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古建筑“桁”、“椽”都处在什么位置?

 古建秦 2024-05-17 发布于重庆
'桁”(héng)明清时被称为“檩”(lǐn),在宋代被称为“”(),是屋顶结构中衔接主体结构和屋面的核心构件。
桁放置在枋的上面。确切地说,桁就是架于梁头与梁头之间,或是柱头斗拱与柱头斗拱之间的横木。桁的断面多是圆形,这也是它与枋的不同之处之一,桁根据具体位置的不同,分为檐桁、金桁、脊桁,也就是檐檩、金檩、脊檩。

图片正心桁:在带有斗拱的建筑构架中,处于正心枋上的桁,叫做正心桁。所谓“正心”,也就是指在斗拱左右中线的位置。在小式大木建筑中,正心桁也就是“檐

图片

金桁:在正心桁和脊桁之间的桁都叫“金桁”,金桁按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金桁”、“中金桁”“下金桁”。

上金桁就是距离脊桁最近的金下金桁就是距离正心桁或檐桁最近的金桁,中金桁就是处于上金桁和下金桁之间的金桁。同样,在小式大木中,金桁也就是“金檩”,根据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

图片
脊桁:'脊桁”就是放置在脊瓜柱上的桁,紧搭在脊枋之上,它是屋脊骨架最上部的一个“桁”类构件。脊桁在小式大木中就叫做“脊檩”。
“椽”俗称“椽子”。建筑中用以承托屋面的细木叫椽,它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是支撑屋顶盖材料的圆形木条,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等材料。
椽子的走向是与大多数的梁的走向一致的,而与枋、桁交错。但是梁的放置基本是水平的,即梁与地面平行,而椽子则是沿着建筑屋顶的坡面铺设,与地面是不平行的。
图片
花架椽“花架椽”又叫“平椽”,也是清式建筑中椽子的名称之一。花架椽就是处在各个金桁上的,也可以说只要是在脑椽和檐椽之间的椽子部分,都叫“花架椽”。花架椽就像金枋、金桁等构件一样,依据建筑物的进深大小、步架多少,在名称上区分出“上花架椽”、“下花架椽”等。

图片

脑椽“脑椽”是清式建筑中椽子的名称之一,它是椽子的最上一段,即由脊桁到上金桁之间的这段椽子。脑椽的上端插入扶脊木中,下端钉在金桁上或是搭在金桁上的椽椀上。
檐椽下金桁到正心桁(檐檩)之间的一段椽子,叫做“檐椽”。檐椽的尽端就叫做“檐头”。
图片
在大式建筑中,为了增加屋檐挑出的深度,在原有圆形断面的檐椽的外端,还要加钉一截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就叫做“飞椽”,也叫“飞檐椽”,宋代时称“飞椽”为“飞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