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宁百话》|31.汪绎:参与编纂《全唐诗》的“西门状元”

 新用户2420aRkV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休宁文旅 2024-05-16 17:43  听全文

明末清初,休宁县城西门人汪惟时受家族影响,赴苏州府常熟县经商。康熙十年(1671年),汪惟时孙子汪绎出生。汪绎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六七岁出语遂露根器,人咸奇异。”他常泡在外祖父钱曾私家藏书楼“述古堂”、“也是园”内,遍览各类珍本书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二十七岁的汪绎赴京参加会试,荣登杏榜第三。正欲参加殿试时,忽闻父亲病危消息,遂辞考星夜南归。待其赶回家时,却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三年后,守丧期满的汪绎再次北上,参加殿试补考,成为该科状元。与汪绎同年登榜的有三位名人:一是《明史》主编、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二是恃功而骄、身首异处、后多入小说笔记的“年大将军”年羹尧,三是文渊阁大学士、曾主持重修黄鹤楼的史贻直。


汪绎状元及第后即授翰林院修撰,参与纂修《朱子全书》,负责整理朱熹诗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他担任会试主考官,力荐查慎行(金庸先祖)等十一位名士登科,极合康熙帝之意,授其儒林郞并封赠其亲。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春三月,康熙帝诏令彭定求(康熙十五年状元)、汪绎等十位翰林编校《全唐诗》,由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负责刊刻。

“校书广陵城,同局恰满十。积阴连晦朔,兀兀若有失。”“唐贤千八百,分校百之十。勘雠俨对薄,出入多恐失。丹黄纷几席,朗吟真景出。高坐拥百城,泛览周八极。”这些留存下来的诗歌,都是汪绎在《全唐诗》书局编校期间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之写照。
时年秋,汪绎血症旧病复发,只得返家调养。次年五月十二日,这位才气横溢的状元便病逝,年仅三十六岁,时人皆叹惜其英年早逝。


汪绎自号“东山”,取意休宁城东南隅白鹤山,东山春日如琼林华览,是不可多得的胜景。

来源:《休宁百话》

休宁文旅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