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错太久了,膻中穴的“膻”不念tán,也不念shān,你知道它的正确读音吗?

 妙音禅韵 2024-05-17 发布于江苏

人体是个大宝藏,中医理论中,各种穴位都有作用。在某些武侠乃至仙侠小说中,丹田穴位十分重要,“膻中穴”更是重中之重,它是连接“下丹田”和“上丹田”的重要枢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膻中穴”的“膻”字,它有哪些含义,具体该怎么读才正确呢。

图片

一、“膻”字怎么解释

1.类似羊肉的气味。组词:膻味、膻气、腥膻。

2.袒露。《说文解字》上说:“膻,肉膻也”。第二个“膻”,就是“袒露”之意。

3.中医上的穴位,膻中穴位于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属于任脉。

图片

二、“膻”的字形演变

“膻”的最初字体甲骨文中,表示四只羊聚集在一起,发出难闻的羊臊气气味。小篆字体中,形象为“三只羊”,类似“羴”。隶书和楷书时,另外造字“”,后来“羴”和“”成为了异体字,再次被淘汰,形成了新的楷体字“膻”。

图片

三、“”字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1.闭门聊学吞膻

《漫兴》

[宋]郑樵

临水时思下钓,闭门聊学吞膻。

一身苦乐无定,万事安危有天。

吞膻,本义指吃膻味的肉,这里指忍受屈辱。无定,没有定数。本诗作者郑樵,字渔仲,南宋莆田人,史学家、目录学家。全诗大意:“靠近水边时才思考钓鱼的方法,闭门研究学问时才学习忍受屈辱的道理。人的一生,快乐和痛苦都是无常的。万事万物自有规律和命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以临水思钓、闭门吞膻的生活场景,以苦乐无定、万事看天等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万事顺心、顺其自然、乐观面对生活的积极人生观,饱含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为膻厌有名

《宿游塘书怀二首》 其二

[明]唐顺之

雨过草木好,夜来池馆清。

露虫疑烛影,风树答书声。

似瓠甘无用,为膻厌有名。

且师河上叟,毋使虑营营。

师,学习。叟,老头。毋,不要。营营,指蝇营狗苟的生活。本诗作者唐顺之,字应德,号荆川。汉族,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散文家、军事家、儒学大师,抗倭英雄。全诗大意:雨过天晴后,花草树木一片清新。黑夜到来,池馆一片清幽宁静。露水中的虫子好似蜡烛的影子。风吹大树,哗哗恰似读书声。好像瓠瓜那样甘心自己无用,又不想学羊,厌恶自己有恶名。姑且学学河上老头,不要考虑蝇营狗苟的生活吧。

图片

本诗首联、颔联写景,通过雨后草木、夜馆之静、露虫竹影、风吹树声,采用比喻、拟人、以动衬静手法,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寂静、清幽。颈联、尾联抒情,在清幽之景中想到现实中的种种污秽黑暗,以及自己无法宁静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上蝇营狗苟、无耻钻营、奴下媚上现象的厌烦、鄙视,对淡然宁静、自由自在、悠然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膻中”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dàn zhōng

同音字:蛋

膻部首:月

膻结构:左右结构

“膻”的读音有两种,即“shān,dàn”:表示“膻味”的“膻”字词都念一声,即shān,而“膻中”的“膻”念四声,即dàn。过去大家都念为“tán”,那是因为古音里,认为表示'袒露’之意时,念“tán”。到了现在只有“dàn”了,因此“膻中”大多都念错了。

图片

五、结语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字的音形义的发展,标志着华夏文化一直在传承和发扬着。一个“膻”,意义深远:一指人体的某个部位“膻中穴”,代表身体的重要部位,即肉体;二指某些味道,代表了不愿同流合污,做独立之人的思想和想法,即灵魂。人的一生,身体和灵魂同样重要,总有一个在路上。身在神州大地,字是华夏字,魂是中华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