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岁,带母亲去医院做胃镜,才明白“养儿防老”真正的含义

 爱吃土豆的佩奇 2024-05-17 发布于四川

我已经很久没有去医院了。

前阵子母亲身体不舒服,去诊所就诊时,医生初步判断是胃炎,建议母亲去做胃镜。因为要带孙女,没有时间,就一直拖着没有去。

本来五一母亲去成都的时候,我就计划带她去做,她可能对不熟悉的地方有所恐惧,又担心怕身体真有啥问题,加上想着报销之类,就决定还是回贵州再做。

我一年回家的次数有限,一直催促母亲去做检查。

5月12日那天,因为表弟即将结婚,哥哥请假回家,小侄女有人带之后,母亲决定去做胃镜。

原本她不想麻烦家里人,想要一个人去,以为做个胃镜很简单。我主动提出陪她去,也幸好我陪她去了。(原来我也不知道做胃镜流程是怎样的)

作为女儿,我知道母亲一直很坚强,但我懂得她也有恐惧和担心,毕竟,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做胃镜。

从挂号开始,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开始长大,而母亲真的变老了。

我像个主导者一样,带她电子挂号,找科室,预约无痛胃镜,去做心电图。

这一幕幕,莫名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母亲带我们看医生的场景。

那时候哥哥身体不好,母亲心疼孩子,背着我哥到处去找医生,把他死死按住打针。我打针不哭的时候,她还会夸我,说我“很勇敢”。

我八九岁的时候,母亲出车祸躺在医院里,为了两个小小的孩子不担心,衬衣上沾满了鲜血的她,还要安慰窝在病床被子里哭得止不住眼泪的我。

那时候的母亲,让我觉得很坚强,很勇敢,也很让人心疼。

如今,20年过去了,我已经快29岁了,我开始有能力为母亲付出了。

我知道母亲有远视,她现在已经看不清说明书的小字,也没有办法穿针了。踏进医院的那一刻,母亲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询问”解决,但我倾向于电子挂号,看楼层科室分布图,直达目的地。

但我理解母亲,毕竟她连单子上的小字都看不清了。

如果没有我在,我很难想象,她要询问复杂的检查流程,要去不同的科室做这做那,还要一个人孤独地排队,那该有多难受。

我带母亲做了心电图,预约了第二天的无痛胃镜。

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做无痛胃镜需要家属签字,做的过程如果有息肉之类,需要家属做决定。

我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去做手术属于顶级孤独。

有些事情,没有经历过,是真的不会懂得的。

做完胃镜,母亲麻药药效过了后,我看着有气无力的她,感受到了她的脆弱,我陪她在医院的走廊坐了很久,才掺扶着她下楼,让哥哥开车去接我们。

那天在路上,母亲说:“不来医院不知道,一来医院到处都是病人,你看,很多都是儿子女儿带父母来,我也幸好有你扶着我。很多年前,我去做结扎手术,就没人扶着我,幸好是年轻,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办。”

我以前一听到什么“养儿防老”,内心真的很抗拒,觉得父母就是把孩子当成工具,觉得父母们很自私。

可是这次带母亲做胃镜,我才发现,所谓的养儿防老,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通过血脉相连,小时候你为我付出,是我的保护伞,长大后我也心甘情愿为你付出,呵护你的不安、恐惧和担心。

比如在走廊的时候,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不知道患了什么疾病。他一直在流口水,他儿子一点也没有嫌弃他,还很耐心地给他擦。

我知道也接触过一点陪诊师行业,他们确实可以解决一部分代跑腿代排队问题,但我想,有些事情,陪诊师可能做不到那么贴心。

昨天我去拿了母亲的报告,医生说有点轻微炎症,其他没什么问题,我和哥哥也都松了一口气。

有人肯定会说,有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但现实总是“二八定律”分布,大多数人就是没钱。养儿不一定防老,但会增加很多安全感。

毕竟时代在变换,父母的身体在衰老,器官在退化,经验在过时,有些事情真的力不从心,没有子女陪伴确实无能为力。

去了一次医院,我发现自己长大了许多,也决定把健康纳入人生计划。毕竟健康是1,其他全是1后面的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