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榆钱诗韵,岁月流芳/李明雨(黑龙江)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4-05-18 发布于黑龙江

榆钱诗韵,岁月流芳

                      
/李明雨(鹤岗) 

昨天去看我妈的路上,看到有人在摘榆钱,那熟悉的场景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童年时光,想起了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榆树、摘榆钱的欢乐情景。

榆钱,谐音“余钱”,听着喜庆、吉祥,像乡下孩子的小名。《本草纲目》载: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而此时的榆钱,这看似平凡的存在,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情愫。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这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笔下的榆钱。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榆钱在风中纷纷飘落,如同细雨般纷纷扬扬,环绕着树林和房屋,久久不愿离去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榆钱的轻盈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榆钱飘落的美妙场景。

“榆荚钱生树,杨花雪覆墙。”这句出自唐代诗人雍裕之的诗,形象地写出了榆钱如同钱币般挂满枝头,而杨花则似雪花般覆盖在墙壁上的画面。榆钱与杨花,一绿一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这里,榆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细节的捕捉与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力。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宋代诗人张舜民的这句诗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乡村风光图。水环绕着肥沃的田地,竹子围绕着篱笆,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少。这里的榆钱成为了时光流逝的象征,它的凋零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岁月的变迁。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和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买得榆钱沽白酒,紫微今日醉颜酡。”明代诗人李濂的这句诗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诗人用榆钱去换取白酒,然后在紫微花下尽情畅饮,以至于醉得满脸通红。榆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之物,更是诗人享受生活、追求快乐的媒介。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小小乐趣的珍视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追求。

榆钱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或被描绘成浪漫的景象,或成为时光的见证,或蕴含着生活的情趣。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榆钱本身的描写,更是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情感的深刻感悟和表达。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榆钱在不同诗人眼中的多样魅力,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

当我品味着这些关于榆钱的诗句时,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古代的诗人们一同感受那榆钱带来的美好与感动。它们让我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欣赏那些被我忽略的自然之美,去感受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诗意与情怀。榆钱虽小,但其所承载的诗意却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心灵的天空。

榆钱诗韵,岁月流芳。在这个榆钱摇曳的季节里,让我们再次沉浸在古代诗人的优美诗句中,感受那榆钱背后的诗意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这诗意的海洋中得到滋养和慰藉,在风雨中的人生旅途中,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诗与远方。

作家档案
   
李明雨,笔名,雨桐,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二十年多来,先后在《澳洲日报》《歌词》《杨子江诗刊》《阳光》《当代矿工》《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中国煤炭报》《龙煤专刊》等全国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达400多篇(首),约100万字,各类文学作品荣获国家、省、市征文大赛30多次。本人创作简介辞条被收入《中外散文诗作家大辞典》一书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