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8学写启功体,感觉很神秘

 齐贞俭书法专柜 2024-05-18 发布于北京
学写启功体,感觉很神秘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家。原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等,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兰亭终身成就奖”,2005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启功是满族人,属正蓝旗,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的第八代孙。作为旗人,他从小对乾隆时期的书法家特别推崇,而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普遍学习赵、董书法,因此,启功的书法总能流露出乾隆时期的唯美精巧,他刻苦临帖,深入思考,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就是用笔简约雅致,结字端庄肃整,笔画有粗有细,墨色也有浓淡,因此,学术界总结“启功体”特征为严谨精到、干净清朗。

     他在书界堪称“老顽童”,几乎人人都很敬重他,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其书写的匾额,培养出了很多学生,最后,颇具个性的“启功体”也就成型了。不过,对他的书体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启功体”是一大创举,也有一些人嘲讽“启功体”完全就是“木棍体”,没什么美感。但笔者认为,启功体还是很美的,很值得临摹学习、传承光大。

    启功对中国书法这一国粹的传承是有很大贡献的,编写出版了许多书法理论及书画等宝典,比如:《古代字体论稿》、《书法概论》、《启功书法作品选》、《诗文声律论稿》等等,留下了许多中国风骨,如:《启功谈书论画》,其中,既有古书画鉴定方面令人折服赞叹的精深研究、独到见解,也有对整个书法史的深入解析、精辟之论。

     笔者对启功体很是喜欢,早就想涉猎,为此,工作之余,兴趣乍来,便有心对启功书体进行了读帖,即兴书写了几幅,请亲朋好友们拍砖。

     这次书写了共五幅:《听古琴》、《宁静致远》、《德寿鸿昌》和对联《烟树远浮春缥缈,风传解与月徘徊》、《茶亦醉人何必酒,短墙当户坐看山》

相关链接:
《菜根谭》选句《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两幅三尺小书法《淡看俗尘繁琐事,慢品人间诗茶花》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心若有归宿日子会馨香,心若能随缘便会无烦恼,心若能超脱得失会淡然,心若懂感恩幸福便来临,心若有禅意豁然还开朗》
《花繁柳密处拔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