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预:文武双全第一人 NO.3 性格决定命运

 了用民 2024-05-17 发布于陕西

图片

NO.3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把镜头对准曹魏末年的政坛。

蜀汉灭亡后,司马昭把工作重心转向内政。

他命自己的亲信车骑将军贾充重新修订律法,杜预也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了这项重要工作,在律法完成后负责注解,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对于律法,杜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律法条文应该“简直”——既要简约又要直接,如此百姓才容易理解,才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才会避免和减少犯罪。

律法的制订千头百绪,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开始修订,到最后完成,花了差不多三四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政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去世,世子司马炎继承了他的职位,同年年底,司马炎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位,自己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

西晋王朝就此建立。

公元267年,杜预参与编制的律法正式颁布,这就是中国法律史上著名的《晋律》。

《晋律》在体例的改进和条文的简明方面,都突破了秦汉以来的传统旧律,是我国古代法律编纂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也使之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的一部法典,并为南朝宋、齐、梁承用。

《晋律》颁行后,杜预再获提拔,晋升为河南尹,成了包括都城洛阳在内的河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职务位高权重,杜预的前程人人看好。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不仅没能再上层楼,反而在不久后被发配到了边疆!

原因出在杜预自己身上。

和父亲一样,杜预为人也非常正直——不仅正派,而且直爽,喜欢仗义执言,要他忍住不说想说的话,比要你忍住不看手里的手机还要难。

晋承魏制,选拔官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沿用到西晋,弊端已经非常明显——注重出身门第,不注重实际才能。

不少朝廷和地方官员干啥啥不行偷懒第一名,三天打鱼,三百六十二天晒网,却因其出自高门而始终屹立不倒,甚至屡获提拔,而那些寒门子弟就算能力再强,工作再努力,也没有上升通道。

尽管杜预本人也是世家出身,对此却非常看不惯。

他上书皇帝,强烈要求对官员进行考核,每年考核一次,不合格的坚决罢免。

听起来似乎很合理。

但合理不合理,关键要看立场站在哪里。

如果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这个建议当然非常不错,而但对于广大世家大族来说这样的方案却是他们绝对不愿接受的

因为这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的特权!

当时的朝堂上充斥的,几乎全都是高门子弟,可想而知,他们对杜预的上书该有多么恼火!

皇帝司马炎也很不爽。

毕竟,司马家之所以能上台,靠的就是广大世家大族的支持,他怎么可能拿这些人开刀呢?

在他看来,百姓苦一苦没关系,士族苦一苦可是要命的。

如此一来,杜预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一时间,各种口水、脏水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向他猛扑而来。

可怜杜预本想大干一场,现在却只能被大干一场。

没过多久,他就因受到司隶校尉石鉴的弹劾,被赶出朝廷,担任安西军司马(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不久又改任秦州(今甘肃天水)刺史,领东羌校尉。

这是个极其危险的差事。

不久前,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那里起兵造反,声势极为浩大,前任秦州刺史、西晋名将胡烈就死在了秃发树机能的手里!

而对杜预更不利的是,他的上司是弹劾过他的政敌石鉴——杜预赶赴西北的同时,石鉴被委任为安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全盘负责西北地区的军事指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