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师说84 | NUS综合可持续设计毕业导师ZHOU:建筑本身就是一座自我维持的居所

 LAC_STUDIO 2024-05-18 发布于浙江



O = ONEZI

Z = QIANG ZHOU

本次很高兴能够邀请到QIANG ZHOU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QUESTION 1

O:您可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Z:大家好,我是LAC空间学部的周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综合可持续设计)专业。作为一名致力于建筑和规划设计的专业人士,我在国内外荣获了13个竞赛奖项和一项外观专利,部分作品也多次在专业杂志、书籍和网站上刊登,比如:在2017年悉尼CTBUH国际竞赛中荣获全球第二名,以及在2023年万科华西坝立面改造项目中荣获WAF世界建筑节入围奖等。我的成就还受到内蒙古电视台及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并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各大学术会议和论坛。

我的研究方向包括可持续建筑和城市设计与规划,主要领域涉及循环再生设计、智能城市规划、光伏电板集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社会参与与可持续城市发展。我旨在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可持续性挑战,为建设更加环保、高效和公正的城市与建筑提供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方案。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两段工作经历和一段实习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如何将设计理念顺利转化为实际项目。在工作期间,我积极参与了中车置业概念设计、万科华西坝立面改造项目、成都基准方中总部立面设计项目等十余项大小项目。同时,我还曾是自己共同创立的设计公司的合伙人,公司的年总产值达300多万。

在教学方面,我专注于指导学生如何制作专业的建筑和规划作品集,特别是针对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学生。我将用我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他们的梦想。如果你希望在建筑与规划领域有所建树,欢迎加入我的课堂,我们一起探索无限的设计可能性!

QUESTION 2

O:您在研究生期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NUS的学术氛围及教学风格对您有何影响?

Z:《ISD5104 能源与生态》这门课给我的印象是最深,也有很多课我都很喜欢,像关于:热带地区的绿色建筑和专业课的studio等等,但是,能源的再利用是建筑自我维持的基础,如何把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这才是城市的发展可持续的宏伟蓝图。

QUESTION 3


O:国外的经历对您的影响,国内外教学方式异同?

Z:思维和认知,我本身在做设计比较狂野和随性,在他们的系统性的教学中,教授思维和逻辑都很清晰指出我们团队的痛点,考虑整体的框架全面,国立主要以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和探索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

QUESTION 4

O:您对设计的独特见解,留学给您带来的设计理念的变化?

Z:在我理解设计的语言中,建筑本身就是人们的居所,在这样居所中,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舒适感等等,反而,剖开的功能的所致,却是一种消耗品的属性,建筑本身是有生命,而这样的生命却是,而不仅仅是追求功能性。怎么才能让它成为一种持久品呢?

▲和队友与教授的合影
因为我在本科期间,本科是张鹏举老师也是地域级的建筑大师,在他的身上看到很多建筑的朴实,在他的设计理念中学到《平实建造》的方式和逻辑,陆续也慢慢接触到了绿色建筑和未来城市再到净零能耗建筑思维,特别是,去了NUS读书才真正了解到什么可持续的建筑,像NUS的SDE4 是新加坡第一座净零能耗建筑,它结合了被动式设计、优化的主动系统以及现场太阳能发电,在提供高舒适度的同时减少了建筑的碳足迹。特别有趣的一点,如果建筑的能源能充分够给该建筑的话,能源供给过剩的话,还可以为周边的建筑提供能源的需求,且不是成为一位能为业主做工挣钱的工人,这个是很有趣。这个恰好反驳了建筑是一种消耗品的说法。建筑本身也是一座自我维持的居所。

QUESTION 5

O:可以介绍一下您在研究生阶段比较满意的作品吗?

Z: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地球的温度总共上升了0.8℃。未来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1.4 ~ 5.8℃,海岸以每年0.5米的速度后退,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90年。在这种环境下,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国图瓦卢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地方。

为了改造和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环境变迁以及其对当前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寻求一个新的人与自然的平衡点,打算在当地设计一种“生产者”,把所有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的图瓦卢国民搬迁到这种大楼中来,给人们提供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从而将图瓦卢的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方式折叠到垂直空间中来。


人,建筑,海洋生物三者之间,建筑充当了一种另类的“生产者“的角色,基于这种海洋建筑模式,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海洋国家。

QUESTION 6
O:学校通过作品集想要考察的本质是学生的什么能力以及您教育的心得?

Z:国外学校通过建筑作品集想要考察的本质通常是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技术实施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建筑作品集是学生展示他们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学校可能会关注作品集中的项目质量、创新性、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和社区的意识等方面。此外,学生在作品集中的个人风格和观点也会受到重视,因为这反映了他们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教育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启发思维、培养品格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尊重和包容个体的多样性,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QUESTION 7

O:您会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什么样的作品集会更受NUS审核官青睐?

Z:培养学生设计思维需要结合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启发式方法。学生通过理解设计原则、参与实际项目、跨学科合作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同时,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改进设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促进设计思维的全面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院校审核官倾向于欢迎具有多样性、原创性和专业性的作品集。学生应该展示清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与目标院校的课程和研究领域相契合。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术实力也是审核官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些能力能够有效地展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

QUESTION 8

O:平时都有什么兴趣爱好?

Z:我平时就喜欢看书,听音乐,制作EDM & Deep house的音乐,打碟。




图文来源:QIANG ZHO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