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死亡间歇》:你别死了,我没空,去听演奏了先~

 书虫驿站 2024-05-17 发布于河北

.

.

.


- 览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死亡间歇》是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的作品,一本小书,一本冷幽默,或许萨拉马戈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乃是《失明症漫记》,而种草萨拉马戈作品的人也多是他诺奖获得者的头衔使然,诚然头衔不代表一切,却帮人们省去了很多麻烦,一如中国的高考。

萨拉马戈是九八年诺奖的获得者,其人出生于1922年,并于2010年过世,逝世后获得葡萄牙政府国礼般的对待,可见后世人对他的重视。

萨拉马戈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或许基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出身贫寒的他并没能获得很好的教育,无钱交学费半工半读的中学毕业后,他几乎是靠着自学成才跻身报界,做起了翻译,成为专栏作家。

萨拉马戈的小说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特殊的叙述排版以及更加鲜明的现实隐喻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萨拉马戈讲故事不按常理出牌,他的叙述逻辑并不遵循我们大众所认知的“因为所以”等等,而且他的小说你必须得“阅”“读”,讲的更明白一点就是,你得“念”,将之大声朗读出来。

因为他的行文中有许多的段落常常只用句号与逗号,或许就是人物行动同心理活动放到一起,好似你看到这个人手舞足蹈时也看到了对方灵魂的翩跹,这几乎就是小说实际书写时的一种“行为艺术”了,在读这本书我便在一些章节中见识到萨拉马戈的这种独特叙述方式。





《死亡间歇》这本小书,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劳模死神某天心血来潮摸了一会儿鱼后,世界乱成一锅粥的故事,另外作者在这本书中开的一个小玩笑是,萨拉马戈将死神赋予了性别,至少在外形上是一个拥有着绝对性别特征的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女人。

那么我们就先跟着这个故事的设定大胆想象一下,死神去摸鱼了,所以呢,没有人死亡。或许在普通人身边,他触手可及的范围内,一天没死人这并没有什么可稀奇的,但在全世界里没人死亡,你能想象世界会乱成如何模样吗?

殡葬场可以一天没生意,全球的殡葬场都没生意,这因殡葬场而带动的一切行业也就歇菜了;而另一个重灾区就是医院,快死了的、要死的都没死,可是也没活好到哪里去,该上的设备还得上,每天依旧车祸不断,但没人死,只管往医院里送,医疗设备严重不足,ICU病房大概一天就爆满了;另一个崩塌的地方大概是教堂吧,反正大家也死不了,没人需要祈祷上天堂了,天堂没了,地狱也没了,只有人间,养老院人满为患……

当然,以上是些比较“宏观”而又“现实”的未来猜想,你还可以八卦一下,那些等着继承大笔遗产的富二代们,那时大概他们也不用赶着生孩子争夺遗产了,老不死的这次真的“老不死”了;而君主制国家更有意思了,老国王不死王储只能是王储,毕竟一直期盼长生并永享君权的帝王梦终于实现了;而那些偷情意欲害死原配双宿双飞的人也变成了永世怨侣……

减肥以求身体健康的可以敞开了吃了,反正怎么吃都不会因吃而死;玩极限运动的也可以尽情“作死”,尽管“作”,死不了,此刻的人人都是那么强大;当然,那些高喊“子欲养而亲不再”的人也可以不留遗憾了,只是当爹妈不用再死时,他们醒悟、迟来的“爱”到底能维持多久?

所以,世界忽然不再死人,有人欢喜有人忧,而那时人类展示出的人性,大概比人拥有死亡权利时的人性更加赤裸、更加外露。

在书中,萨拉马戈用一个个极具反讽意味的小故事讲述了以上的种种应对方式、发展走向,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间“天堂”的壮观模样。

然而,到底是怎么回事,故事中的人们为什么都不死了?





离开现实主义方向的考虑,在给前面的反常一个解释的小说后半部,开始出现俗套但仍不失现实讽刺的情感故事,具体故事是这样的。

每一位将死之人都会收到一封紫色的信,这是死亡发出的,无人可以拒收,在信件到达之时便是那人魂归天国之刻。那日死神扛着冰冷的大镰刀来到了一位本将死去的人前,这是一位音乐家,因为寄给他的紫色信函两次三番的被拒收退回。

来到这里,死神看到这位大提琴手呼吸平缓而均匀,他正在睡觉,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还有一本打开的乐谱,那上面的正是巴赫的D大调第六组曲,这是一个孤独的音乐家,或许是对音乐的热情叫他必须将自身奉献于那些音符,他从没结过婚,家中只有一条狗作伴。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人拒收紫色信函?为何信会被退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死神在安睡的男人旁边坐了很长时间并不能知晓其中缘由,于是死神带着如此的疑问,决定用一周的时间,如同影子一般跟随音乐家寻找那个答案,无论如何也要将紫色信笺交到他手上。

当然,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死神提前写出了一星期的死亡预告函,并千叮万嘱一番后全权将寄信工作交托给了手上不会说话的好闺蜜——大镰刀,之后化身一名神秘的女性,穿越那扇从不曾打开过的“窄门”去找秃头大提手一探究竟了。

已经穿上活人、甚至时下流行服饰、浑身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女人,我们的死神当下跑去演奏剧场买了大提琴手参演的剧场票,在等待第二天的演出前,她临时下榻一家酒店,显然死神不需要睡觉,于是死神抱着一堆零食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等待黎明的到来。

演出当天,神秘的死神穿上新买的一条裙子,进到演奏厅的观众单间,单间里的死神备受瞩目,然而没人了解这个神秘人物。同样注意到死亡女士的音乐家并未在意这个似乎是专门来听他演奏的女人,自嘲遗憾之余却在后台见到未曾离开的死神。

音乐家被死神的神秘气息吸引,却又因往日生活的经历而胆怯不自信,这个平时无人问津的音乐家被死神完全脱离常理的见面搞得莫名其妙,不欢而散的两位各自回家。

在半夜一点时音乐家又接到死神女士的电话,女士告知音乐家自己手中有封要给对方的信,两方又是一番绕圈子的谈话后,死神女士约着与音乐家两天后的周六相见。

在这中间,音乐家尝尽了等待的焦灼与不安,心中设想了种种可能的幻想,本是对死亡的等待,在不知情的音乐家这里变成了爱情中的暧昧,而爽约的死亡女士更是叫音乐家痛不欲生,终于在周日的晚上,死亡女士敲响音乐家的门铃。

死亡女士进到大提琴手的家中,在那个大提琴室内,这名音乐家应死亡女士之邀为之演奏巴赫的第六号组曲,在演奏完之后死亡女士冰冷的手烫如火烧,他们手手相牵,凌晨一点,死亡女士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他们走进卧室,脱下衣服……

之后音乐家沉沉睡去,死亡女士起身来到厨房,将那封本该放到他枕头下的紫色信笺烧掉了,自此死神女士第一次感觉到了睡意,她来到那个男人身边轻轻拉下眼皮,沉沉睡去,而第二天,没有人死去。





后面短短的两章,一个俗套的故事解释了世界“死亡”停止的原因,这个结尾被许多读者诟病,发出诸如“果然男性作家的的书里就离不开性”等等这样的字眼。

坦白讲,我自己也觉得最后的结局不免俗套的叫人恶心,原谅咱真的是新时代的女性,这种高岭女神爱上落魄屌丝甘愿堕入凡尘的戏码真的叫人直呼受不了、辣眼睛,主要是这年头的人们,尤其是女性对男性“俯视”视角下的爱情实在没啥好感……

当然,若是我们将“爱终将战胜死亡”作为小说主题,这结尾也勉强能接受,甚至在我们没有被现代的思想与见识拔高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之前,这种写作的转折也很叫人称道,无奈题材非常出彩,技法未免过时。

同时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俗套,如此的被我们厌恶,不也正是对千百年来文学作品中大肆美化的“爱情”一个绝对的讽刺吗?

总的来讲,作为一本消遣的小书还是值得一览的,四星推荐。

Deer
左手文艺|右手嬉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