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父亲-面条的故事

 职场华哥 2024-05-18 发布于浙江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南方人,家族中也没有北方的血统,从小却不是很反感面食,任何面食我都能吃饱,面条、饺子、馒头、锅贴,从小生活在一堆不吃米饭就感觉没有吃饱的群体中,我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异类”。

  2015年父亲第一次生病住院,当时也没有太当回事,就在县城的医院进行治疗,记得当时治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住院一段时间,父亲就出院回家了,身体也恢复了不少。

  2016年夏天父亲的病又开始反复,这次病来的更严重,7月份我请假带父亲去了南昌的大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虽然没有严重但也没有查出问题来。

  7月份就安排父亲到南昌住院,一开始是在胸科医院进行治疗,原本以为很快就能回家了,那时候家里还种了几分地的花生,拔完花生就安排到南昌住院治疗。

  住院一段时间没有好转,这时候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骨髓穿刺检查”,检查的结果让我们感到“晴天霹雳”,多发性骨髓瘤,一种不常见的白血病。

  现在还记得和父亲从南昌检查回来,我们在南昌坐火车到泰和站下车,从车站回家,到了站台已经是中午,我问父亲要不要吃点东西。

  父亲那时候已经胃口很不好,就说想吃碗面,那知道车站的小店就没有面条,只好让人煮了一碗米粉,没有想到父亲吃完米粉不到几分钟就吐了。

  后来才知道,米粉是发酵的食品,而且不容易被消化,面条相对就容易被消化一些,但每次吃面条就会想起父亲当时的情景。

  7月份安排到南昌住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说有好转,记得当时母亲说父亲的睡眠比已经好,原本发白的头发现在也开始长出了一些黑头发。

  在南昌住院二个多月到中秋节前,父亲想回家了,这时候二弟和小弟接父亲回泰和继续治疗。

  中秋节也成了父亲在世的最后一个团圆日子,由于身体还在恢复期,原本喜欢喝酒的父亲也没有喝酒,只是我和弟弟喝了一点酒,因为还需要到泰和住院治疗。

  住院的日子父亲和母亲也会在县城的街道上散步,家里的亲戚朋友也经常会到医院来看望父亲,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好转,但心情整体还是不错的。

  进入12月父亲的状态就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让我回去,说父亲想回家了,我连忙赶上当天的列车回家,到医院已经是早上八点。

  医生正在安排透析,因为白细胞的增加,每隔一天就要进行一次透析,九点钟的时候父亲就说想回家,这个时候我连忙找来医生安排救护车送父亲回乡下老家。

  十点钟到家,我和母亲安排父亲睡在床上,还在收拾家里的物品,就听到母亲招呼我过去,父亲已经不行了,就这样在我和母亲的眼前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也许是父亲看到自己用了一生慢慢经营而建起的房子,院子还有各种物品,他没有说什么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我们。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八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小女儿从三岁的小孩已经快和我一样高了,她也许已经记不清爷爷的样子了。

  后来我自己想喜欢吃面条和父亲会做面条有关系,小时候家里曾经开过一段时间面馆,做的面条是那种手擀面,面条很简单,一勺猪油,一点盐,一点葱花,加上面汤,等面条烫熟后直接加在汤碗里就是一碗很好吃的葱花面,一碗面那时候的价格是五毛还是一元已经记不清了。

  今天在家也会给孩子们做面条吃,只是没有解释为什么,也许是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像我一样,留下父亲的一些记忆。

  今天我还是会不时去小店吃一碗面条,不为别的,只为回忆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