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看清发展趋势,才能做好绩效管理

 万里潮涌 2024-05-17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一直以来,无论对哪个行业、哪家企业而言,绩效管理都是一个难题。但也是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据我们所观察,对于工程建设行业的企业而言,以往所处行业向上发展的红利期,业绩蒸蒸日上,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弱化了。
绩效管理对很多工程建设企业的负责人而言,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有些是国有企业管理的要求,有些是考虑本身薪酬分配更有依据,但是总体来说效果不是很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换再多的人,绩效结果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换工具,有时候会取得有限的改善,但是真正能够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很少。为什么?接下来我们会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进行剖析,结合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客观给出的优化建议。

图片

图片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

重新正确定义绩效管理

从根本上而言,企业都是要创造价值的,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发展,才能和员工实现共存。这里我们说的价值创造,势必要经历从价值定义价值评价,最后价值分享这样的一个过程。

① 价值定义

什么是企业现阶段或近期的价值创造导向,这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密切相关。在目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态势下,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且资源有限,一定阶段内,必须有所倾斜,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贪大求全。

因此,战略管理是定义价值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价值定义认识不清晰,价值的创造也无从谈起。

② 价值评价

也就是如何评价所创造的价值,有些价值是正向的,有些是负向的,准确合理地评价,通过持续螺旋进行提升,辅助价值创造的实现,是价值评价的作用核心。

当然,在此过程中可能涉及阶段性的权衡和侧重,以便与价值定义相呼应,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导向作用。

③ 价值分享

也就是创造价值后如何进行分享,有最直接的薪酬激励、岗位晋升,也可以是间接的培训发展等方面,价值分享是为了价值创造的持续。

如果创造的价值不能够实现有效、及时分享,就很容易出现价值创造无法持续的问题。价值分享大多时候对应着企业的激励分配、培训发展等管理内容。

对企业而言,绩效管理很多时候被认为仅仅是价值评价部分,从提高绩效考核的作用出发,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绩效管理与价值评价部分划等号。价值定义部分应该是绩效考核的基础,价值分享部分是促进绩效理念形成的重要部分。

但据我们所观察,对于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绩效优化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价值评价部分的内容,也就是在整个价值创造的中间环节的工作,而忽视了首尾两端价值定义和价值分享部分的同步工作。当然在价值评价部分,也存在着部分误区,这就导致了一次次的优化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图片

图片未来的绩效管理

同业务和战略结合度越来越密

向上承接战略,向下牵引经营计划,一直都是绩效管理的追求。但过去,这种追求和实践普遍呈现“两张皮”,口号喊得好,实践起来却总是畏首畏尾。

无论是KPI、BSC,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陷入绩效的“管理陷阱”,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奖惩而奖惩,为了管理而管理。

这种割裂式的绩效管理模式,过去普遍存在于大大小小的企业之中,管理和经营“两张皮”人力和业务“两张皮”。现在不同了,企业不再盲目追求“管理潮流”,不再盲目迷信“管理权威”,先进性和有效性之间,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有效性。

规模大的企业,不断地完善和细化绩效管理体系。华为BLM-BEM-PBC的战略绩效运营体系,从战略规划的关键成功要素中进行战略解码,用战略解码后的关键指标和关键任务签订绩效合约,确保指标始终围绕战略和业务,真正实现绩效指标“指挥棒”的价值。

规模小的企业,更加注重有效性。只要能承接战略,赋能业务,绩效指标追求精准有效,考核周期追求恰到其时,5个指标可以,就不会追求10个指标;需要季度考核再上季度考核,不会为了缩短周期而缩短周期。

可以说,“现实主义”越来越被认可。现在,不论多新潮的工具,多引领的概念,多大企业的标杆实践,解决不了自己企业的问题,就没有价值,不被认可。

图片

图片

写在最后
绩效管理优化的实用建议

时代在变化,绩效管理的逻辑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任何一个绩效管理工具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错误的理解内涵和逻辑,错误的墨守成规,错误的不知变通,错误的不迭代不升级,最终只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我们对这些传统制造、工程建设等企业提供以下3点建议。

① 明确自身价值定义

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分析自己在行业中的价值立足点。企业不仅要思考短期价值实现的问题,也要思考长期价值竞争力构建问题。

价值定义正确了,那就意味着企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了,如果定义出现了偏差,再努力方向也是不正确的,所以必须花更大力气和更多的时间思考价值定义的问题。

② 价值评估工具合适即可

工具只是方式,要注重工具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引导员工与企业一致,企业往哪里去,绩效就应该考什么,要抓住企业的主要方向,不要一味贪多求全。

图片

绩效的优化没有止境,要结合企业现有的基础情况,如果要想做得更精细,就需要有更好的管理基础——尤其是信息化的基础,不然很有可能增加过多的管理成本而绩效管理提升的收效并不显著,得不偿失,与开展绩效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

③ 价值分享一定要及时

对于价值文化准备尚不充分的企业,通过价值分享的及时性建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感,加强企业与员工的链接,真正让员工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是一致的,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员工才能享有企业发展的红利。

图片

在价值文化逐步建立后,可以考虑更加成熟的方式进行改善优化。如图所示,基于战略导向,WikiWorks战略绩效一体化管理系统支持对企业重点工作、年度经营计划实施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从目标管理到团队激励,从数据分析到持续改进,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构建闭环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地防止价值文化的倒退。

最后,绩效的改善一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需要领导层、中层和基层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提升——无论是集团、业务群、职能中心等常规组织,还是网络化、自组织都可以通过WikiWorks系统清晰地基于战略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责任体系、行动方案责任体系进行战略绩效的分层、分类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