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学||穿梭在国家兴衰中的“柏克定律”

 黄昌易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本文转自:麻雀的理想

西学||穿梭在国家兴衰中的“柏克定律”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年1月12日—1797年7月9日),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他曾在英国下议院担任了数年辉格党的议员。他最为后人所知的事迹包括了他反对英王乔治三世和英国政府、支持美国殖民地以及后来的美国革命的立场,以及他后来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批判。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为辉格党里的保守主义主要人物(他还以“老辉格”自称),反制党内提倡革命的“新辉格”。伯克也出版了许多与美学有关的著作,并且创立了一份名为Annual Register的政治期刊。他经常被视为是英美保守主义的奠基者。

为世人所称道的埃德蒙·柏克预言,第一,是法国社会秩序的崩溃。

柏克认为,大革命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是以破坏传统秩序与社会价值为前提的,必将造成疯狂的革命激进主义,而这种激进主义会不断以革命的形式反噬革命本身。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严丝合缝地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广场的断头台忙得脚打后脑勺,不断有反对派被推上去,然后是推他的人再被推上去,革命恐怖循环往复。

第二,是预言拿破仑专政的出现,这让柏克被惊为天人

“某一讨人喜欢的将军,精于安抚兵卒之术,掌有统兵作战之真诀,将会把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军队将会基于其人格魅力而服从他的调遣……最终那个人就成了你们的主子,你们整个共和国的主子。”

柏克的观点,出自对近代两场重要革命的反思:延续英国自由传统的“美国革命”和建立全新自由乌托邦的“法国大革命”。两场革命从正反两面验证了柏克定律。

然而柏克逝世后,人们却遗忘了“柏克定律”。很多国家走上了法国的道路——摒弃人类自由的大传统,依靠空洞的理想规划国家的蓝图,结果却带来动荡,甚至将人类拖入战争的深渊。

柏克思想的继承人罗素·柯克感慨:柏克若还活着,他怎么也不会承认,这样一个社会是上帝给人类准备的终场。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柏克定律”仍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人类头顶。

用暴力制造凝聚力必然造成暴力的滥用

法国大革命到底有多震撼?

将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壮举”,让欧洲各地出现骚动,以稳定著称的英国也不例外,出现了一个风云人物——革命派牧师普莱斯,夜以继日地煽动英国人干两件事:支持法国革命,而且在英国也搞革命。

1789年11月4日,普莱斯的布道辞《论爱国》发表,为法国革命唱起最强劲的赞歌。

就在全英国除了国王一人瑟瑟发抖、其他人似乎都在观望乃至期待天翻地覆慨而慷时,一件让人迷惑不解的事情突然发生了:柏克竟然站了出来,与乔治三世站到了同一条战壕。

当全世界都在为大革命的“伟大成果”欢呼时,柏克冲着全世界吼道:“法兰西是在用犯罪换取贫穷!法兰西不是为了她自身的利益而牺牲美德,她放弃了利益是为了可以出卖美德!”

堪称自由派旗帜的柏克,居然将大革命视为洪水猛兽?

没错,柏克毫不掩饰对大革命的愤怒,但凡英语中能找到的下流话,在四百页篇幅中滚滚而出,很多人以为柏克疯了。

撇去情绪性语言,我们看看柏克是如何抨击大革命的:

1.柏克认为,传统对秩序与自由至关重要,而大革命毁掉了旧制度与旧秩序,那么社会凝聚职能只好由军队和暴力来执行,而用暴力来制造凝聚力,必然要造成暴力的滥用!

2.柏克认为,宗教是社会基础,攻击宗教的人自然是社会的敌人,而攻击宗教的法国大革命也必然是罪恶的革命。

柏克说道:“你们的独裁者是用恐怖手段来统治的,他们知道,谁畏惧上帝,谁就对别的东西无所畏惧。于是,他们就把那种唯一能够产生真正勇气的畏惧,从你们的头脑中斩草除根。”

3.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追求卢梭式人民主权,试图构建人间天堂,它追求一种纯粹的民主制,必然导向“多数人的暴政”,多数会对少数施加最残酷的压迫,这种压迫会扩大到更多人身上,比王权统治残暴得多。

4.柏克认为,大革命精神导师卢梭的天赋人权是一种愚蠢的抽象权利,世上只存在具体的人赋人权,“那些形而上学的权利进入日常生活,就像光线穿过介质,必会发生折射。”

柏克指出,抽象理论无法得到经验的证明,而人类的政治实践变幻莫测,用抽象理论去指导具体的实践,极有可能导致理性的误用。

如上,正是保守主义的基本要素:传统、宽容、审慎、经验,但它们所围绕的皆为自由。今天我们说柏克保守,正是在说他时刻在保守着英国的自由传统,“我们把自由权看作祖先给我们传下来的,并将由我们传给后代的遗产。”

可笑的是,同样是为了自由,甚至是为了更深刻地阐释自由的真谛,对大革命的抨击,让柏克从自由派变成时人眼中的“爱国王贼”。

感喟的是,基于上述要素的开创性贡献,柏克在身后成为保守主义创始人,《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也成为保守主义最经典范本,更是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被公认为“抵抗法兰西疫病的良药”。

真正明白何谓自由才懂得保守为何意

“反常”的表现、严厉的措辞,导致很多战友与柏克决裂,包括后来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和“美国体制之父”潘恩,更使他的评论者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将他视为人格卑劣、思想杂乱的政治投机者。

一切误解,皆因柏克异于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柏克因对大革命的预言而在革命初期被嘲讽,然而正是这些预言,最后反馈给柏克至高无上的声誉,也让欧美诸国纷纷扑向柏克思想,汲取最有价值的营养。

柏克辞世两年后,拿破仑就任第一执政官,不久便登基称帝,“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出现,唯有它才能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对拿破仑称帝的非凡预见,成为“史上最罕见的准确预言”。

美法革命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民主革命,都声称追求自由,但却有着本质性的差别:前者是现实主义革命,后者是乌托邦革命。

美国革命者认为,公民的自由比民主、平等更重要,自由对政府来说也是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另外,即使强调“平等”也只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而在法国革命中,对平等、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完全是靠断头台来实现的。

柏克的智慧,就这样体现在一系列对常规认知的颠覆上。比如谈到自由的来源,他说:“自由是我们的继承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与卢梭的“生而自由”绝不类同,柏克强调的是继承性,卢梭则表明一种抽象的人权。

当所有人都在争论哪种权力更好时,柏克说:“与权力的形式相比,对权力的限制更为重要。”

关于民主,他说:“我憎恨专制,尤其憎恨多数人的专制,多数人的专制不过是扩大了的专制。”他认为,由于整日忙于生计,不可能有闲暇从事智力的训练,“如果蜡烛匠等类人被允许个别或集体上台统治,国家就会遭受压迫。”

关于审慎,他说:“审慎在所有事务中都堪称美德,在政治领域则是首要美德。”

关于秩序,他说:“自由不仅与秩序和美德共存,而且与秩序和美德共亡。”

当代的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家柯克指出,“伟大的自由主义者都受到过柏克精神的浸染”。

柏克的努力,不仅避免了英国宪制的法国化(激进化),今天的人们也多从美法两场革命的结果中,切实感知到了两百年前一位先知的巨大智慧,并汲取到了足够警醒当下的教训:

在保守(自由)主义的理念护佑下,独立后的美国,200多年来一直是在扎扎实实为民众创造自由和美好的生活;相反,法国的政治社会秩序,历经革命与复辟的多次拉锯,直到1958年戴高乐的第五共和国才算尘埃落定。

今天,在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主国家,保守主义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架构、反集权的组织架构,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可与应用。

柏克定律:穿梭在国家兴衰史中

回顾以上历史,有一个有趣的对照:

两场革命起因相同,均源于征税过度,但过程截然不同,美国人适时放下刀剑,建立联邦,弱化中央集权;法国人却沉迷于暴力,走向绝对平等,强化中央集权。

从这两种开头相同、路径截然相反的革命经验中,柏克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中详细阐释了“柏克定律”,两百多年来,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摆脱它而独存:

通过暴力建立的现代政权,唯有接续上本国、本民族之自由传统,回到良序的轨道上来,方能繁殖养育,长久延续。

事实证明了柏克定律的正确:

同一时间段,美国革命发生在世界的边缘,对世界格局几乎毫无影响;法国革命发生在世界中心的欧洲,随后就把自己的模式输出到整个世界。

两百多年过去,当初保守的美国革命诞生了今天的世界霸主,当初震撼世界的法国,历经数轮革命,虽最终稳定,终沦为二流国家。

英美模式珠玉在前,而真实的历史却充满了吊诡:大部分国家并没有仔细倾听柏克的呼吁,法国模式在柏克的警告中仍然走向世界,成为拿破仑战争、苏俄等国暴力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思想源头。

世界在柏克定律的两种相反表现中摇摆了两个世纪。

二战后,铁幕落下,世界划分成两大阵营,重现柏克定律的两种路径。彼时激进主义风靡全球,美国也不例外,保守主义精神在溃败,大厦似将倾倒。

柏克的思想传人罗素·柯克忧心忡忡,写下《保守主义的精神:从柏克到艾略特》,为保守主义寻根和正名。

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在全球引领了一波保守主义复兴,深度影响美国战略决策,打赢冷战。撒切尔夫人、里根等政治家,依靠保守主义智慧,把世界从激进边缘拉回审慎的轨道上。

而卷入世界的中国也不能逃脱柏克定律。近代以来,每一次中国选择激进的法国模式,就会带来一波灾难;每一次平复危机,依靠的都是审慎策略。中国总是在这两种模式中来回跳跃,始终无法锚定自由价值。

对此,中国保守主义代表人物刘军宁老师在《保守主义》里说,“在中国,有两条十分关键:守住争取到的自由,并不断创发新的自由。”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需要反复汲取保守主义智慧,避开柏克定律诅咒的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