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 张义云 | 挖掘出版古代八景诗之见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4-05-18 发布于浙江




 挖掘出版古代八景诗之见




文/应可军 张义云

文旅融合是旅游持续发展的灵魂,文化和旅游资源相互促进,可以打造人文内涵的旅游精品,让自然景观更富神韵,文化体验尽显魅力。纵观全国影响力景区,无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佛道文化让四大名山,千年不衰,历史文化千年古镇重焕光彩,名人文化名扬天下,饮食文化深入人心,工匠文化带动产业崛起。
   
强化文旅交融,引领宁海旅游深层次发展理念。宁海现存各姓宗谱,世藻卷里一般都有八景诗。我国旅游胜地大都有八景十景之称,诸如西湖八景、燕京十景等等,同样,我县辖区内各镇,记载在册的尤以八景为多,现存约共有一千组左右。据查考,八景出自宋代名画家宋迪。他以湖南潇湘一带景物为题材绘制了八幅山水画名“潇湘八景”即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渔村落照。一时观者如云。潇湘八景登时声名鹊起。此时文人们纷纷仿照潇湘八景绘制了当地的八景。诸如宁海宋代就有马岙八景即五峰叠翠、双漳流清、阆泉漱玉、雪洞堆琼、星松挂月、书壹留读、琴室遗音、石笔书空等,一时其他镇乡各村,多用四言句列其本地景物。自此八景之称风行各地,其中不乏有十景十六景等。

   
明清时代正是编修地方志和家乘谱牒鼎盛时期,全县各地所居住的村落一般都会请名人将四周的大至名山塘河、小至庵院岩石绘成八景题诗作咏以壮本地风光。诸如连福八景、西洋八景、柘溪八景、南溪八景、黄墩八景等等。所掌握的材料表明,宁海比较大的行政村落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并有互相交叉的,不胜枚举,尽管作者之文化程度有所差异,平庸者不少,但也不乏有大手笔作品。如盖苍十景就有叶梦鼎、方孝孺等人题咏。无形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题咏中的地名多是当地的通用的流行的至今有些地名已经消失,可以在此找到痕迹,大多数是有据可查。借助于这些景诗,有根有底,是大有裨益的。几乎囊括了宁海各大景点及文化遗存,借助这些宁海古迹遗存、加快物化活化,重新焕发古八景新十景独特魅力;让景点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彰显宁海的时代价值。通过串“珠”成链,实现古景文化共建共享共赢;利用资源做强产业,把古景文化带建设成为美丽经济带。首先诗乡宁海是有文化底蕴和基础的。从八景的起源、发展可知,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早期八景基本上是没有人工雕凿痕迹的纯自然生态景致。而宁海胜景在积聚了文人独到的审美眼光、宏富的神思及文采,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后,便以其傲然的丰姿挺立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著名景致多脱身于山涧河谷、风云日月、湖泉潭树等自然地理及生态谱系,满载着传统宁海文人灿烂的思想、弥漫着地方文化的精髓,具有了生态及人文的厚重色彩,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同,而且基本是无缝对接。传统的八景形式,这是积淀甚深的镇乡文化,从一个侧面总结家乡的亮点,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从而使之发扬光大。这些诗作题材真实,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成为家乡文献。通过阅读这些诗歌,不仅可以启发开发景点的灵感,而且还可以提高景区文化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含金量极高的家乡品牌,是凝聚了建村历史、人文政治、诗词文化、旅游人居等诸种元素的文化结晶。好诗衬好景,不但可增加景点的文化韵味与历史感,也是对雅事风尚的一种志记;诗写得好,就易于传播,当八景诗为游客所传诵,大景区就深入人心,宁海全域旅游将久盛不衰。

    
保证挖掘古八景,组织出版的实施。古八景诗始于宋朝,盛行于明清,记载于家谱,需挖掘整理。从今天来看,大多诗情画意,有据可证,有的虽属于当时夸大其词,牵强附会。岁月沧桑,昔日景观有的已不复存在,或已面目全非,但绝大多数是有据可查,有相当价值。特别是对于旅游景点的开发,可以借助于景诗,较为集中地概括附近的景色,查根究底,是大有裨益的。这当然需要一个整理、发掘、研究的过程,各地的景点犹如散失的珍珠,用一条锦线连接在一起,便是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
   
县委宣传部文旅局领导重视,组织实施弘扬宣传。本人自应可军老师出版《宁海竹枝词》以来,一直关注文旅交融,个人建议县委宣传部成立领导小组,文联组织相关专家,负责成立编委,分工合作。挖掘由同乐老年大学文史班原家谱班,从全县各街道乡镇村家谱搜集,汇总编辑组。配诗,可由作协或诗协与传媒集团合作,确定形式、体例和要求,组织专家实施。

   
确定时间节点,保证挖掘出版经费。在发掘整理基础上,选取部分八景十景,结合各村文旅建设需求,年底前完成诗集,2025年再出诗解,所需经费由县委宣传部列入预算保证。
   
弘扬宣传,组织实施。古八景诗新十景诗由宣传部编写,教育局宣传推广,作为中小学生乡土教材,全民社区教育培训教材,纳入党校村干部教育范畴;文旅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串联成珠。打造一镇一品特色文旅,开发……

(开发)一村一特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客需求,提升旅游辨识度,增加旅游行为的组织模式,全方位真实呈现文化风貌,提高文化产品审美力,担供美好旅游体验,带动牵引我县第三产业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县全域旅游创建。

作者简介

张义云

张义云常诩義簿雲天、深甽柘坑龙溪人。原县社区学院、成人教育中心主任,县委县府第四届决策咨询委委员,县开放大学退休教师。闲来无事、思绪无桀、信手拈来、奇思妙想。癸卯兔年退休反哺家乡,创办龙溪山庄,建省发明协会、创造学研究会宁海工作站,文化传媒公司,拟建宁波市中小学劳动体验深甽基地,县科创实践基地。给其一张纸绘其一幅图。

□编辑:海燕文化
□图片:张义云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