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下奈绪] Concerto for Catherine (凯瑟琳协奏曲)

 周原樵翁 2024-05-18 发布于北京

 松下奈绪演奏Concerto for Catherine的视频。


[松下奈绪] Concerto for Catherine (凯瑟琳协奏曲)

《Concerto for Catherine》协奏曲— 凯瑟琳丨钢琴谱

  “感觉这首曲子就像是在说一个人生,尤其是那段激昂急促的部分,每次听着就有种心提到嗓子眼的感觉。还有后面钢琴弹得特别快的部分,有种说不出的悲怆。后来终于以为可以平息下来,可后来又开始了舒缓的激昂,真像是一波三折却锲而不舍的人生。每次听着我就会暗自感叹,这就是艺术,这就是音乐的艺术!”

  “小提琴是Catherine,钢琴是心爱的男子。最感动是提琴崩溃暴走后,钢琴温柔的介入,随后提琴小心翼翼的跟着,直到感受到安心后,开始和钢琴共谱高潮。最后一段似乎是回忆,注定没有结局的爱情,也是那么美丽。”

  “描述身怀绝症的Catherine对命运的抗争。开始听的时候感觉不深,随着曲子一遍遍萦绕,开始为其中的音符而颤抖。尤其是02:30呈现部结束后的奏鸣曲式展开部以及小提琴的华彩开始渐入佳境。曲子愈加澎湃,之后04:35~05:30再现部的主部与副部连接的过渡部分帮助达到高潮,最为精彩。这一段分两个层次,钢琴的每一个音符都与后紧扣,因期待后续的音符而找不到让人换一口气的间隔。钢琴协奏曲的魅(shu)力(chu)瞬间迸(bao)发(zha)!”

  “平和的钢琴仿佛在回忆过去,带有灰色和伤感。小提琴引出提问,命题变得积极。中间部分反复纠结,无法给出答案。然后钢琴继续演进,节奏开始从伤感变得积极,思辨、质疑,逐渐开始释怀,最终胸怀开阔起来,从最终的狭隘变得宏大。结尾时小提琴又重现主题,但已从伤感变得平和。”

 “ 而松下奈绪同样作为一个女性的演奏家与作曲家,她的这首曲子我同样听到了贝多芬的激进和杜普蕾的生命演奏法。整首曲子听下来更让我觉得是一个已经经历过了一生的人在回顾自己,从初生到已经近在眼前的死亡。

   所以我更喜欢叫这首协奏曲为Concerto for life。

  曲子的前3分钟都是以一种慢慢渐入的手法在引领着听者跟着这个故事走,小提琴的声音就像讲故事人的口吻,一字一句,缓缓道来,钢琴的伴随在诉述着整个故事的情调,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妇的相识相知,相爱相许,在繁花遍地中相爱,在郁郁葱葱中结婚,慢慢的,一个孕育许久的新生儿即将诞生在这个世界,现在的他还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所以一切都似乎带点挑逗,好像冥冥之中有声音在呼唤着他,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勇敢迈出自己的脚,去开始自己真正的生命。

    3分种后,小提琴紧张激烈的华彩,从强到弱,从弱渐强,一丝一弦的演奏都在表现着新生命在冲破最后的束缚,你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状态,脱离自己原本赖以生存的母体,他在渴望着从母亲体内出来的同时又经受着巨大的痛苦折磨,但最后的小提起凌厉的拨弦在告诉着我们,如同从树上熟透之后坠地的苹果,这个孩子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

  接着又是类似于前奏的缓奏,不过小提琴明显速度快了起来,新生儿的的身体和思维在以飞速的状态生长着,我们就像他的父母一样在等待着他的未来成长会成为什么模样。4:37秒开始,钢琴的速度也开始加快,而且重音明显增多,华丽的琶音就像孩子的成长在一幕一幕的刻画在我们面前,你看得到他的毛发生长,骨骼增强,身高突增。5:30秒之后,一个身材健硕,体型完美的少年已经出现了我们眼前,他承担着所有人的期望,他以我们都想象不到的速度美好的成长着,最后的高潮就像是看到托尼第一次穿上他上好颜色的华丽战衣一般,宛若新生。而后一段一段迭起的小高潮都在向我们演绎着少年长成之后的经历,生活,婚姻,少年的一生都在他所希望的生活中度过,当然也有遭遇烦恼和不顺利,但这一切少年都能以一种奋勇向前的精神去克服它们,从而使得自己在挫折和苦难之中获得了更多的精神力量。

    7:47秒之后,年轻的少年也即将走完自己的一生,似乎像是在经历过人生最后的一次全力以赴的拼搏之后,少年的身体开始渐渐的疲软了下来,一切的一切,就像自己还被孕育在母亲的体内的时候一样,少年回到了自己最初的形态。而重新回到我们眼前的是那个一开始就用平淡的口吻在跟我们讲着故事的迟暮之人,开始是什么样,现在的他就是什么样,似乎从来就没有那些故事,没有初生,没有死亡。

     而那么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说的又是谁呢?”

【咪音小贴士】

    这首曲子是用于日本电视台的历史特别节目《史上最大の女帝エカテリーナ 爱のエルミタージュ物语》(《叶卡捷琳娜二世情史》)的OP,同时也是日本电视台“Ermitazh美术展”节目主题曲(日语:エカテリーナのための協奏曲)。由松下奈绪x NAOTO x 松谷卓的新组合共同完成。三人在现场表演的后台会面中意气相投,决定共同演出,由松谷卓作曲,松下奈绪担任钢琴,NAOTO担任小提琴。

    该曲又名《叶卡捷琳娜的协奏曲》,《Concerto for Ekaterina》或《concerto for catherine》,Ekaterina为拉丁文俄名,也是保加利亚或马其顿的Catherine(叶卡捷琳娜)拼法。Ekaterina英文写法亦为Catherine,翻译为中文为凯瑟琳。下图为俄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亦称为凯瑟琳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亦在波澜壮阔的人生中谱写着自己的华彩缤纷。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协奏曲在音乐史中,一直是交响音乐中相对大众化的体裁,很少成为新的作曲观念的发端之地,但是往往更受到普通听众的欢迎。因为协奏曲当中既有乐队的强大力量和丰富色彩,又有独奏声部辉煌炫目的技巧表演以及细腻的感情抒发,协奏曲结合了交响性和乐器技巧,作曲家在这种结合中平衡着交响性和技巧性,而不同的听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协奏曲中得到满足,这也就是为什么协奏曲这一体裁一直受到许多人喜爱的原因。

音乐家简介

  松下奈绪,日本女演员、钢琴家、作曲家、歌手。1985年2月8日出生于日本兵库县。松下奈绪3岁开始学习钢琴,18岁考入东京音乐大学。她在2006年以作曲家与钢琴家身份,发行出道专辑。2006年在演出连续剧与电影忙碌行程当中,松下奈绪每一首曲子都认真诚挚地投入,专辑也收录了松下创作的2首曲子,体验出她的作曲才华。松下的钢琴演奏有着独特风格,自然不做作的气息,宛如轻声慢语,令人心情沈稳安和。

   松谷卓(Suguru Matsutani),1979年8月26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日本钢琴家、舞蹈家,擅长藤问流派舞蹈。松谷卓5岁开始学习钢琴和日本舞蹈。初中时接触了合成器,学会了电子合成器的录音方法。此外,还进入美术兴趣小组,专心致志于绘画之中。高中入校后进入吹奏乐兴趣小组,演奏单簧管。此后开始编曲。1998年未,他考取东京艺术大学的钢琴专业,从此下定决心踏上了自学成才之路。
   1998年10月1日,发行了首张专辑《epoch新纪元1./月台》。接着,次年7月23日发行了第二张专辑《epoch新纪元2./绯红》。此后也不断活跃在动画音乐、电视剧音乐、以及电视节目的音乐制作行列中。

  NAOTO(菅直人):1973年8月15日 出生身于日本大阪,是日本小提琴家,作曲家,编曲家。被称为“金发碧眼的小提琴家”。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器乐科毕业。在大学里从古典音乐转向流行音乐,获得全日本学生音乐比赛大赛的金奖,得到雾岛国际音乐节的奖励。在人气剧“交响情人梦”里有客串并参与了剧里音乐的配音制作。

琴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