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辰·仰山雅集作品展播 第31集:王熙权 胡力民 李彬

 慎独一生800 2024-05-17 发布于辽宁
图片

作品展播

图片

王熙权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法,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我的生命中流淌,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满足。回顾我的书法人生,那是一段充满坚持、热爱和成长的历程。

小时候,我对书法就有着特别的兴趣。然而,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看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那些线条优美、结构严(谨)的字,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对书法的热爱更在心中萌芽。

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书法之旅。起初,学习书法并不容易,每一笔每一划都需要耐心和专注。我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练习,反复琢磨、练习,力求达到完美。那时候,我常常会因为一个字写不好而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虽然过程艰辛,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有所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书法技艺逐渐提高。我开始学习不同的字体,领略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草书的奔放,每一种字体都让我陶醉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书写,更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书法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通过笔墨的挥洒,我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书写的时候,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感受着笔尖与纸张的摩擦,享受着那份宁静和专注。书法让我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除了个人的成长,书法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交流书法心得,分享创作的喜悦,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感受到了书法群体的温暖和力量。

在我的书法人生中,也经历过挫折和困难。有时候,我会遇到创作的瓶颈,感到自己的作品无法突破;有时候,我会受到他人的批评和质疑。但是,这些都没有让我气馁,反而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我知道,书法的道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如今,书法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表达自我的方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书法这门艺术在我的家族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我相信,书法人生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每一个热爱书法的人。让我们一起坚持对书法的热爱,用心去书写每一笔每一划,用汗水和努力去浇灌我们的书法梦想。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书写我的书法人生,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我相信,只要保持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我一定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甲辰春真堂王熙权

图片

胡力民

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书法乃中国文化之经典。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我布衣之后,弱冠随父习书,浸润翰墨。学柳颜十年,得其皮毛。后又练欧二十年,才渐通书道之精妙。四十岁主功魏碑,略有收获。书道之难,虽无过关斩将之险,但孤灯晓月半生,也并非常人所为。

回顾以往,感慨万千。厘清步履,自有收益点滴。一是,以为学心态从事书法,文字诞生流传乃以实用而存在,但作为艺术的书法,须按照本身的艺术规律去独立于社会。故要(做)书法学问。二是选对方向,走稳道路。要有以书法为乐、为荣、为道之人生态度和人文情怀,追求格调高雅与正大气象。三是在技法上广取博收,并严谨精到。在境界上,要求文雅、正大和高远。以多读书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学养,方可创作。

甲辰之春月 文安胡力民

图片

李彬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学书之道

其一、先今后古

我们那个年代学习书法的人,路径基本相似。都是学习启蒙阶段,受到身边写得一手好字的长辈或老师的影响,慢慢产生兴趣,继而手摹心追。

我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毛笔字钢笔字都好。他手抄的中医书放在家里一大摞,小楷居多。小的时候看到很多,求医者来家里诊脉,父亲随后给他们开中药方,小毛笔行草书行云流水跃然纸上,我时常看得着迷。以致于在心中时常浮现父亲开药方的场景,他潇洒自然的书写状态,就这样镌刻在我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变成一种书写自觉。

父亲偶尔也讲,一二句字是一个人的大褂子,是门面的话,写好了会受到人的尊敬。当然,那个时代想把字写好,不沾半点的名和利。一九七二年的一天,我随父亲去了一趟省城合肥,在合肥的三孝口新华书店购得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字帖。回到家中,没事就在父亲的手抄医书和柳公权的字帖之间自由切换、临写,对书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

其二、先专后博

先在一家一帖上下功夫,掌握用笔和结构,把字写像,继之写精写熟,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然后再广涉各家,于“真草行隶篆”每个书体里选一家一帖,反复临写,摹临对临背临,了解各种书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笔法变化熟记于心中,了解五种书体之间的笔法转换关系,增强书法通感。

三、先技后道

   技近乎道。高妙的技法可以进入道的境界。如孙过庭书谱所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是技法进入一定高度所呈现的天地之象。蔡邕《九势》有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刘熙载《艺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书法在笔法熟练之后,还要对书法创作中的阴阳关系“黑与白”、“方与圆”、“枯与湿”、“浓与淡”、“轻与重”、“提与按”、“粗与细”等进行体验和运用,同时还要对“经史子集”等国学经典进行学习研究,增加学养与开阔视野,增强哲学思辨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增加人生阅历。故而文以载道,文而化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甲辰之新春 青竹斋主 即兴书之

李彬

图片

编辑:李由

制作:李由

责编:张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