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pdf

 刘雁辉 2024-05-1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并发 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糖尿病不仅是代谢紊乱的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还是一 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最为常见最难治愈的疾病。对于这种 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国外大都采用磺脲类、双瓜类和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磺脲类的缺点是增加体重, 并可引起低血糖,双瓜类健、降糖药有胃肠道反应,易出现 乳酸酸中毒。葡萄糖抑制剂可引起消化道涨气腹泻等,由于 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大部分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有 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好造成周围神经病变以至终生残疾, 据文献报道在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的患者中,几乎100%的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 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品种尽管 种类较多,但是由于这些药有的价格偏高患者长期服用经济 负担重,难以坚持。有的短期内有效,但易复发疗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价 格低、综合性治疗疗效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的中药。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糖尿病 并发症的中药,它以黄柏、地夫子、川椒、丁香、五味子和 石榴皮为原料,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是:黄柏23~36、地夫 子16~28、川椒16~28、丁香11~20、五味子10~23、石 榴皮11~20。

本发明的药理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祖国医学 “痹症”范畴。主要疾病是气虚(或阳虚,脉络瘀阻)。气 虚则无力运血,血瘀则脉行迟滞,二者均可导致脉络瘀阻, 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这类病人的病理主要是周围 神经病变。根据这些特点,本发明选用黄柏、地夫子等六味 中药,它们组合在一起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抵抗周围神经 病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对于治疗I、II型糖尿病各 期末梢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由于本发明全部采用中药,中 药药源广阔,价格低廉,长期服用对肝肾无任何毒副作用, 而且本发明的治疗疗效巩固,不易复发。另外,本发明的制 作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治疗周期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以黄柏、地夫子、川椒、丁香、五味子和石榴皮 为原料,其具体组合实施例用下表1表示。

表1

名称                                   重量百分比含量(%) 黄柏 24  23  36  25  23  23  24  26  23 地夫子 18  20  16  17  16  28  16  17  16 川椒 18  20  16  18  17  16  28  l6  16 丁香 15  11  11  18  12  11  11  20  11 五味子 10  13  10  10  12  11  10  10  23 石榴皮 15  13  11  12  20  11  11  11  11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实施例:

将原料分别筛选去掉杂质,然后分别用烘干机烘干,用研 磨机研成细末,将细末用直径不同的筛筛分,筛下的细粉备 用。

按表1中的重量百分比称量各原料,将六味药混合均匀, 然后装入胶囊或装袋,每粒胶囊0.5克,每袋装20克。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本发明适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 变患者,口服和外用同时进行。口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 2~4粒,重者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次4~8粒,30天为 一疗程,一般服用1~6个疗程。服药期间配合药袋熏洗, 早晚各一次。

典型病例;

王某,男,68岁,89年患糖尿病,采用磺脲类,双瓜 类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血糖忽高忽低,99年开始出现 足部麻凉疼痛,皮肤变薄,皮肤温度低。

诊断:初期糖尿病史。

治疗:2004年2月来就诊,使用本发明2个疗程痊愈, 至今未复发。

赵某,女,57岁,94年查体发现患有糖尿病,曾服用 多种降糖药物,也未见疗效,足静脉回流不好,静脉淤血, 皮肤发暗呈花斑状,足部浮肿,皮肤干裂。2003年服用本发 明,3个月痊愈,至今未复发,血糖在正常范围波动。

用本发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200例, 治愈率为95%,有效率98%,复发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