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歙南漫记】第一章 歙淳古道探秘(二)考查歙淳古道虎豹源段(连载)

 新用户2420aRkV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原创 江根伙 歙县论坛 2024-05-02 19:36  2人听过

1、【歙南漫记】第一章 歙淳古道探秘(一)(连载)

第一章  歙淳古道探秘

第二部分  考查歙淳古道虎豹源段

根据2017年下半年黄山市旅游局几位有关人员来我村考察观光后,有开发歙淳古道之意图。根据村组有关干部的旨意,笔者于2018年2——3月考查了歙淳古道的起点段五华里以及歙淳界亭——豪嶺亭。又于2018年6月上旬考查了尾段十五华里的武阳至虎豹源段。2018年6月6日,笔者早上五点钟乘上去歙县的私家车,六点多到达武阳。下车后先去找凤坞迁去武阳定居了二十余年的吴长水。

吴长水,现年(2018年)78岁,我与他是初中同学。他爱好广泛,尤其对语言中的生僻字研究有特长,人称他为活字典。他社会阅历广,博学多才,经验丰富。见面后,我就开门见山要他提供虎豹源、凤坞、外汰及邵家塘的历史资料、人文典故及风土人情。

我们谈论了将近两个小时。他通古达今地谈了几乎我所要的所有信息与相关情况。他不愧为活字典。

上午八点二十分告别吴长水,我来到了武阳乡政府。在办公室我做了自我介绍后,谈了我此行的目的。工作人员指引我去找到交通旅游的办公室。有关人员告诉我,毕锦英书记去县里参加有关学习班了,要我以后电话联系(给了我毕书记的电话号码)。并告诉我,武阳乡先前已经有人进虎豹源去考查过。

这位工作人员把我来访情况及时转告了武阳乡党委书记,徐书记及时与我见了面。她告诉我,修复开发歙淳古道的事,最好与新溪口乡联合进行,要我与溪口乡的张书记联系,他是从武阳乡调过去的,必要时双方联合开发。

我与徐书记简单谈了一些情况后,他冷不丁地问我武阳的来历。我说不得而知,有待调查。

告别武阳乡政府,启程来到武阳大桥头时,我跟一位熟人谈了几句我此行的目的。刚好来了一位年长的男士,便与这位年长者谈上了。谈后方知他叫程灶奎,今年84岁,是牛岭后江细根、连根的姐夫。因此,我们谈得很投缘,他告诉了我许多有关虎豹源的情况。

告别程灶奎后,过武阳大桥往虎豹源方向进发。在上虎豹岭前,我从三位长辈处问起了武阳的来历。有说武阳是两大山坞的结合部,阳地开阔;有说古时此处有五棵大杨树(即五杨的谐音武阳);有说武阳历来习武者多;也有说和从江西景德镇的武阳镇迁来定居有关。总之,均未得到确切答案。

上虎豹山时,我走了三分之二的古道,三分之一的乡村公路。快到鸡公岭时,途中碰上一位曾相识的男士,经介绍后,方知他叫凌家全,是牛岭后的一位亲戚——江惟林妻舅的儿子。他告诉了我有关虎豹源的情况,如五指山及虎豹源中的几个景点。他要我在他家用午餐,因时间紧促,我拒绝了,仅在他家喝了一杯茶。根据他的介绍,要我去找大块里(原虎豹村行政村址)的方继海了解情况。到了鸡公岭的表姐江水妹家,也没有时间用午餐,只要求他引领我去方继海家。她已86岁高龄,行动不大方便。根据她的口述路线很快找到了方继海。

到达方继海家已是下午一点多钟,见面后,双方一看,小时候双方就认识。他是牛岭后江忠堂的外甥,小时候他经常来舅舅家玩,我俩就熟悉了。几十年未见面,见面后依然如故,都能回忆起小时候的交情。

经一个多小时交谈,他给我提供了许多可靠的信息。如虎豹源的来历,虎豹源众多塔亭的情况,源中的众多景点等。还拿出他整理的资料给我看。我略过目后,认为内容很多,时间关系无法抄录。最后双方达成共识,即他把资料复印一份给我,我把调研的资料复印一份给他,互相取长补短。

下午两点半以后,告别方继海,徒步进虎豹源观光考查十五华里歙淳古道的种种情况。最后返到凤坞、外汰、邵家塘了解情况,费时费力费神之况可想而知。

从武阳上虎豹岭,进虎豹源的徒步观光考查调研工作历时两天,机遇好,有缘分,考察较顺利,综合情况概述如下。

虎豹源歙淳古道概况、沿途景点及其它

虎豹山虎豹源,因常有虎豹出没而得名。传说此地古时有一罪犯要处死刑,当地有一名人跟执行者说,让他带人犯去家乡虎豹山给虎豹吃。公差带犯人来到虎豹山,把犯人赶进荒无人烟的青山别坞。不多时,公差真的听到了山坞中有虎啸声,公差放心地回去复命。从此,虎豹山虎豹源众所周知。

话归正传,正式讲述歙县歙淳古道虎豹源段的情况。

一、铺设十五华里石板道的资金来源

160多年以前,有凤坞的吴野闵(外号)去杭州化缘,从杭州的徽州会馆挑来银洋,用于铺设歙淳古道虎豹源段的石板大道。那时邵家塘在杭州经商的一位客商也资助了一些大洋。

铺设石板路这笔资金,吴野闵给孙子吴锡麟读书用去一部分,又为侄孙月来为上吴氏祠堂纠纷用去一部分,因此铺设十五华里的石板道的钱有欠缺,仅铺设了七成。

二、开挖拓宽尼姑岭(又叫三望岭,三磨岭)歙淳古道,疏通虎豹源十八水的概况。

最近两三百年以来,牛岭后、育林是一个近两百户的不大不小的村落,而凤坞、外汰、邵家塘村子小,歙淳古道的中间段,即牛岭到尼姑岭上下岭大道的开挖、拓宽及铺设工程,均由牛岭后的村民捐资助工完成,前后历时三年。经过虎豹源到武阳要涉十八道山涧,疏通十八道水及架设大小桥工程,大部分也是由牛岭后村民来完成的。

歙县新溪口乡育林村 村民叶惠兰正在收山核桃

三、虎豹源中五个路亭,压榨岭、尼姑岭几个路亭简况介绍。

凤坞口之外,高椅汰之下的路亭,是凤坞的一位寡妇(十八岁后守寡)黑仂(吴继文的太奶奶)捐资建造的。

冷水㘨(kue)又叫程家屋基路亭,在菅草汰对面阴山大道旁,是虎豹山的村民建造的。我们牛岭后人叫此处为程家屋基冷水湾路亭。

大石桥里首的路亭,在解放初期就已坍塌,现存遗址,建造情况不明。

石桥外枫树坞右边古道旁的路亭,是凤坞的吴佛印建造的,他后来迁居虎豹山的大块。

里外路亭在李山汰下方古道旁,是邵家塘的吴大桂建造的。

另外几个路亭的情况简介如下。

北山湾的路亭,在枣树坦下方古道旁,早已成为遗址,具体情况不明。

尼姑岭凤坞方向岭中段的路亭,是牛岭后小四房的族人江世金建造的。

尼姑岭牛岭后方向半岭中周家湾的路亭,是牛岭后小八房的族人江永炳建造的。

压榨岭路亭建在歙淳古道的岔道旁,建在压榨岭下百米左右处,是一拱棚状涵洞式的亭子,与其岭下中段的路亭(又叫后山坦路亭),是倒坑、牛岭后的村民共建的。

邵家塘上岭往大洲源五里横培方向中段的路亭是邵家塘人建造的。

大垅头(即五里横培岭头)的路亭及高山(村名)往高演(村名)途中的路亭是高山与高演的村民建造的。五路横培下山后的歙淳岔道可与文昌古道连贯。

以上众多路亭,现完全存在的只有两个,即程家屋基路亭与压榨岭下的拱棚式涵洞状路亭。其余有的破烂不堪,有的仅存遗址。

四、虎豹源十五华里的歙淳古道上及左右上下可开发修复的主要景点简述如下。

1、虎豹潭又叫龙潭。此潭在虎豹源出口处,即虎豹岭脚。此潭深莫见底,曾有蛟龙显现。

2、虎豹庙。在虎豹潭前方,早年建有红、白、黑三大庙。笔者在解放前夕由母亲带去此庙拜过众多菩萨。此三座庙现仅存遗址。

3、两大风水宝地——天子地。其一是张平坦村后的一大龙脉,传说被宋朝岳飞斩断龙脉。村后那山凹是当年人工挖掘的斩龙脉印记,其二是张平坦村对面的虎豹潭之上的虎豹庙,也是出天子的一大龙脉——风水宝地。这两条龙头都对着虎豹潭武阳河,是双龙戏潭戏玉带。早年曾有位地理先生从杭州过来找风水寻龙脉,最后他来到了虎豹山,发现这条龙尾在牛岭后村外三华里处,即在尼姑岭与压榨岭脚的结合部,有一数丈高宽的大石崖,其下有两个相距几米的大崖洞,常年渗水,是龙屁股。龙尾在距此东方三百米左右处的蜘蛛桥。此龙脉向西南延伸二十华里到虎豹潭。当地理先生找到此宝地时,见天子地上已建有红、白、黑三座庙,长叹一声:“哎!可惜啊,风水宝地已被菩萨坐镇了。”

以上故事笔者在孩提时就听母亲与长辈讲过几次。

4、虎豹村(即大块里)对面的五指山。笔者曾到虎豹村往对面观光了一番,那儿确有一座五指小山峰,但指头的大小长短不大像,还是叫笔架山为宜。后经了解,村民称笔架山者多些。

5、仙人坐石(叠石)。此景在五指山(笔架山)左方——虎豹山主峰汪家山(海拔668米)之下的半山腰,大部分已被茂密的柴草、树木遮掩,难观其全貌,

6、虎卡。此景在外路亭与大石桥外之间枫树坞下方的山脚。此处仅有一米多宽的山路,在其下三百来米长的山谷出口处的几十米一段,仅能容一人通过,左右垂直的崖下有几处深潭。山洪爆发时,谷内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犹如虎啸。传闻曾有一虎失足跌进此处,被卡在谷中崖间动弹不得而亡,故取名虎卡。

7、仙人喝水。此景在枫树坞的一处小山湾中,此处有一供行人喝水的石凼,其间有一碗口大的㘨(kue),一人高的㘨边上有两手印,是仙人趴下喝水的印记。

8、大石桥下到石桥外的一百米处,有如下几个景点。

一是仙人挑石塔。古时有一仙人,用麻枝做扁担,挑上两个大石塔,准备架一座桥,架桥后再推去一座山,把深渡迁来,或建成一个小杭州。仙人正在挑石塔时,碰巧开金口的文御秀才到此,见仙人用麻枝挑石塔,顺口说:“麻枝挑石塔,扁担顶顶塌。”话音刚落,两个大石塔立刻掉落在坑边。

现在看到的那两个大石塔之间的矮石柱,是当时仙人挑石塔用的担柱,其上断了的那截与断了两截的麻枝扁担被坑水冲走了,插进地里的那节担柱也化成了石塔。

备注:麻枝是指亚麻或火麻(再麻)的秸秆。

顶顶塌:即断掉之意,是当地方言。

二是仙人油榨。石桥下靠山壁巨大的石崖,与周边其他大小石塔组合,真像一副油榨。石桥下三条长十米左右的石塔组成两条水槽,像油榨之油流出。

三是仙人油缸。两水槽之下有两个水潭,其上水槽之水流下像油榨之油流进油缸。

四是仙人榨油。石桥下方油榨边,有一块四米长左右的石塔,真像一个人躺在那儿拨弄油榨,故此叫仙人榨油。

9、七老爷庙。此地在石桥往里去两华里左右,此处大小峰峦众多,颇有特色。其庙仅存遗址。

    10、宝藏窖诗。从七老爷庙过山坑,再往里几十米的大道旁,有一块高三米左右宽四米左右的大石塔,向古道上伸出来,有点吓人。石塔正面隐约有字迹。民间传说的窖诗是:大石塔上,小石塔下,谁人能得到,可发半天下。

    11、程家屋基的冷水㘨(kue),即程家屋基路亭边上石槽中的水,牛岭后地区叫冷水湾。此水冬暖夏凉,喝起来清凉爽口,且有点甜,无泥腥味。早年歙淳古道上,客商川流不息,淳安每年有酿酒者(土烧酒)雇人挑来歙县地区出售。到了程家屋基冷水湾时,定要在此亭中大歇一趟,与来往客商一起开坛痛饮,而后舀水冲进酒坛,封坛后继续启程。因为此处水质特好,酒贩可在此处做点手脚。

此处与尼姑岭都是过往客商必停歇之地,更是强人经常出没之地,曾发生多起抢劫命案。

程家屋基到凤坞口还有三华里左右,到了凤坞口分为左右两大山岭,都是到虎豹源的源头。往左进去是凤坞、外汰、邵家塘。从邵家塘往右翻越压榨岭到倒坑,或从岭下部分再往右方从尼姑岭脚到牛岭后方向的龙屁股与歙淳古道接轨,再从牛岭后下浙江淳安。

凤坞口往右方进山坞就可直接翻越尼姑岭这条歙淳古道到牛岭后下浙江。

在此要说一下尼姑岭左右的两个景点。

其一、压榨岭下有一仙人指点的饮水处。此处在压榨岭下两三百米的拐弯处,古道后方有一拱桥涵洞式路亭,亭子右方几十米处的山崖上有一饮水处,与虎豹源枫树坞的仙人饮水处相似。在一人高的山崖上,有一碗口大小的小水池,常年不枯。

传说当年有一位要饭者在岭脚帮助牛岭后人挑石灰上岭。此人力气大,行动也快,大家都赶不上他。大家齐聚后在此处休息,有些人怪他太快,害得大家赶得满头大汗,精疲力尽,口渴难忍。这位帮挑者说:“那儿有水,大家去喝吧!”大家顺着他指的方位走去,果然发现了水。大家喝水后,正要感谢这位要饭的帮挑者时,他突然不见了。从此,这仙人指的神水供过路商客饮用至今。

其二,尼姑岭头外首山脊平降上的石人、石马、石鼓、石碑。

此景点以前笔者去过几次,还在石鼓、石碑上采过石耳。目前除石马外,其他三景早已被茂密的林木遮掩,有待开发。

五、菅草汰简况

菅草汰座落在程家屋基对面阳山的半山腰一个平汰上,原住有两家,一家姓程,曾下山建房,不知何因对他不利,迁居外地,此地后来叫程家屋基。另一家姓吴,解放前夕是吴继洪家居住。其妻叫江发娣,其子叫吴承继,是游击队员,曾是张家一(张达)、江东辉的游击队的成员。解放前夕的游击队员及有关领导经常有人来菅草汰,压榨岭的高汰徐茂苟家住居。如张家一有时上半晩在倒坑,下半晩在高汰或菅草汰。

解放初期政府部门来函调吴承继去芜湖工作,可惜接函后第三天突然病故,未能上任。其父一急,不久病故,其母更是雪上加霜,失去理智,神经反常。

发娣在牛岭后有亲戚,就经常来牛岭后乞讨或过年过节来牛岭后大发财(又叫打发财,即讲好话后行讨),上门唱典曲,讲好话,要求给她钱粮。

菅草汰解放初期也曾是浙江九路军的活动地点,有一个九路军的小头目外号叫徽州苟就是躲在此地被抓获归案的。

菅草汰在1970年以前笔者去过一次,那时早已无人居住,几间土房早已坍塌,只见到一部分残垣。

六、邵家塘、凤坞、外汰简况

邵家塘村虽小,但历史悠久。根据笔者修续江山派江氏谱牒的情况来分析,比凤坞早,比牛岭后更早。因为牛岭后这个目前两百来户的村庄,原是四百多年以前从邵家塘人的手中买来的一大片田园。有了这片田园后,倒坑的江姓显富公才迁来此建村发迹。而倒坑已有九百年左右的历史,倒坑的土地至今还有一部分是邵家塘人的,可见邵家塘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邵家塘原先有邵姓迁来居住,没落后迁去大坑源口子上的绍村定居,后来迁来冯姓住下。冯姓没落后迁去洪琴、鸿飞。最后由吴姓迁来住下至今。最近几十年,吴姓又陆续外迁。现今常住人口只有几个人。

邵家塘的地形特别,是两王蛇盘燕窝。三面高山抱住一个小盆地,仅有一个小出口,形与两条大蛇盘守燕窝。凡能出窝(迁出)的燕子都很发达。邵家塘的吴姓,凡出去的几乎都是杭州客商,故而几乎家家有钱,很富裕。有钱就购置土地、田园、山场。因此解放前溪口地区太平源里半源源头许多田园山场是邵家塘人的。不仅如此,一直到浙江淳安五都源头的陆家、徐家坞的部分田园都是邵家塘人的。

凤坞、外汰、邵家塘的吴姓,先后陆续从石潭迁来的,即石潭吴。当年石潭吴姓有五支,又叫五旗,即红、黄、兰、白、黑五旗。红旗一支留在石潭,黄旗一支迁来凤坞。兰旗一支迁来邵家塘,白旗一支迁来外汰,黑旗一支迁去浙江西源山脚。

凤坞、邵家塘、外汰三支(三旗)吴姓,迁居原因是,石潭人来此地打猎,那只猎狗趴在炭傥中不肯回去,主人无奈对猎狗说,如果你认为这个地方很好,就在炭傥内顺反各打三转。话刚落音,因此猎狗真的爬起来,在炭傥内顺反各打三转。不久,石潭这支黄旗吴姓人士迁来凤坞。凤坞的地形是龟将形。过了些年迁来凤坞的黄旗发迹了。

黄旗吴姓迁来凤坞定居不久,兰旗一支吴姓迁来邵家堂住下。再过了些年,白旗一支吴姓迁来外汰住下。

在此要说明的是,根据笔者前几年受邀去西源山脚观光考查他们开发红色旅游业及开展青山尖全民登山健身运动时。了解到山脚的吴姓是昌溪迁来的昌溪吴,堂号为德辉堂。而这次根据号称为“活字典”的吴长水介绍的情况是,石潭吴姓有次各支大祭祖时,各分支都去了。届时浙西山脚一支吴姓中有一小青年好奇,偷吹了喇叭,在隆重的祭祖仪式中犯了大忌。族长要把他开除出族,当场打了他几记耳光。他一气之下,冷不丁扯半幅祖容像飞快出祠逃回家乡山脚。不久山脚发迹了,但不敢来石潭认族,就去昌溪认族了。

为什么邵家塘总发不了迹?因为燕窝太小,容不下,待燕子成熟后飞出窝了,才能在外发迹,不回来啦。

七、虎豹源的动物——石斑鱼与兽类,虎豹源十五里青山中,鸟类众多,林深茂密,山崖谷壑,山坑水涧无数,水源充沛。有些地方类似原始森林,很少有人到达,豺狼虎豹皆有之。因此虎豹山、虎豹源的含义不言而喻。山中普通的野兽也不少,如野猪、黄鹿、山狸、草兔、獾猪、山猫等。蛇类也不少,有毒无毒蛇几十种。

笔者自1956年始,从牛岭后启程去深渡中学求学,1960年后去歙县求学期间,虎豹源这条歙淳古道也不知走了多少次。

期间曾三次听见虎啸。一次在七老爷庙附近,一次在尼姑岭牛岭后方向的周家湾,另一次是在尼姑岭凤坞方向的大气湾。最怕的一次是周家湾路亭右方那片菅草林中,听见两次虎啸后吓得我拼命快速往其上大拐弯处大横路跑去。第三次虎啸时,已吓的我浑身发抖,毛骨悚然,毛孔倒立。怕老虎赶来伤人,急忙爬上路边的一棵松树。在树上往下方看见其下三百余米的菅草林中一只老虎出了菅草林,往下方茂密的山林中去了。我下树定了定神后继续赶路。

在十五里青山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山涧水坑中,盛产石鸡(石蛙、珍斑蛙)、石斑鱼。整条源中的鸟类也不少,如山鸡、竹鸡是这里的特产。

在此,还要提一下珍稀动物。除上述有关动物外,外汰汪桶岭与邵家塘背后几只山上盛产穿山甲。偶尔也有从千米高峰青山尖下的慈坑、抽司林场附近那原始森林过来的野马、野牛、大山羊、四不像之类的珍稀动物。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虎豹源山坑中盛产的石斑鱼引起浙江淳安人的极大兴趣。届时每年夏秋之际淳安五、六都村民陆续来虎豹源溪坑中用石灰、醉鱼草醉鱼,每每回家收获不小。有一次,牛岭后的江继海、江春华等人去虎豹源凤坞口外方的高椅汰下那路亭右下方一大水潭中。用手榴弹炸鱼,结果不小心江春华被炸死。

笔者在五、六十年代,有次在经虎豹源去深渡上学时,走到大石桥外百余米的一稻田时,看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从稻田中爬滚下山坑,我吓的大喊一声,飞快地往前跑,吓出一身冷汗。

最近三、四十年以来,生态破坏严重,生态失衡野生动物越来越少,特别是石斑鱼,石鸡越来越少。笔者在考查虎豹源途中,巧遇上武阳的两青年在程家屋基一带的山坑中电鱼,好奇的看了十几分钟,并没有电到几条鱼,问他们已电到了多少鱼,他们中有一位举起装鱼的塑料提桶说:“两斤多大概有了”。他们已劳作三、四个小时,只收获这么点。现虎豹源目前山坑中的石斑鱼已经很少了。

八、虎豹源的药材

虎豹源中中草药的药源丰富,较珍贵的有大小麦冬,黄芪。鹿晗草、斑叶兰、细辛、苦丁茶等。在大兴利用中草药治病的合作医疗年代,笔者曾在尼姑岭脚大气弯的山崖上找到盘龙参,这种草药非常珍贵而稀少。至于普通的中草药数不胜数,在此不赘述。因此,凤坞就出了著名草医吴高俊,为当地村民的健康保健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九、对两首民谣的思索

笔者孩提时就听家乡人说:凤坞邵家塘,三天两日出武阳,不是买鸡子(鸡蛋),就是买砂糖。

以上民谣是讽刺、挖苦、打趣凤坞、邵家塘人,重点是打趣邵家塘人。因为邵家塘村子小,但几乎家家都有杭州客商,男士忙于在外经商,很少回家,家中仅留妇道及小孩,有些妇道不守家规“张男风”,常有堕胎、坐月子的事情发生。鸡子(鸡蛋)、砂糖是我们地区妇道人家坐月子的必用食之物。因此,民谣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

另一首民谣是从武阳人口中出的:凤坞邵家塘,缺被少衣裳,只睡硬板床,出比出吊(裸体)睡上床。

这首民谣是打趣凤坞人贫穷落后,生活艰辛。凤坞人深居深山老林,交通不便,收入低下。只能就地取材,砍柴卖或烧炭卖,“三日两日出武阳”去卖柴卖炭,换点食物或日用品回家过生活。

十、凤坞、外汰早年是强盗贼窝之说

以上说法,笔者在孩提时就有听耳闻。据考证不完全是这样。在尼姑岭程家屋基当年作案者,大多是淳安人,也有牛岭后人,当然凤坞邵家塘人也有参与者,参与者又以外汰人居多。

如解放时及解放初期高汰的两起行凶抢劫案,一起是淳安人所为,一起是程家堨源的关山人所为。

牛岭后的有关人员也曾参加过尼古岭头的抢劫。还有一件明显的抢劫行凶案是凤坞的吴灶苟所为。

吴灶苟的行凶命案发生后不久,被淳安横双人发现,是年号称千灶万丁的横双人,于正月十五兴师动众来了几百人,在凤坞抓去百号来人,仅吴长水家、吴灶根和吴灶顺几人未抓去,因是有淳安的有关亲戚担保的。被抓去的人在横双进行吊打、坐老虎凳等刑罚,受尽折磨,赔了不少钱才被放回来了却此案。

十一、武阳村名的来历

笔者原本不想调研此事。由于武阳乡政府书记冷不丁问我武阳的来历。我告诉她,有待调查。调研此事好像是节外生枝。然而,对于喜欢写历史的人来说,还是感兴趣的,故而作了调查。

在离开武阳乡政府后,在上虎豹岭前的几处调查访问。对武阳的来历总认为证据不足,不能下结论。

到了虎豹山原村址虎豹村大块里,找到了整理虎豹源资料的原村干部方继海。请教谈论此事后,再结合途中几处了解的情况,去伪存真,才辨明总结出武阳的来历。

武阳的张姓从江西武阳镇迁来此地定居后,经几十年的发迹,此处已有两姓定居。另一姓是范姓。此处分为两部分,即武德和阳里的两村。后来范姓败落,张姓崛起,更加兴旺,两村并为一村。取两村的首字为村名——武阳。

     作者简介:江根伙 男,1942年11月出生,安徽歙县新溪口乡育林村人,小学退休教师,喜欢写作和书法,是远近闻名的蛇医,被授予“全国蛇伤防治及毒素研究优秀科研工作者”荣誉称号。

  部分照片来源:徽州司马狂、歙州山人、潘祯祥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2、“歙县论坛”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559-2621317,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编辑|胡 英
监制|仰时威
法律|黄毓佳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