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栽秧的乐趣

 鄂中京山 2024-05-17 发布于湖北

栽秧的乐趣

姚继光

以前,我的家乡栽秧时各家互相帮忙,主家盛情招待,正餐甚为隆重,少不了一人一块腊肉、一个咸蛋。上午十点左右还有油条过中。特别是土改后,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干得热火朝天。我那时十来岁,每天都有人叫我去帮忙提秧头,待遇与大人一样,只是不用还工。栽秧时,有人会唱秧歌,都是即兴唱,调子是固定不变,一人唱数人和。歌词可随心所想,一般是从古书上现编的。也有粗鄙的。唱秧歌能提高栽秧的速度,主唱人受到农家人的喜爱,每天都有人请。
栽秧很有乐趣,一旦开起玩笑来蛮有意思。比方说栽秧人手有快慢,快手将慢手“关笼子”,慢手怕被关,也会加快速度。一旦关进去,笼子会越留越大,被关人只好独自一人在里面栽,众人大笑,最后众人帮忙完成。
这种气氛一直到1958年,那时人们有使不完的力气,平常会看到小伙们:
抵棍。一根木棍俩人放在肚子处互相用力抵,退者为输。
翻石𥕦
“打城”。年轻小伙各占一方,相距百米,每人拿一木棍,一头大一头细,手拿细头。捡一卵石朝上一丢,等石下落,即用棍子打去,石头可打出百米以外。只是显力气和准头,并不伤人。
比牙劲。用牙齿咬水桶、咬装有粮食的箩筐…
到处欢声笑语,人们互相串门,谈今博古,那时确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很想念那一段时间,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互不设防。1957年天旱,秧田无水,禾苗干黄,政府提出“打河车”,用许多龙骨车一乘一乘接起来将礅子河的水提到龙王庙,这是从来没有的新鲜事。农民马上动手,用了十一乘龙骨车,每车两班人换,上百人,车上还挂锣,敲锣人一边脚踩车踏板,手还一边打锣,口里还打“啊吙”,非常热闹。我专门到王家寨一泉水坑挑凉水给车水的人喝。
因水路太长,并不理想,但当时农民的干劲不可忽视,我仅见此一回,记此为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