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榜上有名 | 世界华人作文大赛(国家三等奖)

 又见雁儿飞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至山,行水

高二九班:刁鑫明

辅导老师:徐荷晓

看着山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我的身心也浸入这山水中去了。是宁静悠远的,思绪吹响前行的哨音,渡向横亘在远方的山水。

这是……,走向那畔小石潭,是如此的轻松顺利, 一定有“伐竹取道”的文人志士吧。我的视野也因此豁然开朗了。 这潭水是令人喜悦的,因为他很清,清澈到望不见旅人疲惫的面容, 望不见那沉积岁月的忧愁。只有那“皆若空游无所依”的鳞鱼,或许是因为和水融为一体了吧, 我的心也就此落下了,像鱼儿一样悠扬起来了,和潭水相互嬉戏起来了。 读不出那水中的冷冽与凄瑟,却读出了与水翩翩起舞的潇洒。我已闭上了双眼, 在竹林下的小石潭中,数着变又不变的水纹

一股桃花香气袭来。“哦?原来是这里啊”, 我抿开了双眼,便是桃花瓣飘落的样子。浮游于溪河之上, 共我流往世外源。告别那粉色的春风,进去那“初极狭,才通人”的大门,便是一片“屋舍俨然” 的景色了。阡陌旁的小路上,确有忙碌的人们。回过头才发现, 花瓣流走了桃花香似乎也淡寂在了这片祥和间。

啊!我面前确实是一幅画,一幅被定格了的画, 一幅定格在那时的画。纵使时年更替,桃花源依旧,变的是沧海和桑田, 不变的是对美好的追求和如水流般生生不息的期盼。

水也是会困乏的,他流得慢了, 也是在思考某个深刻的道理吧。我很感谢这位友人载我渡过这漫漫长河, 是时候该由我独自启程了,去更高的地方。

听树叶婆娑,那是迎接远客的声因风而起。

青石砖上,有着许多人的经历。慢慢地,慢慢地, 我触摸了那沁人的苔香和潺潺的鸟鸣,如同流水此起彼伏, 交织在通向高处的小路,是去追寻水的源头吧。

一步一步,一脚一脚,走向那遥遥难望的终点。不会怕, 有对水诺言的陪伴。山风拂去旅人的尘埃,送来温暖的来信,跨过今古的天堑, 却默默于此,侍奉着下一个到来的远客。在不远处的山岗上,有一块残缺的坟茔, 青草吱吖,迎着曦日,背向寒夜。走进了,上面并没有任何镌刻的思绪, 而山风恰是涌起,似乎在哀怨这一生的长度, 文字的短浅。可一束微光照来,献上了由树叶、山风、 鸟鸣、苔痕编成的释怀。若是某时,微光不再, 不变的仍是那个宁静的自然。

快到了。我看向身后的路,上去是如此坎坷, 而望下去却是如此近。云雾渐渐走来,笼上了原来的路,为山披抚上了一条纯白披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错的,一步一步,登上山巅, 便有了油然而生的欣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走遍大江大河,走遍千山万水, 最中意的仍是最高处的。

我仿佛是一只飞鸟,在云海遨游, 那阳光像是一双无形的大手,托起我。而我也明朗了,在光的浸润之下,我看到水波光粼粼, 云挥斥金光,树叶折射生机,世界不在昏暗之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谁知割去的不仅是阴昏的那一面, 亦离别了心中的阴沉。

夕阳西下,明媚人在天涯。

我循着古人的踪迹又走了一遍,才明白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就像是山水之间的巧妙平衡, 山静水动,并不完全。山也会崩碎重塑, 水也会沉寂不变, 而人也是这样的。

追求的是变化的人生,不变的, 正是这种追求。

至山,行水。

终归,终途。

作者风采

人生格言:所要做的事就像一辆无目的地的列车,他的前路不知通向哪里,但总会有各种美景萦绕在车窗外,伴随我们前进,开拓新的未来与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