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方头疗四步骤(重要穴位取穴与运用)

 空谷幽兰80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头部经络9条经络走向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络头疗第一步:初步放松(3-5分钟)

①放松肩颈(先肩部,后颈部)

②放松头部(从太阳穴开始到后脑至风府穴,3—5遍)

③保健梳头皮放松


图片

经络头疗第二步:砭石通络(25分钟)

①从督脉开始到风府穴

②从膀胱经开始到后脑

③从肝胆经开始到后脑

④从三焦经开始到后脑



经络头疗第三步:肩、颈、上背深度按摩(10分钟)

图片

经络头疗第四步:空心掌拍背放松(2分钟)

重要穴位取穴与运用

【温馨提醒】穴位按揉有技巧,由轻至重,逐渐加力,以能耐受为准,至有酸胀痛感即可。

图片

百会穴

头顶中心凹陷处的百会穴,可预防各种原因所致的脱发,并有提神醒脑的效果。有开窍醒脑、升提阳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多用于头痛、头重脚轻、痔疮、血压异常、目眩失眠、焦躁等。两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并拢,垂直向下按压,若痛感较强,仅用一只手的中指指腹点按即可。

图片

太阳穴

取穴方法: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按揉止痛醒脑,减缓眼睛疲劳,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都可使用。

图片

风穴,耳垂后方

只需要用大拇指腹轻轻按住头部与耳垂齐平凹陷处的“翳风穴”,按摩这个穴位不仅仅可以促进头部血流,还能防治脑袋发沉、头痛、眩晕等问题。不过需要提醒大家按摩师需要注意按压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图片

风池穴

“风池穴”为少阳胆经经穴,与阳维脉交会,祛风效果好,还具有清热发散、清脑安神、聪耳明目的作用。多用于偏头痛、眩晕、晕车晕船、失眠等。

图片

取穴方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按压该穴位能迅速改善头颈向头部的血流状况。可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在穴位处向上推按,适度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如果手指力气不够,可将脖子后仰以便用力。

神庭

“神庭穴”属督脉。又叫作天庭穴。具有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头晕、呕吐、头痛、失眠、鼻炎、目赤肿痛、记忆力减退等。

图片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手三里穴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图片

“手三里”有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的功效,对运动系统疾病可以缓解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等;对消化系统疾病可以缓解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等;对五官科系统疾病可以缓解牙痛,口腔炎等;还可以缓解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等。

按摩方法:用一手拇指腹按住另一手三里穴,揉动1分钟,换手,每日3次。

手五里穴

【定位】抬臂屈肘,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向上量4横指(即3寸),所及肱骨桡侧的凹陷处。

图片

“手五里穴”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穴,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另外肩周炎患者还可以配合肩井穴、后溪穴、外关穴配合按揉,可更好的改善颈部不适症状。

很多人希望在自己打盹的时候能够寻找较为有效的刺激方法,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要抑制自己的睡意,可以按摩一下前臂上的手五里穴,它可以有效赶走你的睡意,让你不至于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打瞌睡。

图片

合谷穴

图片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可用于治疗头痛、流鼻血、牙齿疼痛、牙关紧闭等,具有止痛、止泻、解表等功效:

1、止痛:合谷穴性热,具有较强发散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瘀证所致疼痛,主要是手阳明大肠经疼痛及面部疼痛不适。

2、止泻:大肠主津液,而合谷性热,刺激该穴位可以使肠道中津液蒸发,使大便中水分减少,有助于改善腹泻。

3、解表: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且手太阴肺经主卫气,如果机体被风寒病邪侵袭,治疗时可以用合谷,能够促使风寒散发,解除营卫郁结。


图片

经络头疗第二步:砭石通络(25分钟)

①从督脉开始到风府穴

②从膀胱经开始到后脑

③从肝胆经开始到后脑

④从三焦经开始到后脑

经络头疗第三步:肩、颈、上背深度按摩(10分钟)

图片

经络头疗第四步:空心掌拍背放松(2分钟)

重要穴位取穴与运用

【温馨提醒】穴位按揉有技巧,由轻至重,逐渐加力,以能耐受为准,至有酸胀痛感即可。

图片

百会穴

头顶中心凹陷处的百会穴,可预防各种原因所致的脱发,并有提神醒脑的效果。有开窍醒脑、升提阳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多用于头痛、头重脚轻、痔疮、血压异常、目眩失眠、焦躁等。两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并拢,垂直向下按压,若痛感较强,仅用一只手的中指指腹点按即可。

图片

太阳穴

取穴方法: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按揉止痛醒脑,减缓眼睛疲劳,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都可使用。

图片

风穴,耳垂后方

只需要用大拇指腹轻轻按住头部与耳垂齐平凹陷处的“翳风穴”,按摩这个穴位不仅仅可以促进头部血流,还能防治脑袋发沉、头痛、眩晕等问题。不过需要提醒大家按摩师需要注意按压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图片

风池穴

“风池穴”为少阳胆经经穴,与阳维脉交会,祛风效果好,还具有清热发散、清脑安神、聪耳明目的作用。多用于偏头痛、眩晕、晕车晕船、失眠等。

图片

取穴方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按压该穴位能迅速改善头颈向头部的血流状况。可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在穴位处向上推按,适度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如果手指力气不够,可将脖子后仰以便用力。

神庭

“神庭穴”属督脉。又叫作天庭穴。具有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头晕、呕吐、头痛、失眠、鼻炎、目赤肿痛、记忆力减退等。

图片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手三里穴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图片

“手三里”有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的功效,对运动系统疾病可以缓解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等;对消化系统疾病可以缓解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等;对五官科系统疾病可以缓解牙痛,口腔炎等;还可以缓解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等。

按摩方法:用一手拇指腹按住另一手三里穴,揉动1分钟,换手,每日3次。

手五里穴

【定位】抬臂屈肘,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向上量4横指(即3寸),所及肱骨桡侧的凹陷处。

图片

“手五里穴”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穴,每次1~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另外肩周炎患者还可以配合肩井穴、后溪穴、外关穴配合按揉,可更好的改善颈部不适症状。

很多人希望在自己打盹的时候能够寻找较为有效的刺激方法,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要抑制自己的睡意,可以按摩一下前臂上的手五里穴,它可以有效赶走你的睡意,让你不至于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打瞌睡。

图片

合谷穴

图片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可用于治疗头痛、流鼻血、牙齿疼痛、牙关紧闭等,具有止痛、止泻、解表等功效:

1、止痛:合谷穴性热,具有较强发散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瘀证所致疼痛,主要是手阳明大肠经疼痛及面部疼痛不适。

2、止泻:大肠主津液,而合谷性热,刺激该穴位可以使肠道中津液蒸发,使大便中水分减少,有助于改善腹泻。

3、解表: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且手太阴肺经主卫气,如果机体被风寒病邪侵袭,治疗时可以用合谷,能够促使风寒散发,解除营卫郁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