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斑马鱼行为篇㉝:斑马鱼白血病模型

 脑声常谈 2024-05-17 发布于上海

斑马鱼是一种淡水硬骨鱼,自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首次使用斑马鱼作为模型生物以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使用这种强大的生物来研究发育和疾病,因为它具有许多优于其他模式生物的优势。首先,斑马鱼体外受精,胚胎通体透明,易于观察和进行实验操作;另外,斑马鱼发育迅速,大多数主要器官在受精后23d形成,3个月左右达到性成熟,一次繁殖可产生数百枚胚胎,使得斑马鱼成为用于大规模筛查的理想模型。斑马鱼在血液系统关键发育过程的高度保守使人们能够识别出与人类造血功能障碍有关的几个基因。此外,由于白血病细胞的特殊性,使用荧光蛋白标记可视化转基因斑马鱼体内的白血病发生过程,将有助于进行白血病的研究。与小鼠的给药方式相比,斑马鱼可以直接从水中摄入小分子化合物,方便快捷,易于对药物进行高通量筛选。通过转基因斑马鱼筛选程序鉴定小分子将有助于开发用于治疗疾病(特别是癌症)的新型药物。因此,转基因斑马鱼在造血、造血系统疾病和白血病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在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中进行异种移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内研究方法,用于研究恶性血细胞生成的生物学以及开发针对血液疾病的新疗法。然而,由于小鼠实验的局限性(包括实验程序的时间安排和动物房的设施成本),小鼠模型不适合用于对潜在候选药物进行快速、经济有效的筛查;此外,免疫抑制可以改变造血微环境,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行为和对治疗的反应。与其他脊椎动物模型系统相比,用斑马鱼胚胎进行异种移植可提供许多优点:斑马鱼在受精后4周缺乏成熟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允许移植且不需要免疫抑制;斑马鱼是光学透明的,并且与注射的细胞一样,可以用各种荧光染料特异性标记,达到体内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的可视化;斑马鱼繁殖迅速且价格低廉,允许进行高通量药物筛查。目前,通过斑马鱼药筛体系筛选出的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

斑马鱼的正常造血过程


斑马鱼造血发育主要有原始造血和定向造血两个阶段。原始造血在受精后24h从两个位置产生,前侧板中胚层产生骨髓谱系,中间细胞团产生原始骨髓和红细胞,然后,原始骨髓细胞在卵黄囊周围迁移并分化成不同的骨髓谱系。定向造血能够产生和重建整个造血系统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从受精后26h开始,定向HSCs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域背主动脉的血源性内皮细胞中出现,然后HSCs在受精后48h迁移至尾部造血组织,这是后血岛的扩张,并且作为瞬时造血部位产生红细胞、骨髓细胞和血小板,来自AGM区域的HSCs约在受精后48h定殖于肾髓。斑马鱼肾髓与哺乳动物骨髓相似,可产生所有的成熟血液细胞谱系,包括胚胎和成年斑马鱼的红系、髓系和淋系。在大约受精后54h时,来自AGM区域的淋巴样祖细胞转移到胸腺,即淋巴T细胞成熟的位置,尽管造血部位存在差异,但斑马鱼的每个造血过程与哺乳动物一样都是非常保守的。

斑马鱼和人类造血发育高度保守,利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斑马鱼模型的发展,有助于阐明恶性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并加快新疗法的临床前研究。

淋系白血病的斑马鱼模型


第一个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T-lymphocytic leukemiaT-ALL)转基因斑马鱼模型是由通过将小鼠c-Myc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融合,以淋巴细胞特异性启动子rag2驱动EGFP-mMyc融合基因的表达而构建的。该模型首次在荧光显微镜下监测EGFP标记的白血病细胞的发生过程。然而,由于该转基因鱼(30日龄)中白血病发病非常迅速,因此,很难长期观察和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该组构建了一个条件转基因斑马鱼系,在EGFP-mMyc致癌基因前面加一个loxed dsRED2基因,通过Cre介导的LoxP-dsRED2-loxP重组盒控制c-Myc的表达。该鱼未注射Cre信使RNA重组酶时,表达红色荧光,不会发生白血病。通过将Cre信使RNA注入单细胞期胚胎,可以诱导转基因后代发生T-ALL

Myc致癌转录因子在大多数T-ALL病例中过表达,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通路中的基因突变在T-ALL中也是常见的。构建了T-ALL的第二个条件转基因斑马鱼模型,该模型不是基于Cre/lox系统而是由他莫昔芬诱导,在该条件转基因斑马鱼模型中,用4-羟基他莫昔芬诱导后,Myc被激活,从而使斑马鱼发生T-ALL,并且4-羟基他莫昔芬的撤除导致T-ALL细胞凋亡和肿瘤消退;同时还发现,斑马鱼PTEN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或组成型活性Akt2转基因的表达在4-羟基他莫昔芬撤除后可促进疾病进展;此外,Myc降低了PTEN在信使RNA水平的表达,表明Myc下游的PTEN-PI3K-Akt通路激活是肿瘤进展的原因。通常在T-ALL中激活的另一途径是Notch途径。为了研究Notch信号转导激活后诱导白血病的分子机制,有研究构建了由人Notch1诱导的T细胞白血病斑马鱼模型,在该模型中,rag2启动子驱动Notch1的胞内部分表达,从而诱导疾病发生,44%的斑马鱼在诱导约5个月时发生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肿瘤细胞广泛侵入斑马鱼的所有组织,将诱导斑马鱼中的肿瘤细胞移植到受辐射的受体斑马鱼中时,受体斑马鱼发生侵袭性和致命性白血病;此外,当该转基因系与另一种过表达斑马鱼Bcl-2基因系杂交时,白血病发病显著加速,表明Notch途径和Bcl-2介导的抗凋亡途径之间有协同作用。通过这些转基因斑马鱼模型人们已经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产生了重要的见解,并且这些模型已经用于化学筛选和移植实验,旨在进一步认识T-ALL的生物学过程。

髓性白血病的转基因斑马鱼模型


在斑马鱼ALL模型取得初步成功之后,科研工作者开始努力在斑马鱼中重现髓系恶性肿瘤,包括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许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由染色体转位后产生的致癌融合基因驱动。染色体转位后产生的这些融合基因通常可以在动物模型或细胞系中表达以驱动肿瘤发生。因此,大多数MPNAML转基因斑马鱼系是通过在斑马鱼体内表达人类常见的致癌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所构建的。有学者用启动子spi-1驱动EGFPMYST3/NCOA2融合基因的表达构建了AML的第一个转基因斑马鱼模型,证明了MYST3/NCOA2融合基因的致癌效力;在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期注射MYST3/NCOA2-EGFP融合基因后1426个月,表达MYST3/NCOA2-EGFP的转基因斑马鱼中有11%发生了AML,这种白血病的特征在于骨髓原始细胞对转基因斑马鱼肾脏的广泛侵袭。

NUP98-HOXA9融合基因与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不良有关。用spi-1启动子驱动NUP98-HOXA9融合基因表达构建了Cre/lox诱导型转基因斑马鱼系(spi1:loxP-EGFP-loxP;NUP98-HOXA9);在胚胎期,NUP98-HOXA9过表达导致NUP98-HOXA9转基因斑马鱼造血功能改变,包括髓样细胞大量扩增、红细胞减少和骨髓分化抑制;在成年期,23%NUP98-HOXA9转基因斑马鱼在1923个月时发展成MPN

核磷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1)的突变发生在约27%AML病例中,而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也是AML中的常见突变,与预后不良和复发风险增加相关。有研究试图通过构建spi1启动子驱动的spi1:FLT3-ITD-2A-EGFPspi1:NPM1-Mut-PA两个转基因斑马鱼系来研究AML中这两种突变的相互作用,FLT3-ITD突变体6个月时出现中度髓样高纤维化,其中一部分鱼在9个月时发展为白血病,NPMc+突变体具有正常的造血组成,然而,FLT3-ITDNPMc+的双突变体在6个月内进展为白血病,证明它们在驱动AML中具有协同作用。

c-cbl基因经常在MPN和急性白血病中发生突变,并通过抑制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起到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通过大规模的乙酰基亚硝基脲诱变筛选,最终确定了一个在造血器官中人HSCs显著增加的系,该系发生了c-cbl基因突变,被命名为LDD731:CBLH382T;该突变在-15dpf时是纯合致死的,并导致定向造血中骨髓/红细胞谱系的扩增;与在小鼠和人中观察到的一致,在该系中FLT3对于骨髓/红细胞谱系的扩增是必需的,表明FLT3信号转导促进人HSCs增殖并且受c-cbl调节。

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AML中另一种经常上调的基因,然而,尚不清楚其单独的过表达是否足以诱导白血病的发生。用spi1启动子构建了一个过表达CREB的斑马鱼模型,在该模型中,79%转基因成鱼的骨髓细胞生成中断,66%进展为单核细胞白血病(潜伏期914个月),该模型显示出与20个儿科AML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相同的转录特征,包括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δ

基于大多数白血病癌基因对造血功能产生的影响可早期检测以及斑马鱼模型的一些固有优势,可以用白血病转基因斑马鱼模型的胚胎开发药物筛选。用热激蛋白70启动子控制AML1-ETO融合癌基因的表达开发了一种药筛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当发生热休克后,胚胎中大量未成熟胚细胞累积,Runx1(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c-Myb表达消失,定向造血功能被破坏,表达gata1的红系细胞消失,并最终导致髓系细胞异常扩增。以上这些影响都是AML1-ETO抑制scl所导致的,并且可以通过scl过表达逆转。表达AML1-ETO的斑马鱼胚胎的转录特征与人类AML的转录特征类似,根据斑马鱼胚胎造血受影响的情况和AML转录特征,该研究组进行了可以逆转AML1-ETO效应的抑制剂的化学筛选。

人源白血病的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


肿瘤移植是了解癌症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技术。鉴于其超强的繁殖力和独特的成像优势,斑马鱼成为理想的移植模型。是建立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以探索不同抗白血病药物功效和毒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通过将不同的、从AML患者体内分选出来的白血病细胞系(包括K562JurkatNB4细胞)注射到48hpf斑马鱼胚胎的卵黄囊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值得注意的是,用荧光标记的肿瘤细胞在斑马鱼胚胎的循环系统中保留数天而不影响它们的发育,移植K562细胞的受体鱼进行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处理后K562细胞数量减少。为了更好地量化药物治疗后白血病的缓解,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测量移植后斑马鱼胚胎中肿瘤细胞的数量变化,简而言之,在异种移植和药物处理后,将胚胎酶促解离成单细胞悬浮液,然后,经过核共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悬浮液中荧光细胞的数目,以确认白血病细胞的计数。在白血病中,白血病干细胞的消融对于永久地根除白血病细胞群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白血病细胞群中可用于动物建模的白血病干细胞数量非常少,以及白血病干细胞的病理生理功能无法在培养条件下得到证实,白血病干细胞抑制剂开发困难。有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表型的白血病干细胞斑马鱼异种移植检测方法,从用荧光蛋白标记的K562细胞中纯化醛脱氢酶阳性细胞,然后将其移植到受精后48h的斑马鱼胚胎中,移植后24h,用不同治疗药物处理受体斑马鱼,通过高含量细胞分析成像判断癌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在测试的药物中,除ImatinibDasatinib外,所有药物均选择性抑制白血病干细胞异种移植斑马鱼中的醛脱氢酶阳性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迁移。在斑马鱼胚胎中进行血液肿瘤细胞移植可能是药物研发的有用工具,也是定义患者特异性疗法的预测平台。


往期推荐



斑马鱼行为篇⑮:斑马鱼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 OFT)方法总结

斑马鱼行为篇⑯:斑马鱼求偶行为方法总结

斑马鱼行为篇⑰:斑马鱼摄食行为测试方法总结

斑马鱼行为篇⑱:斑马鱼在AD研究中的应用

斑马鱼行为篇⑲:斑马鱼明暗箱测试(Light dark box ,LDB)方法总结

斑马鱼行为篇⑳:斑马鱼精神分裂症模型(schizophrenia,SCZ)建立与评估

斑马鱼行为篇㉑:斑马鱼听觉行为学研究范式

斑马鱼行为篇㉒:斑马鱼对强光刺激的惊恐逃避反射试验

斑马鱼行为篇㉓:斑马鱼胚胎一般毒性实验

斑马鱼行为篇㉔:斑马鱼癫痫模型造模步骤与优势

斑马鱼行为篇㉕:斑马鱼糖尿病模型建立方法

斑马鱼行为篇㉖:斑马鱼食物过敏反应

斑马鱼行为篇㉗:斑马鱼肥胖模型分类与对比

斑马鱼行为篇㉘:浅析斑马鱼孤独症模型

斑马鱼行为篇㉙:斑马鱼中常用的炎症模型

斑马鱼行为篇㉚:浅析斑马鱼捕食和避害行为

斑马鱼行为篇㉛:浅析斑马鱼氧化应激

斑马鱼行为篇㉜:斑马鱼反捕食行为测试

参考文献:

1、An overview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nd its animal models[J]. MA WeiXu;MA Ning;CHEN XiaoHui;ZHANG YiYue;ZHANG WenQing.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5(12)

2、向文碧,何志旭,舒莉萍.斑马鱼白血病模型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02):263-268.

3、Zebrafish screen identifies novel compound with selective toxicity against leukemia[J]. Suzanne Ridges;;Will L. Heaton;;Deepa Joshi;;Henry Choi;;Anna Eiring;;Lance Batchelor;;Priya Choudhry;;Elizabeth J. Manos;;Hossein Sofla;;Ali Sanati;;Seth Welborn;;Archana Agarwal;;Gerald J. Spangrude;;Rodney R. Miles;;James E. Cox;;J. Kimble Frazer;;Michael Deininger;;Kaveri Balan;;Matthew Sigman;;Markus Müschen;;Tatiana Perova;;Radia Johnson;;Bertrand Montpellier;;Cynthia J. Guidos;;David A. Jones;;Nikolaus S. Trede.Blood,2012(24)

找实验方法,上脑声常谈

方法检索教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