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妈妈曾经也是少女,她们也有梦想,但是关我们什么事呢?

 江晓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上个周母亲节,咱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美国的节日会深深渗透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来,而且每一年大家还正儿八经把它当成一个大日子去过。

清晰的记得母亲节那天我正在做头发,因为好人的那天都陪着自己的妈妈去过节日了,而且大部分的中国家庭,都会把双方的两位母亲都请到饭店里,请到圆桌上,去大餐一顿,然后在座的各位会极尽赞美之词。我就想着那天我去做头发应该人很少,应该那天我也没有什么工作,应该是比较闲的那种。

结果我失算了,美发店里人不少,结果我也在母亲节当天接了三个咨询,其中有一个是厌学孩子的咨询,一天忙下来让我头都大了。

我的美发师给我做头发做了十几年,大家都很熟了,所以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妈妈过母亲节的时候,他倒是说了句大实话,他说:一年365天都孝顺,365天随便挑一天都可以吃饭,反正都和我妈住在一起,不在于这烂形式的一天了吧?

之所以我们两个能合作愉快十几年,就是因为大家都是大通透,不拘泥于这点滴形式之间。

扯远了。

我有个系统性来访者,已经跟随我半年多了,我们两个基本上咨询过程都是比较愉快的,她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女孩子,前三次咨询,基本上自己的个人资料都给我说了一个遍,很多隐私也是事无巨细的告诉了我。我非常喜欢她,因为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来访者坦诚一些,就会让整个咨询过程轻松愉悦,毫不费力。


你省钱我也省力,还能让解决事情的步伐非常迅速。

她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女孩子,她一直觉得自己很有问题,她找到我的原因,也想让我给她解决问题,她认为自己有边缘性人格障碍,也认为自己有中度抑郁症,所以说,为什么不让寻常人家去看心理学的书和视频,原因就在于此,那就是你根本就没有分辨的能力,你认为书中所有的症状都像你,越看越像的那种,然后会继而给自己心理暗示。

她在前期一直维护她的家人们,认为自己三十岁一无所成是对不起他们的表现。我在十次咨询之前,只了解到,她的父亲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她的母亲常年生病体弱,一直没有上班。这是中国千千万普通家庭的缩影,以前大多都是这样组成的,男主外女主内嘛。

她对她的母亲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她有些嫌弃母亲的没有本事,但又对这种偶尔冒出来的嫌弃感到深深的愧疚,她认为自己不孝顺,怎么会冒出嫌弃母亲的念头来。

10次咨询之后,我们随意谈起小动物,偶然谈起了老鼠,她说她特别怕老鼠,记得小时候三四岁的时候,家里住的是平房,门厅空地上老是好出现老鼠,每次都是她喊邻居或者自己大着胆子去处理。当我询问起她的父亲或母亲的时候,她说父亲在上班,离的比较远,那些年又没有普及电话手机的,没有办法联系。至于母亲,在看见老鼠的第一时间就被吓跑了,在她没有清理完老鼠之前是绝对不会回家的。

嗯?这就是一件很怪异的事情了是吧?没有几个女人不怕老鼠,但是也没有几个母亲会让自己三四岁的孩子去独自面对和处理老鼠。从这点细节来看,这对母女的关系就比较差强人意了。

然后我从她回忆中,渐渐的描绘出来她小时候的一幅画卷,可怜的让人想抱抱的那种。

她的母亲多病体弱,在这里要看一下我写的顺序,不是“体弱多病”,而是“多病体弱”,多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有点小问题就跑到镇上的诊所去打针吃药,一次药都吃十几种的那种。她的母亲整天抱怨别人家的女人也身体弱,但是有时间养着,也有人养着,但是自己却没有得到过疼爱,所以十年如一日遭受了很多病痛。

Excuse me
?她的母亲一开始身体是十分健康的,这明明就是自己乱看病乱打针,乱吃药,而遗留下的症状。因为我的这位来访者说,她母亲的问题是逐年递增的,一开始是健康的,现在都已经到了成把成把吃药的程度。是药三分毒,你想一个人要是整天泡在药罐子里,什么样健康的人他也承受不了这种侵蚀啊。

而且她的母亲在她童年的时候,也并不在家好好照看她,而是溜街串巷去聊天,孩子在家怎么样不知道,我的这位来访者常年混迹在邻居和亲戚家里,都不想回家的那种,因为她的母亲不会做饭,都让父亲下班回来做,父亲如果在镇上加班的话,那么都是年幼的她来做,人性本懒,邻居家有口吃的话,小孩哪喜欢做饭呢?家里没饭,她不做饭,丈夫加班不回来,那么这位母亲就抱着残羹剩饭对付一口,连热一下也不想热的那种。

后来我的来访者长大,进入了学校,整天穿的乱七八糟的,后来来例假弄的满裤子上都是血,她的母亲也是抱以冷漠态度。

很多很多细小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便多说了,只是从一开始老鼠那个开头,就已经让我惊掉下巴了,一个母亲在遇见老鼠的时候,首先把孩子推出去了,那么这个母亲在遇见危险的时候,是不是也会首先牺牲掉自己的孩子呢?不要说一只老鼠的问题,让人上纲上线,只能说细节之处见真情吧,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就可以做到战胜自己内心恐惧的这一个事实。

现在我的来访者已经30岁了,长大了,自我核心力算是在遇见我之后才刚刚开始构造,她刚开始找到我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混沌的状态。现在她慢慢变得明媚,渐渐开始去适应这个社会。

而且她的母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数次要求这个女儿给她养老,而且是那种非常满足性的养老。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让她的女儿上大学,也没有给她的女儿一种良好的精神教育,这种情况就可笑了,这是年轻的时候啃老公,年老的时候啃女儿吗?

我的来访者在十几次咨询之后,也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她的母亲根本不爱她的事实。

其实怎么说呢?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爱人的能力,也不是每一个母亲都会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大致猜想一下她母亲的一生,谁都有少女怀春的年纪,谁也都想在如花似玉的年纪找到如意郎君,那个时候我们的母亲都是看琼瑶的书和剧长大的,想必她们的内心里也有憧憬的白马王子和爱情。

琼瑶阿姨虽然生于大陆,祖籍也是大陆,但是11岁那年被祖父带到台湾去生活,台湾虽然是我国一个省份,但是因为一国两制的原因,那里民风豪放,完全和内陆的感情内敛,不是一个世界。琼瑶阿姨笔下,80年代时期原配就和小三和平共处,那个时候我们内陆两个未婚男女拉拉手都会被判流氓罪的,所以社会背景不一样,对于感情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完全不一样。

我特别懂,我们的妈妈曾经也是少女,她们也有少女的红豆相思,她们也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后来嫁给了一个大陆土老鳖,有大男子主义而且不解风情的男人,所以这种强烈的对比现实真的会让人一蹶不振。

想必我这位来访者的妈妈也是如此,因为我的来访者一直告诉我,她的妈妈从小到大好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人疼她没人爱她,一开始她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非常懊恼,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非常落魄。

想必她妈妈频繁的出入医院,也是为了引起家人的关注和温暖,也许第1次和第2次的时候她的丈夫,她的亲戚朋友都围着她,让她得到了短暂的主角光环,所以她就用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病去引起大家的注意,结果后来大家对她的生病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为什么我会推出这个结论呢?是因为我的来访者说,她的姥姥家子女众多,她的母亲排行老三,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从小就没有人注意过她,所以这种环境长大的女孩子会特别缺乏安全感和爱,一旦被她抓住哪种行为会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她就会无限制的去重复那种行为(当然这种也是一种强迫性重复式行为,是一种心理问题)。

这个道理就像你回家说,你喜欢吃妈妈做的哪道菜,她就会频繁的做给你吃一样。

后来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聊天和推敲,我的来访者终于放下了对自己的攻击性,她知道了是因为她的母亲并没有给她情感支撑,所以才让她一步又一步走的艰难。别给小镇出来的姑娘谈什么自我成长,如果有幸出生在大城市的话,没有父母庇佑的女孩,看着葫芦画个瓢,还会有模仿成长的可能性。但是从小乡村小镇里出来的女孩子,身边都是碌碌无为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所能倚仗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去教导自己如何成长。

如果小镇姑娘没有父母情感支撑的话,也没有外在成功案例模仿的话,那么她的自我成长道路基本是死路一条。

最终她确定了自己的母亲并不爱自己的事实,她的父亲是一个暴躁的汉子,平时很疼她,但是偶尔也会愤怒的打骂她,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男人身上,女人只会在家唉声叹气,悲花叹月,不养家,不分担家庭负担,也不做饭,也不照顾孩子,我认为哪个父亲也会暴躁的(现在不就有很多暴躁的母亲也是如出一辙吗)。

但是我也告诉她,她的母亲天生就是爱无力,她连爱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更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女儿。我的来访者终于把她的恨意释放出来了,她终于不再同情自己的母亲,不再攻击自己对她的嫌弃,她终于能轻轻松松说出都是她活该这句话。

像上一次她的母亲在一场婚宴中出了洋相,她觉得很丢人,我安慰她道,应该是她母亲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为之的行为。

她嗤之以鼻,给我说,晓晓姐,如果是以前的话,我会很同情她,我会觉得对不起她,我会觉得给她的关注和时间不够,但是现在细细想来,我只会觉得她自己作的,真的活该。她从小从来没有给过我什么庇佑,也从来没有真正疼爱过我,我何必要用多余的感情放在她身上呢?你说的对,我现在结婚了,马上生子了,我要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我的核心家庭里,而不能把精力再分给无底洞的她了。

其实我在心里默默给她鼓掌,确实,我们的妈妈也曾经年轻过,也曾经是美丽的少女,也曾经有过美好的梦想,但是这关我们什么事情呢?我们没有逼着她结婚,更没有让她生下我们,如果说有错的话,时代有错,认知有错,她们自己有错。你要说时代的问题,那个时代也出现很多大女主,敢于反抗封建家庭,敢于离婚,敢于拼尽全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去实现自我梦想。

但是那些受困于时代和家庭,又无法真心对待家庭和孩子的母亲,我真的没法理解,中国有句古话是既来之则安之,你既然无法反抗自己的命运,何况不能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你曾经是个少女,你的女儿她也是个少女,为什么不能好好保护她的青春和梦想呢?

这种母亲是极度自私的,是不配得到共情的,所以说,每个人都要为每个人的生活所负责,你的父母要为他们的生活所负责,你也要为自己的生活所负责。你的父母是成年人,他们不需要你的呵护备至,但你的孩子需要,你只需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孩子身上就行,不要再让她活成你的模样。

想必肯定有圣母婊要出来批判我,说我们对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是有责任的,但在一个人自我成长都无法完成的情况下,自我心理都有很大问题的情况下,还要背负父母享福的责任,这不是扯淡吗?就像一个电瓶本身就没有行驶和续航的能力,你非要给她安上两辆车的重担,那大家一起灭亡得了。

正确的养育方式是父母两辆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断给电瓶蓄以能量,也就是给孩子情感支撑和爱,长大之后,这个电瓶电量充足且饱满,才能拉着父母这两辆已经年老的车继续前进,而不是,你在孩子少年时期不付出,总想着她成年之后收割所谓的亲情。

晓晓只在乎女性的个人心理健康和成长,所谓社会道德感里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无论父母对你如何,你都要孝顺父母”这一套,恕晓晓无能,我不会逼死我的来访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