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奇女子辛宪英,看扁曹丕,看清司马懿,看透钟会,堪称女诸葛

 四地闲夫 2024-05-17 发布于山东
朕听
朕听
2020-12-08 11:01
三国奇女子辛宪英,看扁曹丕,看清司马懿,看透钟会,堪称女诸葛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诸葛”,名叫辛宪英,她只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短暂露面,好似惊鸿掠影,却获赞无数。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专门为她立篇立传。

她身为深宅妇人,却能放眼天下,心胸和格局非一般男子所能及。

罗贯中赞她: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在群星荟萃的男人堆里,能脱颖而出,是她具备超越于常人的独门功夫“有才鉴”。

她是一位很特别的女子。她长得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有才的,但她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这和她一言中的的三次预言有关。

#1:

名门智女,料事如神

辛宪英(191年—269年)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她出生与成长的年代,正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父亲辛毗原是袁绍的部下,官渡之战,曹操获胜,曹操赏识辛毗的才干,委以重任。

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在小家庭里,辛毗特别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沟通。

他对女儿辛宪英的培养,不单单是针头线脑的女红和几本诗词歌赋的咏颂。

他经常现身说法,最喜欢和女儿探讨军政大事,往往辛宪英的见地和分析,令他十分满意。

辛毗刚亮公直,深得曹操倚重,在立世子的问题上,他坚决支持册立曹丕。

由于辛毗为首的重臣们据理力争,曹操终于从犹豫不决到一锤定音,毕竟曹操宠爱三子曹植。因此在这件事上辛毗对曹丕有争位之功。

当曹丕顺利登上世子之位,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他欣喜若狂地抱着辛毗的脖子说:老辛啊!你知道我现在有多么高兴吗?

辛毗回家后便把这件事描述给女儿听。这时的辛宪英也就二十出头,她听后一声长叹说:

“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未见其人,辛宪英通过父亲的几句话,就看穿了曹丕的本性,她揣测曹丕如同观察自己手心的掌纹,不得不说确实高明。

人有七情六欲,可以狂喜,但曹丕不能有。他的身份是代替君王管理天下的领袖人物,权力有多大,担子就有多重。

他只看重功利,既无敬畏之心,也缺忧患意识,魏国怎能昌盛长久?

后来,曹丕因狂傲轻佻,使得国家走向衰败,为司马代曹埋下伏笔。

一代君王如果不殚精竭虑,如果不周全稳重,随性肆意,冲动傲慢、意气用事,后果不堪设想。

后人曾对这件事做评价:吴质车中载甲兵,辛毗颈上一毛轻。孔明才略何堪算,十倍曹丕是宪英。

这是辛宪英的第一次预言,根据细节预见结局,一语破的。

身为女子,身份所限,禁锢于深宅大院,无法去驰骋疆场,无法去效力朝堂,但她这份料事如神的鉴别力,识人之准,辨事之神,谁能不服?

三国奇女子辛宪英,看扁曹丕,看清司马懿,看透钟会,堪称女诸葛

#2:

劝弟忠义,保全全家

她的第二次预言,和一场突发的政变有关,就是有名的“高平陵政变。”

发动政变的是司马懿。249年正月,司马懿趁着曹芳、曹爽等出城到高平陵祭拜皇陵之际,派兵控制了洛阳城。

两派相争,势必会伤及无辜,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站错队或者行动有失,那可是掉脑袋的危险。

在这场血雨腥风面前,辛敞(辛宪英的弟弟)就慌了手脚,乱了方向,不知所措。

他的同僚鲁芝,集结他一起冲出城门去给城外的曹爽报信,他们都是曹爽的部下,辛敞担任曹爽的参军。

事情万分紧急,辛敞急得搓手挠头,急中生智忽地想起自己的姐姐,急忙飞奔着去找姐姐商量。

辛宪英冷静理性、审时度势、条理清晰,给出弟弟建议:

事情会发展哪一步不好说,但司马懿是被逼无奈才这么做,他二人同为曹魏的托孤大臣,曹爽专擅朝政、结党营私、骄奢淫逸,把朝堂风气搅动得乌烟瘴气,司马懿的目的是要诛杀曹爽,不会殃及无辜;

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曹爽必败;

虽然司马懿能赢,可曹爽是你的领导,恪尽职守,这是人的大义。大凡有人遇到灾难,尚且要去救助,况且曹爽是你的领导,保护他是你的职责所在,你还是要随着众人一起去。

后来,司马懿大获全胜。曹爽三族被灭。

这时,有人向司马懿提出当时有鲁芝和辛敞夺门而出向曹爽通风报信,理应杀死。

辛敞被吓出一身冷汗。司马懿却说,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

事情过后,他感叹:幸亏当初先问了姐姐,不然我就把义丢了。

辛宪英的一段话,不但让辛敞保住了职位,还保全了辛敞一大家人的性命。

辛宪英对人的心理、心情走势的把握,对事件的本质、规律、变化的预见,眼光独到,又预料正确。

这也难怪引起蔡东藩的由衷赞叹:变起争权事可知,教忠仍使守纲维。羊家智妇辛家姊,留播千秋作女师。

李贽更拉风,是一枚妥妥的迷弟,他表示:这样的好姐姐,我也甘为之弟。这个姐姐确实值得被迷恋,因为她不是传说。

她帮助弟弟出谋划策,劝说弟弟要讲忠义,成功地躲过了灾祸。

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有时是“利和义”的冲突,有时是“存和亡”的抉择,有时是“左和右”的较量。

辛宪英对这些选择题,得来的分数都是百分。不管多棘手,不管多复杂,不管多难处理,对于她都不是事,这本事男人们也要甘拜下风吧!

三国奇女子辛宪英,看扁曹丕,看清司马懿,看透钟会,堪称女诸葛

#3:

诫子尽职,美名传扬

常言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史记》中也说过:“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

但问题是,人行走在茫茫世间,特别是处于乱世的人们,有时危险会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你看,即使智如诸葛的辛宪英也遇到了麻烦。这也是她的第三次预言。

这次她处理的是婆家这边的事。

成年后的辛宪英嫁入门当户对的羊家,泰山羊氏也是名门士族,丈夫羊耽,曾任泰山太守,官至太常。

公元263年,当辛宪英听说钟会作为镇西将军伐蜀时,她第一时间做出推断:钟会做事高调、肆意妄为,他不可能久居人下,肯定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紧跟着让人揪心的事发生了,她儿子羊琇已经被招入钟会的队伍里做参军。

这对于他们家,是大难临头。

儿子知道母亲担忧,但数次请辞都没被通过。

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辛宪英劝说儿子,军令已下,那就去吧。

“儿行千里母担忧”,出发前,她告诉儿子要提高警觉,并给出几条建议:

一定要谨慎!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在职位上要想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道义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行事,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队里能够解救你的只有仁义和宽恕。

接下来,果然不出辛宪英所料,钟会灭蜀后谋反。他在蜀地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霸。

幸亏司马昭也是老谋深算,迅速出兵,剿灭了钟会,可这就导致很多人跟着遭了殃。

只有羊琇,虽然也在钟会的队伍,因听从了母亲的教诲,一心为国,别无旁骛,不仅全身而退,也因曾经劝阻钟会不要谋反,算是立了功,最后被加封关内侯。

儿子要去的是刀枪不长眼的战场,这支队伍的将领还时刻想造反。换了心软心小没主见的母亲,大概只会担心和暗自落泪。

睿智果断的她,教导儿子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司其职、尽其忠、立其义,行仁恕。

正是这几句告诫儿子的话,成了千古至理名言。特别是身处乱军之中,能自救的只有用仁爱和宽恕这一句,被很多军事家推崇延用。

三国奇女子辛宪英,看扁曹丕,看清司马懿,看透钟会,堪称女诸葛

#4:

辛宪英虽为一介女流,却能在军国大事、家族大事上每言必中,为家人献计献策、趋利避害。

她像一根定海神针,守护着辛羊两家度过政治倾轧的危险岁月,她像一面镜子,见证了整个曹魏时代的兴衰。

她温婉端庄、生活简朴,寿终正寝时正好七十九岁。她的一生堪称幸福圆满。

胡三省曾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她:女子之智识,有男子不能及者。

她这样的女子,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她的洞察力、判断力、预测力确实超凡入圣。

才学见识人所共享,不必分男论女。这一声“女诸葛”,她当得起!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蝶梦依依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