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7个乒乓要点——轻松应对强烈下旋球

 仁和堂老军医 2024-05-18 发布于广东

正手下旋球练好了,摩擦感觉就到位了,弧线也会控制好,反拉上旋球也问题不大,拉球也就过关了,今天重点从7个方面深入探讨正手拉球细节,希望对大家掌握正手拉球有所帮助。

掌握7个乒乓要点——轻松应对强烈下旋球

1.放松小臂

拉较强烈的下旋球时,身体重心要降的更低一点,前臂放松,跟大臂的夹角自然打开,这样才有更好的引拍距离。

2.引拍位置

如果是下旋球旋转不是太强,适当降低重心,用上腰胯的力量拉起来问题都不大,但是对于旋转较强的下旋球,必须放松小臂,把拍子降到膝盖以下的高度,引拍位置太高,不利于发力。但是也不能过度的往后甩胳膊,有些球友把球拍都甩到屁股后面了,这个完全没必要,而且大大降低了击球的稳定性。

3.击球部位

下旋越强的来球,击球部位应该越靠后。有人说,波尔拉下旋的拍面后仰,要摩擦球的中下部,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个人认为不能拉球的中下部。因为要拉球的中下部,要有很强的手腕条件能力,就是接触球的瞬间,用手腕旋转把球包住,如果做不到的话就相当于把球拖过去,根本不叫拉球。

实际上再转的下旋球,只要拉球的中部或者中上部,撞击加摩擦都是可以拉起来的。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一点点的加旋转,一个比较好的练习方法就是找长焦选手来练习拉下旋。因为和长胶选手打球,长焦是很难制造旋转的,拉一板下旋球,长胶回来的球还是下旋球,旋转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我们拉球制造的旋转强度,所以我们可以控制旋转一板一板的拉,技术好的可以把旋转控制的非常好,对培养拉下旋球手感非常有帮助。

掌握7个乒乓要点——轻松应对强烈下旋球

4.发力技巧

拉下旋球的时候,小臂最好不要提早发力,先控制拍子由下往上、前迎找球,触球瞬间小臂才发力收缩,找到那种把球“包”住再甩出去的感觉。小臂收缩要快,太早发力会不利于“咬球”的手感,球容易提早脱板。另外,初做练习时,先把摩擦的重心放在小臂收缩,手腕先相对固定,避免用腕不当走了远路。

5.协调发力

拉球时要运用腿-腰-手的合力,只靠前臂拉球是不够的。蹬腿-转腰-送胯要配合小臂的发力,把下身的力量用上了,可以为小臂发挥腾出很大的空间。身体协调发力,才能在击球瞬间把所有的力都传递到手指手腕,才能体会到“鞭打”的感觉。

6.迎前意识

拉下旋球一定要有迎前意识,如果身体没有重心转移的迎前动作,就代表没用上腿的力量。腿不使力,腰就很难发上力,这样一来就只有手臂的力量在拉球,球少了往前走的动力,往往造成摩擦过薄,球不往前走而下网。迎前不够也容易发生拉漏,或者造成拉球之后身体后仰的毛病。

7.步法到位

以上的重点都做到了,定点练习没问题了,接下来就要考虑结合步法来练习。让球友配合来发不同的落点,自己盯好球,预判好球的弧线,用右脚来踩实击球位置,再发力蹬腿,转腰引拍把动作做完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