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厅堂式构架描述(下)简单实例

 LE的私家图书馆 2024-05-18 发布于广东

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营造法式》中对于四架、六架、八架、十架椽屋,不同梁栿和柱的组合方式,一共18例(延伸阅读:厅堂式构架描述之18例详解)。然而,现存实例表明,由于梁栿组合方式非常多,实际对建筑构架进行设计时,是可能突破这18例限制的。例如,镇国寺大殿,就用到了“六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的结构形式,这是《法式》未载的。

此外,通过上一篇18例详解可以看出,由于“梁栿承托椽数之和=房间之缝的总椽数”,因此在术语中可以省去一些梁栿的描述,使得“依照术语绘制建筑侧样”是可能的。但反过来,这些“省略”并不利于实现“依照建筑侧样得到术语”的逆过程,这之一逆过程,往往是古建筑初学者在参观访问一处建筑时所希望的。

因此,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下借助一些简单的“公式+术语”,归纳总结面对一座建筑描述其构架组合的方法。

总的来说,这种术语需要对“椽数-梁栿-用柱”分别描述。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分析“用二柱”、“用三柱”和“用四柱”这三种最常见的情况。

(1)用二柱

【公式】★ n架椽屋通檐用2柱

由于在一个结构剖面上,只有2根柱子,即前后檐柱,因此最长的梁栿只能通搭在前后檐柱上,用“通檐”二字加以描述。n=4时,采用四椽栿;n=6时,采用六椽栿。此时不必对描述梁栿。

下图为南禅寺大殿,用二柱,n=4,故称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

图片

▲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底图[唐]南禅寺大殿)

(2)用三柱

用三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中柱位于剖面对称轴上;其二,中柱不在剖面对称轴上。

对于第一种情况,有:

【公式】★ n架椽屋分心用3柱

由于在一个结构剖面上,有3根柱子,而中柱位于脊槫对于正下方(即对称轴上),因此中柱从中心对分梁栿,用“分心”二字加以描述。此时,所分得的每段梁应为“n/2椽栿”。

下图为平顺龙门寺山门,用三柱,n=4,故为“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

图片

▲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底图[金]山西平顺龙门寺山门)

对于第二种情况,有:

【公式】★ n架椽屋a椽栿对b椽栿用3柱(a+b=n)

由于在一个结构剖面上,有3根柱子,而中柱不在对称轴上,因此必须要对两根梁栿长度加以描述。假设这两段梁栿分别承托a架椽和b架椽,则这两段梁栿分别叫做“a椽栿”和“b椽栿”,同时满足“a+b=n”。

下图为洛阳祖师庙大殿,用三柱,n=6,中柱将椽分为6=2+4,故为“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架椽用三柱”。

图片

▲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底图[元]洛阳祖师庙大殿)

(3)用四柱

【公式】★ n架椽屋前后a椽栿b椽栿对c椽栿用4柱(a+b+c=n)

或  ★ n架椽屋前a椽栿后b椽栿对c椽栿用4柱(a+b+c=n)

由于在一个结构剖面上,有4根柱子,因此会有2根中柱,将梁栿分成a、b、c三段。完整的描述应当包括这三段梁栿,即a椽栿、b椽栿和c椽栿,同时满足“a+b+c=n”。

“对”字后面的为中间的梁栿,前后梁栿可冠以“前”、“后”二字。如果根据《法式》的惯例,称为“前后+a椽栿+b椽栿”,当然,另外一种更清晰的叫法是“前a椽栿+后b椽栿

下图为平遥慈相寺大殿,用四柱,n=7,两中柱分三段梁栿为7=1+4+2,故称为“七架椽屋前后乳栿劄牵对四椽栿用四柱”。

图片

▲七架椽屋前后乳栿劄牵对四椽栿用四柱(底图[宋]平遥慈相寺大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