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 1634年行书诗册 册页 水墨纸本

 杨则川书画印石 2024-05-1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董其昌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画作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作品《戏鸿堂帖》(刻帖)。颇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图片

图片

题识:乍把琼枝宛旧游,平

图片

生左袒为刘侯。即看

图片

竹素千秋事,能废江

图片

湖万古流。鸥侣共携

图片

天上坐,雁声孤起

图片

月中楼。新诗大有牢

图片

骚语,翻耐高歌散旅

图片

愁。青编数卷

图片

敌华林,腹笥居然见

图片

素心。自昔词坛憎百六,不妨天柱耸千

图片

寻。龙文忽照干将

图片

曲,鹤唳今听谷水阴。

图片

却笑安仁秋兴作,只

图片

伤留滞宦情深。

图片

秀绝峨眉甲九垓,使

图片

君丰采亦雄哉。忧时

图片

颇绌弘羊论,作赋谁

图片

当绣虎才。天划东

图片

南支半壁,人从冠冕

图片

重中台。省方合有輶

图片

轩记,可许侯巴问字

图片

来。甲戌十月

图片

二日书,董其昌。

钤印:董其昌印、董氏玄宰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他学书从唐人颜真卿、虞世南入手,继而由唐入晋,取法钟繇、王羲之,再转向五代杨凝式、宋代米芾等书家,涉猎甚广。他有独到的书学观点。对于临摹,他反对在古人帖下亦步亦趋,提倡要弃形取神,师心而非师迹。指出:“临帖如骤遇故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所以,从董其昌临写古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将自己的个性融会于其中。这种临帖方法在董其昌以前未曾出现过,董其昌可谓是“意临”模式的创始者。对于字的生与熟,他认为字要熟后生。熟说明功力深厚,但太熟又容易走向程式化。在熟练之后走向生涩,字才会有新意。对于书家的修养,他提出了著名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口号,第一次把读书与游历结合起来。

董其昌可以说是明代最具眼界的大书法家,他不仅自己家财甚富,能够收藏大量的古代名家法帖真迹,还能够尽窥顶级藏家项元汴之所藏,他所能够亲见的晋唐墨迹,即便是宋、元时期的名家也多有不及。董其昌的书法贡献就在于继承“二王”技法道统上,将书法超逸之气写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如果说赵子昂学到了王羲之的“实处”的话,那么董其昌则学到了王羲之的虚处。另外一方面,就是董其昌在“二王”笔法体系当中,对于大字的创建更是无与伦比,成为后世学习大字书法的楷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代书法家  梁同书1814年抄水经注等 册页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王铎1643年草书《临梁王筠书》手卷

现代书法篆刻家 王福庵1946年隶书宋人七言诗四屏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   查士标1665年行书陆游诗手卷

颜体字帖     颜真卿《颜勤礼碑》楷书习字帖 ,让你无师自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