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司机》难唱不难唱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偶然看到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马子兴先生的文章《中低声部在民族声乐中的定位与发展》,里面有段话:

一首好歌可以使一个演员走红,也可以带动一种唱法。...... 属于男中低声部的(原创)作品太少了,历数建国以后由男中低声部唱红的歌曲极小,留在老年人的记忆中,似乎只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司机》使男中音火了一阵,而后由于没有作品使得男中低音逐渐暗淡 。”  

马先生这篇文章主要谈民族唱法中低声部建设,所以它列举了民歌风鲜明的《老司机》,某出版社做过一套“东北民歌”CD,《老司机》被列入其中。想想也有合理之处,郭颂的《新货郎》是东北送货小哥白呼工作内容,这《老司机》就是东北老司机唠嗑开国产大汽车的感受,它的音乐风格很东三省。

子兴先生认为“建国以后由男中低声部唱红的歌曲极小” 我基本认同。我想他指的应该是写给中低声部的原创歌曲,不含民歌改编。除了《老司机》,可能为领袖诗词谱曲的部分男声歌曲符合这原创标准。部队男中音马国光、寇家伦等在六十年代表演的原创新歌不如《老司机》民歌风味浓,所以子兴先生认为那些算不上。六十年代传唱颇广的《手挽手》,是潘英锋先生在民歌音调的基础上编词该写的,原创属性略弱。我搜了一下文库里的艺术院校声乐教材,收入《老司机》的罕见。我公号读者中有一位八十年代就学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先生,他是男中音。我问他上学时可唱过《老司机》,他告诉我,“没人教也没人唱”。这就对了,八十年代就没有哪个男中(低)音新秀有《老司机》的演唱录音,我想目前学校里的声乐学子应该还是遇不到它。

《老司机》首演于1956年

《老司机》的资历不浅,它创作于1956年。


书影自《长春音乐舞蹈记事》(作者 韩玉洁,1987年4月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长春市艺术研究所编印 )

这歌是历史事件的应景。1956年7月13日的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台“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7月14日,四百多名劳模、先进生产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代表,坐上第一批十二辆崭新的“解放”牌汽车组成的车队,一路喜洋洋去向省委、市政府报捷。

开头车的马国范师傅有几十年的驾龄。他说:“我开了半辈子的车,从来未见过这样的场面,车不起动怕耽误时间,踩上油门又怕伤到人,只好挂着低速档轻踩油门,勤刹车,汽车不是开着走,而是挪着走。”马师傅把首次驾驶国产车的完整经历和同事讲述,同事中有位叫刘义的,他哥哥刘中在长春歌舞团搞文学创作。刘中敏锐地捕捉到马师傅故事的亮点,很快以马国范的视角写出一首鲜活风趣、情感质朴的歌词,作曲家张先程先生以东北民歌为基调谱了曲,定名为《老司机》。

在此我多个嘴。吉林出版的学术著作,出现这种错误不应该。刘中和张先程被作者说成是业余创作者让人难以理解。创作《老司机》时他们都是长春歌舞团专业创作员。

《老司机》的第一位演唱者是长春市歌舞团的周文山,此歌在1956年首演后大受欢迎。1957年初文化部、中央民委等单位在北京举办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长春市歌舞团的《老司机》作为吉林省代表团的节目进京,荣获一等奖。周文山演唱的《老司机》由中唱收录并在1957年发行唱片。非常遗憾的是,首版唱片的唱片芯把解钟声的“手风琴伴奏”误写为“钢琴伴奏”。

《老司机》的传唱

据说,周文山在六十年代因政治原因无法上台,所以他这款录音没再版,中唱也没机会纠正“钢琴伴奏”的误写了。这首歌曲再由中唱总公司发行的时候,还真的是过钢琴伴奏的。中央广播艺术团男中音王凯平与该团钢琴师朱姗姗合作的录音,由中唱总公司通过下面这张唱片首次发行。

尽管此CD发行于1999年,但王凯平先生整理的个人录音信息标注它于1975年录制,即王凯平先生刚刚从延边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那会儿。

可以听出凯平先生的这版录音歌词较原版变化很大。不知是否与钢琴伴奏有关,“拉起手风琴”这词儿替换成了别的表述。原词儿的四段歌词变成了三段,谁动的手不详。我认为文学性能进步了,尤其是让产业工人的政治站位突显出来,扯闲篇儿的段落得到精简。由于这歌的录音未见模拟制式款发行,我猜测凯平先生1975年的录音是专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用途。
这首歌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引起业界注意后,一定有不少歌者演唱过。文库里搜到男中音石惟正、钟振发都在六十年代唱过此歌。天津歌剧舞剧院男中音杨德富先生也录过音。
1983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刘秉义演唱歌曲集》(何艺 编)中刊有《老司机》,说明秉义先生唱《老司机》的时间也不短。有位朋友说,这歌如果马国光先生唱,也一定精彩,不知国光先生有没有表演过它。吉林省的媒体将省歌舞团男中音崔钦先生描述为首唱周文山的接棒者,也就是说崔唱《老司机》始于六十年代
太平洋影音公司发行的盒带里有崔钦的《老司机》。这是1980年文化部会演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组织优秀节目巡演阶段赴广东等地区演出的那一队人的专辑

崔钦与周文山版本的歌词基本是一致的,伴奏形式也一样。

《老司机》像低声部的二人转

《老司机》与二人转的近似有专业文章描述,本文不再重复。大家也会注意到,我上面给出录音的三位歌者都来自“吉林”(王凯平先生是天津人,但在延边从艺十多年,他唱《老司机》始于延边工作期间)。互联网音乐平台上能听到刘秉义(河北人)、马子玉(河北人)、杨洪基(辽宁人)等职业歌者演唱的《老司机》,录制时间可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或者本世纪初。这三位也都是北方人。我想,熟稔东北话或者北方语音可能是把这首歌曲唱出“灵气儿”的门槛。在中国音乐学院拿到博士学位的伏海先生著有论文一部,标题为《中国声乐男中音声部演唱和研究——以温可铮、刘秉义、廖昌永为例》。他在分析刘秉义的歌唱艺术时,详解刘老如何唱《老司机》。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详尽的关于《老司机》演唱要义的分析。摘录几处:

1.在歌曲《老司机》中,刘秉义也大量地运用到了京剧中的“喷口”,比如:“盼(pàn)、震(zhèn)、剃(tì)、弄(nòng)、乐(lè)、动(dòng)、大(dà)”等等,在这些字中几乎全部都是四声中的去声字,而且旋律也是下行,再加入喷口这个使得整个语气语势都得到进一步加强,最终使得旋律趋势、声调趋势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笔者观察刘秉义演唱《老司机》时,运用了很多倚音的润腔方法,这些润腔的使用使得说唱风格更加的强烈。比如在第一句(谱例 6)谱例 6《老司机》(因歌曲特殊性,用简谱更为直观)

“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儿扬啊。”为了表现东北方言那种粗狂、豪爽直接的语言风格,在这句中就大量运用了倚音、滑音等润腔手法,其中在“十”字上面用了一个从低音6到高音5的短倚音。第二段的开头部分“转一转那个黑油油的方向盘哪”中“一”字也是运用了七度大跳倚音,第三段的“毛主席要检阅这国产大汽车”中的“主”字,还有第四段的“祖国的土地是大的了不得”中的“国”字都运用了七度大跳短倚音。

在这首歌的第一段(谱例7)《老司机》(因歌曲特殊性,用简谱更为直观)

“盼得那个国产汽车”中“国产”两字的处理,很具有东北说唱风格,“国产”二字属于阳平声开头,属于上声,总体趋势往上,刘秉义运用了前短纯四度倚音,原来的旋律是 66,加入倚音后变成 36 36。第二段(谱例 8):

“按一按那小喇叭”中“小喇”两字,两字同属上声字,趋势也是往上,刘秉义加入了后段小三度倚音,原来旋律是 3 33 66,加完倚音变成了 333 6161。第三段:“一辈子头么那么紧张”中“头么”两字,同属阳平声,趋势往上,运用了小三度前短倚音,原来旋律是 55 323 22,加完后变成3535 323 22。不论是 7度的大跳倚音还是 3、4 度的小跳音,这种风格在东北音乐中都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第一是为了更好的正字,第二为了体现风格,第三也正是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才形成了东北民族中的一种说唱结合的风格特点,更好地表现了东北方言的说唱结合的特色。

3.

第一段“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呀,没见过。”原谱旋律如图 9,在刘秉义的演唱中把 #13 中加入了 2,所以就成了#123   22 123 2。后面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方法。在东北民歌“双回门”中(谱例 10)谱例 10《双回门儿》(因东北二人转剧中特殊性,用简谱更为直观)

节奏音型都是一样,很有东北特色。在第二段当中也是运用同样的旋律和节奏音型。再比如在《老司机》中,刘秉义在演唱这句时稍微的改动了一些,将“看一看”的旋律改成了 03# 233,在“看一看”中“一”字前加入了# 2的短倚音,所以在唱的时候就变成了 03 # 233 36 35 ,弱起3处理成下滑音,这样处理和《双回门》中,“看一看我爹我妈,你的那个老丈人儿啊哎” 的效果一样,很有东北风味。

伏海先生还举了很多滑音、儿化音的例子。我不知道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把刘秉义之外的其他歌者的录音都听过。我认为,他分析的很多处理方式并不是刘秉义先生的独创,而是演唱这歌曲的基本遵循。如果把这首歌曲当作东北风来处理,这些细节就必须这样来体现。

唱《老司机》的难与不难

我国民歌很多装饰音是歌谱上体现不出来的,这一点是不是都要逐一说成是某一位歌者的独到修为我觉得可以商榷。我个人的感觉,如果歌者对东北语音的风格能把握住,《老司机》的润腔运用就会自然而言。当然,伏海先生如此仔细地拆解对不熟悉地域语言或者不能熟练运用润腔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导赏讲解。伏海先生是湖南人,他听《老司机》就是在听一个人在讲东北话。他如果想唱下来这支歌,光靠谱子是不够的。所以他提到:“儿化音是普通话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北方人日常交流的口语当中会运用的更多,其实在中国,区分南方人和北方人除了他们体态外,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看他是否能流利地说好儿化音或者说儿化韵(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在众多运用“儿化音”的民歌当中,要属东北民歌运用的最多,也最充分,也成为了一种东北民歌的风格的标志。他亦承认他在学习演唱这首歌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第一,如果按照谱面的音乐从头唱到尾你会觉得唱得枯燥无味,别人听起来也是极其的别扭:第二,在歌曲中有一些口语化的词语得反复的练习才能抓住他的语言特点;第三,音调的准确性很难把握,说话时的语调和唱歌的音调往往不能匹配,说话语调有时要低于歌唱曲调,有时又高于曲调,所以语调和曲调的转换很关键。

伏海先生这些“困难”,源于语言隔阂。作曲者并没有把那么细节性的地域音全部明确在谱面上,因为首唱者就是东北人,歌者用方言捋一遍,装饰音自然披挂上了。我想或许这也是《老司机》难以被祖国各地音乐学府接纳为教学歌曲的一个原因。像文头提到的那位先生所在的长三角地域,教学都没有语言条件,跟外语的难度差不多了。真的需要方言感吗?来广东籍男中音邹允贞先生的演唱。邹这个录音说明,失掉方言细节,这支歌听上去多么地乏善可陈。

伏海先生体会,唱《老司机》要做到:(1)在演唱一首歌曲的时候,旋律走向一定要烂熟于心。(2)每个字的声调走势(也就是语势) 要搞清楚(3)抓住东北方言特点。(4)善于根据东北语言特点加入倚音、滑音、典型旋律音型、儿化音等等。

做到“湖南籍”学子体悟的这三条,祖国各地的声乐学子肯定困难程度不一样,华北、东北之外的同学,其表达作品的能力受困于语言无法发挥,为了唱这歌去攻东北话?值吗?在当下的教学导向里那一定是不值!我们民族声乐博士搞汇报演出挂若干西方古典声乐名歌才能彰显硬核实力,见哪位博士的汇报音乐会体现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地域各民族民歌、曲艺通吃?导向已然这么清楚,所以在学校或者导师看,与其让学生花大力气将如此密集地东北音调“烂熟于心”,远不如花时间把 “ Largo al factotum della città ”唱得更有模有样。民族声乐博士的硬核是靠西洋作品抬升的,这是真实的业态。

总想过太平日子,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是不切实际的。

建议加公号团队联系人微信 XIANGWANG-2012 ,下好先手棋。

另,本号有别苑,可顺带关注 ↓

感谢您对本号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