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补肾法('金生水'的身体表达)——从没有人告诉过你的呼吸训练秘密(三)

 新用户78164330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男壮阳,女美容是永恒的主题

屈指在门诊经常见到声称自己“肾虚”的患者,年龄从未成年至老老年,性别不限……

那么怎么通过呼吸的方法补肾呢?

容我先吐个槽

前些天屈指去参加了一个针灸方面的培训,没想到的是这个课程相当的一部分时间都在大谈特谈练功……虽然主讲人对她的功法并没有全盘托出,不过我大概猜到了这位老师教的功法大概是观想配合动作来练习,并且根据不同的季节配合不同的动作。

这位讲者不停地在说:“采气”,并且认为“吸气提踵并提前后二阴”的方法就是“踵息”,不过我们这次的话题并不是这个,暂且先不聊踵息的问题。

屈指觉得练功之于针灸,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民国时的金针黄石屏专修少林拳术内功,练针时以马步庄立于泥墙之前以针钻捻墙壁,郑毓琳先生在出诊时遇一武疯子(今之精神分裂症)竟能空手夺刀制住病人并把针扎上,都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可以算是拳术家了。峨眉十二庄中有大字庄之中也有专门的架势练习针灸基本功,所以我个人觉得从事针灸和推拿专业的医师不妨练习传统拳术或导引术以提高手指的灵敏度及力量。

“采气”之说则未免玄幻,在《素问 遗篇 刺法论》中确有五方服气之术,不过本篇素来被人质疑并非内经原文而是后人并入,“踵息”之法也多智者见智。所谓配合天时练功之说,传统导引术中有“二十四节气导引法”,但非周身关节圆转自如而能感应天时者练之无益(相关阅读小雪节气要怎么“养生”?——天人合一的秘密)。

屈指觉得导引术如果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最好由动作入手

呼吸补肾的方法

这位老师还介绍了一个练肺的动作,是双手拇指点住云门,然后双肘在胸前合拢的动作。这位老师觉得:“肺的后叶较前叶为低,所以做这个动作同时配合吸气,会使肺张到最大而增加气的吸入量……”屈指倒是觉得八段锦的“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双手拉弓动作,似乎才能把肺打开到最大。因为这个动作双手臂反向拉伸,胸廓自然四方开展而不会被两只手臂限制住了。

图片

八段锦之“左右开弓似射雕”,左右双手反向拉开,使胸廓左右舒展

这位老师教的动作单看躯干的部分到十分像马王堆导引术的“引髀痛”,只不过“引髀痛”是双手交叉抱在体前身体下蹲(也有人认为这个动作是平卧姿势)。这两个动作其实都是通过不同的姿势限制肺前部的舒张而让吸入的空气尽量扩充到肺的后叶。

图片

马王堆导引图之“引髀痛”,动作为双膝下蹲,双手抱于膝前,也有人认为这个动作是平卧后滚动后背(杨树藩老师曾传授给我一个“摇弓滚背”的动作)。

从解剖学角度而言,吸气时主要运动的肌肉是膈肌,除此之外胸廓还会在肋骨的带动下向两侧和前后运动,使胸廓扩张吸入氧气(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中所示蓝色的箭头方向就是吸气时胸廓的运动,当做“引髀痛”的动作时,胸廓前面的运动被限制住了,吸气时更多的空气被吸入肺后叶

膈肌的后下方恰好是肾上极的肾上腺。中医学所说的“肾”并不完全等同于解剖学意义上的肾而是包含了大量肾上腺的功能,限制住胸廓前面的活动后吸气让吸入的空气更多的进入肺后叶——再配合上特定姿势,比如“引髀痛”这种屈膝下蹲双手交叉抱于胸前的动作。

由于姿势的限制,吸气时胸廓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胸椎附近的胸肋、椎肋关节,会给肺后叶下方的膈肌以额外的压力。双腿屈膝下蹲的动作使脊柱恰好在胸腰结合部位“折叠”,再结合双手交叉抱胸吸气的动作,给肾上腺部分以额外的压力。

图片

肾上腺位于膈肌下缘,用“引髀痛”的姿势进行呼吸,可以增加这个区域的压力,鼓荡本处的气血;中医藏象学说之“肾”大多包涵肾上腺的功能在内,肾上腺的皮质和髓质分泌多种激素,调控人体多种生命活动。

肾上腺皮质分泌:盐皮质激素(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糖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怀孕生殖有关)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兴奋度,加快心跳,扩张骨骼肌和心脏血管)

当这些激素水平异常时,人体就会表现出所谓“肾虚”的诸多症状;而肾虚绝不就等同于腰痛。

这个动作除了用呼吸的压力改善局部的体液灌注和气血循环状况之外,还可以更多的活动胸廓后方胸椎附近的椎肋和胸肋关节,这些地方在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运动。很多时候我们腰痛的原因,就是胸廓活动受限而把腰椎锁住了。

在本系列的开篇,屈指曾经提到呼吸训练在传统导引术中被称为“吐纳术”,有许多“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单呼不吸”、“单吸不呼”之类的玩法,大多是通过调整呼吸节奏或者在适当的呼吸时相闭气的练习方法。屈指觉得这种方法单纯的“”呼吸练习效率比较低下,且会因为呼吸肌配合不当出现一些弊病,所以倡导在导引术练习中自然呼吸,或者以姿势配合呼吸,这样虽然仅仅练习“呼吸”但仍然是一种整体性的运动。

《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有一处难以索解,肺之五行配属为金,肾之五行配属为水,从五行理论而言金本应生“水”,但临床实际中并不见太能够见到具体的应用,而大多以“金水相生”论病。今天的动作介绍就是“金生水”——用呼吸改善肾之藏象功能的具体方法,是为“'金生水’之身体表达”。中医所谓内证方法或所谓“返观内视”绝非“真的看见”之类的妄想臆语,而是切实可证的具体方法。

在《黄帝内经》当中,多处将“形”、“气”、“神”三者并列,形正则气顺,神明则力圆——不少中医从业人员重藏象而轻结构,而近年来所谓“筋膜链”、“激痛点”之类学说兴起,又开始重结构而轻功能。比如练“呼吸”势必要练胸廓简单直接,但如果把呼吸运动放置在人体当中考虑——神经、免疫、内分泌是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系统,把单一的呼吸运动放置在这三大系统的调控中进行则是更为复杂的思考模式。在临床中处理各种功能失调所致的慢性病时,往往取决的就是比别人多想一点点,而非单纯的“1+1=2”的线性思考模式。

中国之哲学(或所谓国学)并非“鸡汤”,而是来源于“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实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