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誉为中国歌坛的撑天巨匠,人不出名歌出名

 黄之中 2024-05-17 发布于上海

泽畔时光

长影有个李世荣,人不出名歌出名

谈及中国乐坛上的那些知名歌唱家,人们会说出一大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对那些已成为经典的电影歌曲,人们更是记忆犹新,且至今仍在传唱着,特别是那些老电影留下的经典名曲,如影片《神秘的旅伴》、《草原晨曲》、《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 然,这些名曲之首唱都打上了一个叫“李世荣”的印记,尽管这个名字许多人至今未曾听到过。

图片李世荣

一首《草原晨曲》,让他的歌声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一首《冰山上的雪莲》和《蝴蝶泉边》,让人们喜爱上了他。他就是长影著名歌唱家,被誉为中国歌坛的撑天巨匠,为200多部电影配录400多首歌曲的李世荣。

图片


看过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都对以下这个片段印象深刻,尤其是那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插曲。

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作词作曲:雷振邦;演唱:李世荣、于淑荣

本文讲述的就是这位李世荣的故事......

1927年3月4日,李世荣出生在长春一个普通市民家庭。1944年,他毕业于伪满中央国民高等学校。1948年10月长春解放,憧憬要当一名外科医生的李世荣,考入了在长春的第三军医大学。李世荣天生有着一副好嗓子,什么好听的歌曲哼哼几遍之后就能唱出来。因其频繁出现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中,很快就成了军医大学的“名人”。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拍摄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时,已“小有名气”的李世荣还被借去担任了片中合唱歌曲的领唱。

1949年7月的一天,正在“东影”拍摄影片《赵一曼》的演员石联星慕名找到了李世荣。初次见面,李世荣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高高的个子,轮廓清晰的脸庞,说话嗡声嗡气的共鸣声..... 慧眼识珠的石联星一眼就看出了他是个好演员的胚子,并举荐其报考“东影”。

图片石联星饰演赵一曼的剧照

“东影”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也是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这里无疑是当时新中国电影的“天花板”。对石联星的提议,李世荣欣然应允。考试那天,李世荣唱了段儿歌剧《白毛女》的选段,当即就被考官们认定为他们要找的那个男高音,且当场决定录取并要求三日内报到。李世荣的人生在此发生了转折,医生变成了演员,但演员不是演戏的,而是唱歌的......

图片李世荣考试的地方-当年“东影”办公楼

新中国建立初期,当时的东影还没有合唱队,只有一个管弦乐队,加之乐队急需大提琴手,“赶鸭子上架”的李世荣首先成为了乐队的一名大提琴的学员。他声乐的专业训练起始于苏联声乐专家玛利亚的“调教”,且接受了严格的意大利科学声乐训练。与此同时,他还虚心向民间艺人李青山请教。在不断地探索中,李世荣的演唱功力得以拓展和升华,形成了融科学化、民族化于一体的演唱风格。按他的话说,就是自己的风格。

李世荣在“东影”的演唱是从领唱起步的。他的首次“触电”还是在故事片《桥》中的合唱歌曲担任领唱,尽管那会儿他还不是“东影”的人。随后,他又在《中华儿女》、《赵一曼》中担任合唱的领唱。1955年,国家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时,长影不仅有了乐团,还有了自己的合唱团。李世荣也成了合唱团中的“台柱子”,尽管那会儿他的名字仍“名不见经传”。

图片长影乐团歌唱演员合影(1957年)

注:最后一排左三为李世荣。前排左四为苏联声乐专家玛利亚。

1955年,李世荣与长影乐团的女高音温明兰为影片《神秘的旅伴》录制了《缅桂花开十里香》这首插曲。温明兰的声音甜美,唱得温柔多情,李世荣的声音清脆,唱得情意绵绵。二人的演唱相得益彰,表现了影片男女主人公的纯情爱意。影片放映后一炮走红,不但成就了第一次“触电”的女演员王晓棠,而且这首歌在全国被广为传唱,遂成经典。

影片《神秘的旅伴》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

作词:潘振作;作曲:张棣昌;演唱:温明兰、李世荣

图片温明兰与李世荣

1962年,长影拍摄了惊险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片中有两大段深情的男女声对唱和三段男声独唱,这个机会对李世荣可谓“千载难逢”。于是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这些歌曲的再创作。他与青年女高音于淑荣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冰山上的雪莲》这两首催人泪下的对唱。在男声独唱的那三首歌曲中,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尤其是那首至今仍被传为经典的《怀念战友》,激发了观众的情感,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他的音色及演唱技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使他的演唱事业达到了巅峰。

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

作词:赵心水雷振邦;作曲:雷振邦

演唱:李世荣

李世荣还专心为祖国培育热爱歌唱艺术的新人。李世荣的学生,电影《创业》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的演唱者,长影著名歌唱家边桂荣说:“李老师对待事业有热情,从不争什么,对工作、教学认认真真,一个小时的课,他总是争取给你延长到一下午,让你多学点东西。”

图片

《冰山上的来客》剧照

李世荣的夫人霍凤珍谈起李世荣对学生的热情时说:“他可喜欢教学生了!不管是自己徒弟还是别人介绍来的,他都一样对待。有时课上得晚,他还执意留人家在家里吃饭”

文革伊始,李世荣并未躲过被批判,被批斗,被关押的厄运。1969年,李世荣突发胃穿孔,胃被切除了一半。岂料不待身体恢复,就被长影革委会强令全家迁往吉林省镇赉县的农村安家落户。直到1976年10月文革的结束,全家才回到了长春。

自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桥》的主题歌起,几十年来,李世荣先后为200多部影片配录了独唱、领唱、对唱、重唱等电影歌曲400多首。他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技巧和具有感染力的动情演唱,充实、拓宽了一幅幅生动的电影画面,使银幕上一个个不同的形象栩栩如生。然,在他参与演唱的200多部影片中,仅有在《五朵金花》演职员表中出现过李世荣的名字。这就是为何李世荣长期“名不见经传”的原因。

文革后,这位长期耕耘在幕后的歌唱家有机会走到了台前,不仅再现了他当年的风采,而且使人们看到了这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歌唱家......

图片

1992年,李世荣被国家文化部聘为专业民族声乐大赛评委。1999年,李世荣荣获吉林省世纪艺术金奖。2000年,李世荣又获得第七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十年运动”后,李世荣将主要精力放到了音乐教学上,专心于为祖国培育热爱歌唱艺术的新人。在声乐教学方面,他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歌唱家,长影乐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边桂荣就是他的学生之一。他的艺术生命再度焕发青春。

图片边桂荣演唱影片《创业》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

2003年,央视著名栏目《艺术人生》专程采访了年逾76岁的人民艺术家李世荣。

已是暮年的李世荣仍精神矍铄,尽管脑血栓使其记忆力减退,但对其艺术人生经历的林林总总仍记忆清晰,对他唱过的一首首电影歌曲仍如数家珍似的念念不忘。听到他那口“接地气”东北口音的“唠嗑”,感觉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这次采访两年后,2005年3月19日中午11时许,李世荣因病去世,享年78岁。3月22日,李世荣告别仪式在长春息园颐“安苑告别厅”举行。会场中响起的并非哀乐,而是他情有独钟的那首《怀念战友》。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纷纷前来“怀念这位战友”,为这位“人不出名歌出名”的歌唱家送行。告别厅内的高悬的一幅挽联格外令人瞩目:

一代歌坛擎巨匠,美声悠扬传四方,怀念战友成绝唱,余音世代永绕梁

待人接物心真诚,淡泊名利超然行,真心爱国求真理,殚精竭虑育后人

图片

或许这幅挽联精炼准确地评价了李世荣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