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夜,全球人民都在盼他们停战

 视觉志 2024-05-17 发布于山东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东道主法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工作。

但现在,一个问题横亘在法国面前。

上个月,马克龙接受采访时表示,法国致力于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推动“奥林匹克休战”,希望交战中的国家暂时放下争端,并希望在这方面得到中国的帮助。

因为中国在作为东道主国家申办北京冬奥会时,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在最近,中方也表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愿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倡议运动会期间全球停火止战。

俄罗斯、乌克兰之间以及巴勒斯坦、以色列之间的战争,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点。

此外,苏丹武装冲突仍在延续,自2023年4月15日起,战火从首都蔓延到全国,至今没有停火迹象。

那片美丽的土地被战火摧残,无数人民流离失所。

全球人民都盼望着,奥运会这个和平的象征能让苏丹冲突双方暂时放下武器,让苏丹人民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之中,获得喘息的机会。

战火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曾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自1956年独立以来,在这片土地上,政变和内战时有发生,始终没有办法彻底摆脱混乱。

2019年4月,巴希尔政权下台之后,苏丹各派系之间总是产生摩擦和冲突,始终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

2023年4月15日,苏丹冲突爆发。

准军事组织“快速支援部队”和苏丹武装部队,在首都喀土穆悍然开战。

图源:新华社

冲突双方的领导人曾经结盟推翻前政府,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对昔日的盟友举起了武器。

一夜之间,冲突带来的硝烟,笼罩了当地的居民。

居民们能听到战斗机在窗外频繁飞过,双方部队向彼此射击,居民推开窗户,看到的不是蓝天白云,而是交战引起的火光与浓烟。

流弹击穿窗户,掉落在居民的家中,提醒人们与危险只有一墙之隔。

图源:南方周末

子弹如雨,落在他们家门前。

在后续冲突中,一天之内落在恩图曼市一居民家门口的子弹

首都喀土穆的主要街道空无一人,所有桥梁都被封锁,民众撤离到地下室中,面临的是停水停电和食物短缺。

那些繁荣的象征,亦难以在战火下幸免。

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喀土穆发生的交火中受损,当时机上有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

去年9月17日,在冲突双方的新一轮交战之后,18层楼高的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大楼被大火笼罩,升起浓重的黑烟。

苏丹司法部大楼在炮火中被完全烤焦,玻璃被全部炸碎。

爆发冲突一年后,战火逐渐从初期的首都圈,向中部和西部蔓延,波及苏丹18个州中的11个。

自去年4月15日爆发武装冲突以来,在苏丹有至少14790人死亡,约33000人受伤,超过800万人流离失所。

整个国家都在战火下哀嚎,民众一心盼望着和平的到来。

战争下的民众

比起那些受伤的人、受损的建筑,武装冲突在这个国家身上留下的隐形伤口,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战乱之下,昔日的秩序一夜崩塌,企业倒闭、工厂关门、贸易中断,民众只能看着自己和国家,滑向更深的深渊。

据经济专家估计,苏丹70%的经济活动都因为战乱停滞,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千亿美元。

苏丹的货币,一直在贬值。

冲突爆发前,500苏丹镑能兑换50元人民币,爆发冲突一年之后,500苏丹镑只能换到6元人民币。

一位中国商人说:“有次睡一觉钱贬值20%,再也不敢将苏丹镑揣在兜里。”

图源:新华社

石油工业是苏丹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动乱的发生,苏丹的石油产业缩减一半以上。

苏丹还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农业人口占65%。

但因为战争,大量农业基础设施被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无心务农,耕地面积大大减少。

农业这根支柱的崩塌, 不止对经济造成重创,还威胁到无数人的生存。

2023年苏丹谷物产量比上一年减少了46%,许多地区粮价比冲突之前上涨了2-3倍,全国仅有不到5%的人口每天可以吃到一顿饱饭。

最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世界最大的难民危机”正在苏丹发生,并有可能进入全球规模最大的饥饿危机,距离饥荒只有一步之遥。

饥饿的人们,只能靠着公共救济度日。

为了躲避战乱,大量苏丹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扎根的土地。

当地时间4月24日,国际移民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苏丹武装冲突已造成超过878万人流离失所,国际移民组织称,这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流离失所危机。

有“象鼻之城”美誉的喀土穆,是战火肆虐最严重的地方,有超过半数人口远走他乡,到处都是空空荡荡的居所。

仓促的迁徙过程充满了危险,枪炮、饥饿、疾病潜伏在恶劣的环境之中,许多人永远地倒在路上。

苏丹全国上下702家医院中,25%的医院在冲突中被完全摧毁,更多的医疗机构停摆,一半的州已无法向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缺少医务人员干预,加上流离失所者的无序流动,疟疾、霍乱、登革热、麻疹等传染病正在苏丹大范围传播。

战乱还摧毁了无数儿童的童年。

他们本应和书本、糖果为伴,享受父母的关爱,如今却饿着肚子,穿着破烂的衣服,每天担忧死亡的不期而至。

苏丹人民的痛苦,正在层层堆积。

挪威难民委员会苏丹国家主任威尔·卡特(Will Carter)说:“这里的平民正遭受的是饥饿、大规模性暴力、种族屠杀和处决,还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图源:联合国

他还说:“但世界仍然对此视而不见”。

“校园战争”

苏丹与中国之间,其实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混乱的非洲,军队是立身之本,掌握军队就是掌握话语权。

但由于非洲军队无论是战术还是装备都十分落后,为了提升实力,非洲军官们通常选择去中国深造一番。

非洲许多国家的总统、国防部长、总司令等要人,都有过在中国军校进修的历史。

当师从中国的非洲将领越来越多,难免有“同室操戈”的时候。

南苏丹作为从苏丹独立的国家,一直和苏丹(亦称北苏丹)摩擦不断。

两方之间因油田归属权产生摩擦,爆发过一场“中国校园战争”。

北苏丹将领几乎全部曾到中国国防大学学习,南苏丹将领几乎全部毕业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坊间有一段传言,战前双方将领谈判,互报家门,听着对方对自己“母校”的嘲讽,怒气飙升,约定在战场上见真章。

还有网友把这个场景做成了动漫。

这一战中方进行了调解,但并未能阻止对方开战。

在这场冲突之中,北苏丹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拥有从我国购买的96式坦克、机枪、导弹车等先进装备,刚开战时占尽优势。

南苏丹的装备虽然相对落后,但继承了我国游击战的思想,避开锋芒,在敌军必经之路埋伏,逐个击破敌军有生力量,逐渐扭转了颓势。

战况胶着了一段时间之后,双方只能重新坐上了谈判桌,进行和谈。

但短暂的和谈并不能完全消弭两方的隔阂,在这里,混乱与战争才是主旋律。

战火一起,便有无数生灵号泣,经济受损、人员伤亡、百姓流离失所,都是战争的代价。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许多非洲的国家在中国学到了战术,买到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却没学到中国对于和平的向往。

中国自古爱好和平,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国虽大,好战必亡”是在中国代代相传的箴言。

从不主动对外惹事,但也不怕事,是这个国家一直以来贯彻的政治哲学,中国人始终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生存而战。

但这点,苏丹乃至于许多派军官到中国学习的国家却并没有学到,他们让国家卷入漩涡,让人民陷于水火之中。

如今,苏丹的战火仍在燃烧,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仍翘首以盼和平的到来。

图源:澎湃影像

这股盼望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两千多年前的奥运会勾连。

彼时的希腊,各城邦之间争战不休,饱受战乱之苦。

奥运会举办之前,火炬手高举火炬,一边奔跑,一边呼喊:“停止一切战争,参加运动会!”

当看到圣火,厮杀再惨烈的城邦也会放下武器,搁置仇恨,人民一齐涌向奥林匹亚参加奥运会。

在赛场上,身强体壮的运动员们为荣誉而战,而不是为了杀死彼此。

奥运会给了饱受蹂躏人民喘息的机会,也播下和平的种子。

消弭战乱,重返和平,这不仅是苏丹人民的愿望,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期盼。

弗朗哥·芬内隆曾经说道:“所有的战争都是内部的战争,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兄弟。”

在如今这个不安稳的世界里,从战争到和平的道路注定漫长曲折,但这条路只能走下去,不能回头。

参考资料:

1. 《被世界漠视的苏丹内战:数百万难民无家可归,未来一代人没有希望》 界面新闻
2. 《奶奶滴!学姐在对面拿AK扫我!聊聊南北苏丹之间的那点事!》 酒痴东梦
3. 《苏丹内战一周年:回顾、现状与展望》 非洲研究小组
4. 《苏丹冲突延宕:“被遗忘的危机”,正引发全球最大饥荒》 潮新闻客户端
5. 《战火下的苏丹:安全状况极为严峻,当地中国人称有流弹打进民居》 南方都市报
6. 《中东面面观丨“坠落深渊”的苏丹正经历怎样一场危机?》 光明网
7. 《武装冲突一周年,苏丹经济濒临崩溃》 参考消息
8. 《粮食危机、营养不良、霍乱 苏丹人道主义危机严重》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