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鹏|| 打尜

 乡土蓝田 2024-05-17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人文/村落/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史迹

打尜

王家鹏

童年似昨日,古稀一瞬间。人生最美好的少年时代充滿着天真单纯,无忧无虑的浪漫神秘色彩,仿佛踏进这个世界即是看不透的世事。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署夏还是寒风呼啸的隆冬,丝毫减退不了少年时代的狂热欢乐任性。
凡是50后出生的人们现已是颜苍鬓斑的古稀老人了。然而童心未泯,常常会寤思寐梦少时的乐趣轶事。而这种回忆也许对时有发生的老年痴呆症仿佛是一剂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的养生良药。回首荏苒岁月的苍桑,无羁绊的思绪犹如脱缰之马,神奇的少年时代犹在昨日。
我们的少年时代就在那五六十年代度过的。那时正是“瓜菜代”的“低标准″饥荒时期。穿着褴褛的衣衫,吃着苦涩的野菜树皮,喝着清汤照人的糊嘟,可這些丝毫影响不了少时乐趣的风彩。少年时代什么也不管,因家中的柴米油盐、穿衣日用全有父母操心。
那时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更无手机,电视、网吧了。玩得最开心的就数“打尜”了。
在中国浩瀚的文字宝库中,“尜”这个象形字十分生僻,许多人不认识它。然而,从五零后过来的人都曾玩过它。顾名思义,原来它是中间大而两头小的木制玩具。
打“尜”开始,玩伴们分成甲乙两组,每组三五人左右,然后在地上画一个一米见方的“月儿”。接下来是各组选一名为头的,在一块用“出嘣出”(儿时论输赢排行的手式游戏),甲方排第一,也就理所当然地发起了攻势。

先将“尜”放在“月儿”内,再用提前准备好的“尜板”击打“尜”的尖头,待弹起后尽力将“尜”打远,随后甲组几人依次将“尜”打得更远。乙组几人轮番将“尜”像接力赛那样往回“亚”(方言:扔、掷的意思),然而往回“亚”並不顺利,因对手几人手擎大竹笼接“尜”,接不住还则罢了,若接住会毫不留情地反方向“亚”向远方。
就这样,双方白热化的“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玩得淋漓尽致,忘掉了一切烦忧事。
经过反复较量,乙组终将“尜”“亚”到“月儿”附近不远处。此时乙组内还得选出一个胆大心细的将“尜”准确无误地“煎”(方言描准投的意思)入“月儿”内才算赢,进而变为攻势方,否则将会面临重蹈覆辙再当输家的危险。
幸好乙组精准到位,立马成为“挑战”方,而甲组则沦为被攻方。新的一轮玩战又打响了。
尽管等待他们的晚餐将是糊嘟煮野菜,然而他们玩得却是那样的开心酣畅;那样的单纯无邪;那样的淋漓尽致;那样的得天独厚。
五六十年代的童趣仿佛是一首激昂嘹亮,久唱不衰的优美旋律,时时响彻在耆耈夕阳的霞波中……

写于2024年5月


【作者为平台点题】


王家鹏,笔名广宇,网名孤涩,1950年生于蓝田县东门外涝池村距今500年的《御赐旗杆》官宦后裔之家。“老三届,”幼承家传,酷爱文学书法,略喜骚赋,常年在蓝田县马河南路门店经营诗书画装裱。

现为:省,市,县,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会员,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西安代表处邀请员,华夏财神文化研究会蓝田分会主席,中国王维诗画院副院长,西安白鹿原书画院行草指导,蓝田国画院院士,蓝田县华胥书画院副院长。曾为《灞水吟歌》,《蓝田生态旅游》等书作序。2020年“墨韻中国杯”全国书画大赛获奖者,作品多次省,市,县参赛展览获奖。


投稿文责自负,要求300字以上,【投稿前请仔细完善作品段落,字词引用,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作品原创首发请注明作品如有抄袭永不录取作品一周内没有发表请另投别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