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EON-18”行动:千里支援队友,到站不打,就是苟?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9分钟

◇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三喵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说起二战时期的苏联海军各位可能只会想到海军上岸当步兵,爆发出了无穷战斗力,比如获得苏联英雄称呼的杜宾达就是苏联黑海舰队出身。

◇ 帕维尔·赫里斯托福罗维奇·杜宾达(ПавелХристофоровичДубинда, 1914年7月25日-1992年10月22日),二战前在苏联黑海舰队“红色乌克兰”号巡洋舰上服役,巡洋舰被击沉后,于1941年年末调往海军陆战队服役

至于苏联海军军舰都做过什么,好像印象都不太深,确实在整个二战中,苏联海军出动规模是除了中国外几大国里最小的,海军一直都要在岸边围绕陆军作战,基本没机会去打海战。因此苏联海军都没什么戏份,不过他们在二战中创下过一个壮举,军舰从太平洋舰队基地海参崴出发,穿过极度寒冷又波浪滔天的北冰洋,到达北方舰队基地摩尔曼斯克。

 美国下场参加二战,并通过《援助法案》后,不仅极大打击了轴心国,更是成为二战盟国的“奶妈” 图为美国援助盟国的空中和海上路线示意图

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同年8月第一批援助给苏联的商船队就从利物浦启航,不过就在这两个月时间里,苏联红军展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孱弱,明斯克拉了,斯摩棱斯克躺了,敖德萨和基辅看起来也朝不保夕,苏联人损失直线攀升,堪比A股股民。

眼看慈父被希特勒摁在地上摩擦,美英两国也在考虑是否还有继续援助的必要性,经过反复琢磨后,最终认定苏联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作为消耗纳粹的重要一环还是有战争潜力的,既然如此那就有一艘算一艘把物资送过去。无论是文工大队去表达政治支持还是货真价实的战略资源,手里有什么就给什么。

 “给俄国人提供武器”是英美共识

因此,为支援苏联对德的持久战,总共开辟了三条对苏战备物资运输路线,其中从美英出发到达苏联最近的是大西洋-北极航线,这条航道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最主要的交通线。

自此,曾经荒凉的北极航线一下子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地区,在1941年下半年盟军就通过运输船队给苏联运去了700架飞机、400多辆坦克和十几万吨其他原材料。眼看美英合伙援助苏联,希特勒命海军切断盟军运输线,北极航线上的破交战达到白热化状态,而驻扎在此的苏联北方舰队非常弱小,只有51艘中小型舰船可用,其中像样的只有8艘驱逐舰和15艘潜艇,远远无法满足护航的需要。其他在欧洲的两支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情况也不好,几个月内下属军舰伤亡惨重,剩下的舰艇全都聚拢在港口附近以防德国人偷袭,根本没能力增援北方舰队。为此,苏联海军甚至改装了一批拖网渔船,安装了几门火炮后充当扫雷舰或反潜舰来凑数。

 图为二战期间,行驶在通往苏联摩尔曼斯克港的北极航线上的同盟国护航船队

和这三支自身难保的舰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在海参崴的苏联太平洋舰队兵力相对充足,由于苏联和日本签署《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承认伪满洲国并撤走援华航空队,两国现在已经是盟友关系,远东地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什么战事了。因而把太平洋舰队的兵力调走是最合适的选择,于是,苏联海军下达命令,要求太平洋舰队4艘驱逐舰走北极航线增援北方舰队,行动代号“EON-18”。

北极航线是出了名的风高浪急,让这几艘军舰跑这么一趟,属实是有些强人所难。这四艘军舰里有三艘都是愤怒级驱逐舰,这是苏联海军在二五计划时期建造,意大利西北风级驱逐舰作为原型,意大利安萨瓦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质上就是在意大利驱逐舰船体设计上加装了苏联武器。

◇ 愤怒级,第7型驱逐舰。该级舰重心偏高,抗浪性差,航程不足,高速时振动严重甚至有使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舰内空间狭窄,士兵生活条件糟糕。该级舰共建造28艘,在二战中被击沉10艘。战后苏联人将太平洋舰队的四艘愤怒级高价出售给中国海军,这四艘舰就是后来的“鞍山级”

意大利人在设计时对军舰强度要求不高,他们的军舰平时都是航行在海不扬波的地中海,而苏联人不同,无论是太平洋还是北冰洋,海况都是波诡云谲,再加上造舰技术有差距,愤怒级驱逐舰的远洋能力极差,在这之前已经出过好几起因为风浪太大使得军舰被重创的记录,这样的军舰如果贸然出行,一不留神就得喂鲨鱼。

因此太平洋舰队一接到命令就开始了改装工作,四艘驱逐舰在水线区域裹上了一层特殊的“破冰外套”,由大约10厘米厚的木梁外衬3-5毫米的铁板组成,并安排米高扬号破冰船为他们开道,如果不这么做,北极冰面就会挤碎脆弱的舰体,这么改装也确实见效,军舰起码能在冰面上低速航行,其中一艘军舰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舰体变形的情况,好在是有外面的钢板保护并无大碍。

◇ 图为1956年的"米高扬"号破冰船

◇ 在为苏联太平洋舰队提供破冰服务前,黑海舰队的“米高扬"号破冰船就冒着炮火,神奇地完成了18000多海里的环球航行,加上后来的北极航线大约有22000多海里的航程

除此之外这型军舰还有个问题,苏联人一直忽略水兵住宿问题,愤怒级驱逐舰有限的空间都拿来装武器和燃料,只能容纳160人的铺位硬是给塞进240人,水兵们睡觉都要两人挤一个床铺,翻身都要喊“一二一”。长途远航对水兵来说无异于噩梦,为了让他们有地方住,苏军不得不把一部分弹药舱、燃油舱简单改装,加上点铺位,让水兵们住的地方稍微富裕点。

◇ 苏联时期的海军官兵

当然了,这不影响长官住舒舒服服单人间,为了避免水兵们闹事,长官们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们:前线的士兵连黑面包都吃不饱,晚上只能缩在战壕里打盹,你们有这个条件就偷着乐吧。

1942年7月,在经过几个月准备后,几艘军舰踏上了征程,有一艘驱逐舰出了故障被迫返航,实际上参加这次远征只有三艘。本来这次行动是绝密,可刚一出门就撞上了日本驱逐舰,等于被看了个底儿掉。更大的危险还在后面,EON-18编队司令别利亚耶夫得知,德国派出以“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为首的舰队前往苏联在北冰洋附近新地岛海域执行破交任务,双方极有可能打个照面。

◇ 图为“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

别利亚耶夫得到这个消息后一个头两个大,袖珍战列舰虽然没法跟标准战列舰相比,可收拾他们还是绰绰有余。在北极海域到处都是冰面,军舰只能以龟速前进,驱逐舰的速度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到时候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只能坐等被德国人生吞活剥。比较幸运的是德国人这支舰队并没在这待太久,他们没收到日本人的消息,舍尔号袖珍战列舰在一次攻击港口的战斗中受了轻伤,两架水上侦察机在降落的时候撞到了冰面宣告报废,军舰没了观察的眼睛,只能悻悻返航。就这样,EON-18编队逃过一劫。

◇ 参与此次行动的巴库号驱逐舰

◇ 参与此次行动的理智号驱逐舰130毫米主炮特写

他们的好运还不止于此,1942年10月他们准备经过尤戈尔斯基沙尔海峡,此时德国人早就接到了日本人的消息,他们精准判断出这条海峡是苏联人的必经之路,于是派出一艘潜艇前去布雷,好在此时苏联人早就通过,德国人的布雷行动没有给他们造成损失,要知道尤戈尔斯基沙尔海峡非常狭窄,最窄只有2.5公里宽,一旦德国人提前到达,编队极有可能全交待在这儿。

就这样靠着幸运女神的庇佑,到了10月中旬,EON-18成功抵达北方舰队驻地摩尔曼斯克,在3个月时间里他们航行12000公里,创下了多个世界纪录,编队司令别利亚耶夫也因此获得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几艘军舰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北极,却没怎么发挥应有的作用。

◇ EON-18编队航行路线图

1943年10月6号,苏联海军在一天内一下子损失了“哈尔科夫”号、“无情”号和“才能”号三艘驱逐舰。看到宝贵的红海军一下沉了三艘,斯大林即愤怒又心疼,下令海军中所有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没有他本人的特批指令禁止擅自出海作战,于是这些船在战争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家里蹲状态。并顺利熬到二战结束。

回看历史,EON-18是苏联海军在捉襟见肘的条件下不得已完成的一次远征行动,一不小心实现了一次战争史上的壮举。然而因为慈父的一句话,军舰没有本人点头不得出海,让前面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这才是这次远征行动最具有黑色幽默的地方。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