一直在强调,优秀传统的弘扬和继承吗!

     民族文化各有千秋,既有地域的差异,又深受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内心只有尊重,不敢妄评。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她的文化从生成到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和渊源,优秀的文化可以融合借鉴,但绝对不是破坏和封杀,更不能欺师灭祖,自我蔑视、自我否定。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的坚定信念,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谐发展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关乎国家兴衰,关乎国家安危,关乎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中央纵览世界百年之大变局,站在时代的高度,针对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这是我们的立根之本,强国之策。作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坚定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上午乘索道车直达齐云山顶,游览了望天台、洞天福地,栖真岩等多个景点,傍晚又和朋友们相约,漫步齐云山月华街,此时,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古道房和徽派民居错落有致,众道友长发长髯长衫,仙气飘飘,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站在楼上楼,登高望远,商铺琳琅满目,灯火鼓乐相和,顿感盛世温暖。同行朋友问我,这次齐云山之行有何感受,我说: 感受太多,太多:清风徐徐,让我裹围着自然芬芳;峰峦峡谷,让我体验了幽深宁静;白云苍狗,让我饱览了千姿万态;花草虫鱼,让我读懂了和谐共存;特别是牌坊石刻的质朴厚重,更让我触摸到齐云山的古老和道教文化的沧桑。

    “踏月观云,光华万丈齐云汉;倚轩问道,亭阁千秋即道心”。这齐云的山景,不正是民族复兴蓬勃生发的气象么?横江流日夜,不正是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的佐证么?!

        巍巍齐云     日月穿行

        道布华夏     神化国魂

        江河汤汤     福泽子孙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戢觉佑,江西人,原海军后勤学院院长,海军大校军衔,曾先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军事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班、俄罗斯国家武装力量军事后勤与运输学院、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高级研修班。多年来从事军事后勤理论研究,共出版包括《俄罗斯海军战役与战术后勤》《美军后勤理论与实践》等多部专著。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