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当你带的“tag”精准聚集你的网络虚拟搭子,那么未来人类聚落将会是何种形式?

 LAC_STUDIO 2024-05-17 发布于浙江


Augustine

广西大学 城乡规划

GPA:3.8

雅思:7.0

自我评价:对城乡规划爱恨交加的躺平人,头脑风暴之后卡图卡文选手,吸猫解压重症患者

获奖经历:

2017-2018广西大学校级三好学生

2018-2019广西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2019-2020广西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2020-2021广西大学校级三好学生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CL - MArch Urban Design

MSA -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Sheffield - MA Urban Design

Cardiff - MA Urban Design

Newcastle -  MA Urban Design

Nottingham - MArch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申请时间线:



最初的设想

本项目起源于2021霍普杯竞赛题目,最初是一个原始村落的消失所引发的思考。在概念构思阶段进行了思路的拓展,由对村落原始形态的分析,联想到当下现代社会人类聚落的结构和功能架构,并由此推断未来人类聚落的组织形式。项目本身偏概念性,其本质是针对如何满足沉浸式娱乐体验而构想的未来城市架构模式。


鸟瞰效果图

当代人们的社交和娱乐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互联网。互联网以数据占据了人的外部,从前在自然中完成的社交当今在网络上就能完成,而网络社交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一些外部因素(如疫情)几乎已经成为大家默认的社交模式。近年来在疫情背景下,由于物质层面的分离,转向网络世界寻求信息交换的人群数量大幅增加,互联网的社交、娱乐和生活空前发达。我们可以做出大胆的假设:在未来,虚拟和现实相互翻转,人们将自己的意识上传至互联网,让网络承载元宇宙时代群体的狂欢。

从近年来网络生态圈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中不难看出,作为社会性群体,人类趋于与同类建立交流圈,在这里他们能够使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就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刻探讨。网络能够为人们提供这样一种交流圈,当下流行的“二次元”文化、“饭圈”文化等就是这种圈子的外延。参考微博、乐乎等中文社交和娱乐网站不难看出,社交网络的架构基于主题之间的互联,吸引用户从一个tag点进另一个tag。高热度大型话题或IP会对周边tag产生辐射效应,即与之关联越紧密的tag热度越高。

作为一个在同人圈“混迹”已久的网文写手,我非常喜爱圈子带给参与者的沉浸其中的梦幻感(包括文学作品,影视,游戏,偶像等),这种梦幻感有时过于强烈,以至人们时常将其与现实混淆,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希望探寻虚拟世界的实体化,以及现代城市为融合被实体化的“新世界”而进行的城市结构的调整。

帕兰提尔的架构

在互联网的兴趣社区中,大型话题或IP的tag常常关联规模略小的tag,规模略小的tag互相连接或连接更小的tag、以及其他领域的tag。为模拟tag互联的网络格局,将“互联网tag”抽象成大小相同的点。为节省空间,多个tag在平面上紧密排列,圆心之间的连线呈蜂巢状。基于该排列方式,建立“tag层”(虚拟层)的水平方向交通骨架,即等边三角形排列的路网。


兴趣社区架构原理

在同一个兴趣社区中,tag分为三级,其中核心tag为大型话题,本身热度最高;中型tag为大型话题包含或衍生出的子话题,如“《魔戒》”衍生出的“《魔戒》同人作品”;小型tag为中型话题包含或衍生出的子话题,如“同人作品”包含的“同人小说”。

将三级tag分别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六边形box,其边长比为4: 2: 1,这样在平面上可以实现组合和嵌套。将六边形box置入等边三角形路网中,相隔特定的距离即一个高热度IP中心,周边则形成数量众多的副中心和小型兴趣点。每个IP中心都有电梯与地面相连。这些box按照兴趣社区互联的方式进行联系和嵌套,组成虚拟层平面。

虚拟层平面

整个虚拟层架设在高空,与地面平行,且与现有城市互不干扰,仅依靠垂直电梯与地面层沟通。虚拟层仅为人们提供虚构世界、社交和娱乐,现实事务如生产劳动仍发生在地面,即现实层。

▲交通系统

虚拟层box的作用是容纳虚拟场景。正如贴吧盖楼,随着tag的热度的升高和参与者数量的增多,象征tag的box的容量会增加,表现在外形上即box的层数增加。当新的兴趣点出现时,相应的box的数量会增多,最终呈现出热度越高、box的高度和密度越大的形态。

其中,核心box是容纳虚拟场景的主要场所,人流量大、流动性强,层高12米;二级box为核心box中某个内容的衍生,在此聚集的多为志趣相投的人,人流量较高,但人群流动性稍弱,其层高6米;三级box为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交流的场所,封闭性较高、流动性较弱,所提供的空间也较小,层高3米。

不同级别box的尺寸

▲box容纳虚拟场景及box间的嵌套


帕兰提尔的演替

正如90年代的互联网风潮在三十年间席卷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步步被新发明影响。帕兰提尔的虚拟世界在三十年间又一次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一次,没有人能够拒绝名为幻想的美好生活的召唤。

2041-2050年,虚拟层建成之初,人们仍遵循过去的生活规律,日常生活在现实层进行,偶尔上虚拟层体验虚拟场景和娱乐。在这一阶段,虚拟层发展相对缓慢,人们对其投入的关注较少,现实层未受到虚拟层影响。

2051-2065年,虚拟层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对虚拟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和需求,虚拟层box开始迅速加长和增多。在这一阶段,现实中的城市成为虚拟世界的附属,为互联网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和信息。由于到达虚拟层的方式只有电梯,围绕电梯居住的人口逐渐增加,而靠近地面的居住人口减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电梯周边住宅的日渐短缺伴随居住质量的下降,和上方迅速下沉的巨大虚拟box形成鲜明对比。

2066年以后,虚拟层的发展趋于成熟,由于人们将意识与虚拟世界融合,身体的基础需求逐渐被忽略,现实层所代表的传统的生产也被抛弃。

▲帕兰提尔的演替

不能否认的是,帕兰提尔所代表的网络虚拟空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被带到了现实当中,这些问题与现实中已有的矛盾交织融合,对“醒着”的世界造成损害。一方面,互联网造成的信息茧房导致大多数人仅和与自己持相同意见者交流,而对持相反意见的群体极力排斥。这种矛盾被现实化为言语和肢体矛盾,或更为严重的冲突。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在帕兰提尔中游览的人们都携带防护工具,当他们与“同类”相遇时才打开自己并交流。传统的由血缘和地缘关系架构起来的社交体系逐渐崩塌。

另一方面,现实的困境也成为帕兰提尔繁荣的因素之一。围绕电梯的住宅数量暴涨,与下垂的box融为一体,挤压成为无人管理、秩序混乱的复杂地带。与此同时人们大量使用能够悬挂于box外侧自由移动的居住单元,这些单元居住面积小,为满足通风、采光等需求互相堆叠挤压。基本生存条件的恶化和医疗技术、VR技术多管齐下,使人们希望也能够将身体改造为更能够适应帕兰提尔的生活的样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彻底放弃身体的物质存在,完全投入光鲜亮丽的虚拟世界中。

居住单元  & box内部虚拟场景

结语:荣耀抑或毁灭

三十年见证了帕兰提尔的繁荣,这是遮蔽了地面文明的、来自高空的巨大六边形盒子,人类的意识被困在其中的虚拟世界,日复一日地为无止境的娱乐消耗。这个庞大的虚拟机器最终吞噬掉生活和文明,而人类沉浸其中不愿醒来。甚至,意识的欢愉让他们将其视作另一种新生。

仰视效果图


图文来源:Augustin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