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河与张联东,继续等待下一场蓝色风暴

 昵称74854821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文:向善财经

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落幕了,但是关于洋河股份的争议却依然没有停歇。

争议的点有很多,但投资者想要知道的答案其实就一个,未来洋河还能不能继续高增长了?

2023年,洋河实现营收331.3亿元,同比增加10.04%;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6.8%,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乍一看似乎还不错,但一对比就会发现,洋河的整体增速不仅低于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们,更低于同省的今世缘。

而且更重要的是,去年第四季度洋河还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再加上年初管理层对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总体完成”,这才有了后来白酒投资圈里的知名大V唐朝清仓洋河等一系列利空事件。

不过本以为,洋河的业绩表现不佳和唐朝的清仓消息,可能会影响到洋河的资本市场表现。但没想到的是,从财报公布前到现在(截止5月16日收盘),洋河的股价确实有下滑,可整体波动幅度并不大,前后仅微降了4%。

这说明洋河的基本盘可能依然是好的,但在对未来的成长性方面,市场却出现了些许分歧。

洋河的成长性危机,只是一阵风?

老实说,如果抛开成长性不谈,洋河的其他业绩表现还真不能算差。

2023年,洋河的综合毛利率达到了75.25%、净利率也超过了30%。2024年一季度末,现金及类现金资产超350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不到20%。

虽然对比来看,其毛利率和净利率仍落后于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们,但是从股东分红看,洋河的股利支付率由此前的60%提升到了70%,每股分红金额4.66元,按照当前96元左右的股价,股息率约为4.85%,在茅五泸汾中妥妥的处于领先地位。

这或许也是最近近段时间里,洋河能在资本市场仍能保持稳定的关键所在。

不过遗憾的是,算上成长性之后,洋河确实就有点不够亮眼了。

毕竟,2023年同期山西汾酒、泸州老窖,以及同省的今世缘们营收和净利增速都超过了20%,但洋河却只增加了10.04%和6.8%。

其中,在2023年中报时,洋河的营收增速尚且为15.68%,甚至在前三季度末还同比增长了14.35%,但是全年却下滑至了10.04%。

如果再算上第四季度净利润的亏损,洋河的业绩变脸似乎都集中在去年下半年或者说第四季度。

那么原因是啥呢?

在业绩说明会上,洋河方面对于2023年下半年白酒销量的下降,以及中高端酒从年中到年末增速下滑的解释称:为了控制市场库存和中高端白酒库存,公司调整优化销售结构,下半年收缩供给量,导致销售量下降。

再加上洋河董事长张联东同期回应的:“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公司主动降速转型……”。此次洋河的业绩增长下滑似乎是主动为之,而不是被动地中高端酒卖不动了。

如果所言属实的话,那么洋河和张联东的这种牺牲自身利益,主动为同行竞对品牌们让出市场空间的行为,堪称白酒行业道德楷模。

但可惜,即便洋河真想做“慈善”,无数的股东投资者们也不可能答应,所以洋河恐怕另有隐情。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库存压货的问题呢?毕竟,白酒库存堰塞湖喊了这两年来,各家品牌酒企的业绩增长却是一个比一个亮眼,所以这也使得不少看空白酒的投资者认为,现在品牌白酒的增长仍是向渠道压货所致,就看谁家的渠道先受不了、先崩盘了……

不过我认为,洋河大概率不是这种情况。

一是和其他品牌酒企不同,洋河在2019年时就已经主动曝出过渠道库存问题,所以才有了2019和2020年两年的营收负增长。直到后来重整经销商队伍,清除渠道的多余库存后,才在2021年开始恢复增长。

这就相当于提前把压力释放了,所以在本轮白酒库存堰塞湖中,洋河可能算是最轻松的品牌酒企之一。

二是洋河的合同负债,除了在2021年时实现了79.57%的猛增之后,近两年来都是下滑的。基本符合渠道整改后经销商第一年打款信心的改善,以及随后被市场环境“教育”的客观情况。

但即使如此,洋河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指标也没有任何增长,这说明洋河可能确实没有在渠道压货上“下功夫”。

可反过来就意味着,洋河或许是因为卖不动才出现了业绩下滑。

这背后有市场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同行竞争和价格倒挂的原因,那么抛开真假难辨的股权改制纠纷不谈,洋河价格在100元以上的中高端酒增速放缓,有自身原因吗?

我认为有的,现在洋河最大的问题在于从战略到中高端产品力都有点分散了。

一方面,现在洋河主推的是“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协同发展战略,也就是打造洋河、双沟,以及贵州贵酒等三大品牌系列高端产品。

老实讲,洋河的设想是理论可行的。毕竟,双沟也曾是全国名酒。

但问题是,和贵酒的酱香定位不同,双沟的产品香型、品牌调性等都和洋河颇为相似,大家瞄准的是同一个市场,这怎么打?

另一方面,现在高端白酒品牌的成功,全部都是靠超级大单品比如飞天茅台、第八代普五和国窖1573,产品定位清晰明了。

而洋河的产品划分为,高端以梦之蓝手工班和梦九、次高端以梦六+和水晶版梦之蓝、中端以天之蓝和海之蓝等产品为代表。

乍一看似乎还算清楚,但放到实际产品和价格的角度,一切就有点混乱了。一些股民也有类似的认知。

据5月16日京东电商数据查询,近乎同规格、同度数下,现在梦3水晶版单瓶价格为568元,梦6为630元,这两款几乎就处在同一个价位,那么结果就是争夺同一片市场和消费群体,左右手互博。

至于梦6+则是748元,梦9和手工班则是超过了千元。

老实讲,如果梦之蓝按369等划分也确实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高端化认知,但问题是,现在洋河又来了个梦20,单瓶858元。

一下子就扰乱了洋河梦之蓝在消费市场中的高端化秩序。毕竟就算价格不同,但是按照大众消费者的数字系列认知习惯,可能仍会在选择梦20和梦9谁更高端之间产生疑惑。

这也就意味着洋河梦9的高端化定位被极大地模糊了。消费者记不住、也理不清,那么高端市场又如何能认同呢?这是白酒高端化的大忌,也是品牌酒企思维和消费者视角最大的不同……

亏损争议,洋河在为2024年铺路?

事实上,除了“海天梦”系列,洋河的其他产品系列也多少有些定位定价混乱的情况。

就比如为了年轻化,洋河最近又搞出一堆诸如微分子、梦想家等新品。

前者的槽点是,品牌名称过于年轻化,几乎跟名酒洋河没什么文化关联,很难直接起到借势的作用。后者则是又出现了价格位上的左右手互搏,梦想家400—500元的定价,瞄准的正是梦3和水晶版的价格带。

尽管这其中可能有线上、线下渠道定位的不同,但老实讲,这种渠道差异在当下消费平权的背景下,很容易就会被抹平,所以互相干扰就会成为必然。

这或许也就成了,2023年洋河没有完成张联东提出的18.5%的内部增长目标,也没有完成15%的既定增长目标,同时还是其在“大本营”的江苏省内增速放缓,逐渐被今世缘追赶上来的真正原因。

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今世缘实现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28.05%;净利润31.36亿元,同比增长25.3%,整体增速远高于洋河股份。其中,今世缘江苏省内实现营收约93.11亿元,同比增长27%,洋河股份在江苏省内营收143.93亿元,同比增长仅8.05%……

当然,除了营收,此次同样令人关注的还有洋河四季度的亏损。

综合洋河的解释是,2023年末距离春节较远,经销商春节备货延迟至次年1月份,四季度提货意愿不强,致使四季度营业收入降幅较大,销售收入不能覆盖销售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所致。另外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预提了部分费用(主要为差旅费及广告促销费)。

老实讲,如果按照这个回应,洋河Q4季度的营收下滑,销售费用和税金及附加的猛增也确实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既然经销商备货延迟到了今年,并且大手笔的费用投入还提前撒下去了,那么按理说一季度的市场营收表现应该会有所反应。

可现在,洋河一季度营收仅同比增长了8.03%、净利润增长了5.02%。

那么这个表现是没有费用激励的结果,还是已经激励过的结果呢?这是个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

另外,对于2023年洋河营收增长10%,销量下跌14%,但其税金及附加却同比上涨了20%的原因。由于其中上涨最多的是消费税,从36.11亿元飙升至43.49亿元,所以洋河回应道:消费税分从量和从价两种计征方式,从价是根据税务部门定期核定的每个品种的成品酒单位售价计算的,年度之间消费税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会有一定幅度的差异。

言下之意就是,洋河销售的酒在向中高端结构倾斜,所以销量下降,但消费税中更高的从价税也有所增多,这算是个苦中带乐的好消息。

不过说起消费税,大V唐朝还提出了一点就是:在2023年洋河财报中,有一个地方变化也很大,那就是其他流动资产由2022年的大概1.3亿暴涨至10.16亿,同比增长了683.54%。

其他流动资产主要的变化源于暴涨的待抵扣增值税,以及从来没在历年财报中出现的预缴消费税、预缴其他税费。

对此,洋河解释称,预缴消费税主要原因系已开票未发货的成品酒冲回销售收入,同时冲减按销售量和销售额计算的消费税产生的;待抵扣增值税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年末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产生的。

但即使如此,这个仍是目前资本市场对洋河争议最多的地方。

有的认为,消费税是厂家卖给洋河销售公司时产生的,预缴消费税是厂家卖酒给销售公司前预缴的费用超过了实际发货给销售的部分,这一块对合并报表的营收是没有影响的,所以不能通过预缴消费税的数字来判断公司调整报表的情况。但也有的认为,洋河开票未发货,是为了把对应的营收计入2024年,实现业绩美化……

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是那种,洋河今年一季度都没有表现出超常或超差的发挥。尽管依旧不如山西汾酒们,但也基本符合其定下的2024年力争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10%的目标。

这说明,洋河或许确实出现了问题,但在当前的白酒市场背景下,这种问题又不见得是一定是利空。毕竟现在白酒渠道库存到底压了多少货,繁荣的业绩表现背后又有多少水分,这些看不见的隐雷要远比清清白白的洋河,要吓人得的多。

所以我们不妨再给洋河多一点时间,看蓝色经典能否再刮起一场新的风暴……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