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嚣张、随意欺凌他人呢?原因很扎心!

 子霄读书 2024-05-18 发布于北京

为什么有些人不怕得罪人?《资治通鉴》这段故事,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资治通鉴》记载,智氏家族的家主智伯在酒宴上,戏耍了韩家家主韩康子,还侮辱了韩康子的家臣段规。
但是,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在心上,智伯的族人智国,提醒他:你得罪了别人,难道不应该防备着他们的吗?
智伯满不在乎地说:开玩笑,我这么强大,难道我害怕别人给我找麻烦?我不找他们的麻烦,他们都已经烧高香了,怎么还可能来主动招惹我呢?
智国反驳智伯的观点,还引用了一句特别经典的名言: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大概翻译一下就是:
一个人屡次三番犯错,结下的仇怨又岂是在明处,就应该在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提防。聪明人能够谨慎处理小事,所以才不会招致大患。
智国是明智的:你跟人家吃个饭,就把人家给得罪了,还不防备着,还这么嚣张,蝎子、蚂蚁等这类小虫都能伤人,更何况一国的君、相呢?
但是,智伯估计是太自信了,根本不听智国的话!
智伯依然是我行我素,继续霸凌其他的同事,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智伯先是找韩家索要一块地盘,韩家给了,接着又找魏家索要地盘,魏家也给了,找到赵家头上,碰到了赵襄子这个“钉子户”,结果智伯这个横的,碰到了赵襄子这个楞的、不要命的,智伯纠集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结果,智伯又是太嚣张,不懂得团结韩魏两家,韩魏两家被赵家策反,最终,智伯兵败,身死族灭!
重读《资治通鉴》这段,你会另有发现。

智国的话,有没有道理呢?非常有道理!
但是,智伯为什么听不进去呢?
太嚣张了,太自信了,仗着自己有实力,所以,不把别人看在眼里!
智伯为什么这么嚣张呢?就像咱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他们凭什么那么嚣张呢?
我分析,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这些人的武力值比较强大,有强大的武力,有了别人无法抗衡的武力,为什么还要跟别人讲道理呢?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敢反对就解决谁。有随时解决别人的实力,根本不怕别人反抗。
第二,太相信自己的强大实力。自己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别人不如自己,为什么还要怕别人?为什么还要与人为善呢?为什么还要跟别人和谐相处呢?自己应该说了算,自己应该大权在握。手里有实力,还要跟别人讲道理,那不是脑子有病吗?
第三,别人实力那么小,怎么敢招惹自己呢?自己不去欺负他人,他人都得感谢自己,怎么还敢招惹自己呢?
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很多人就敢肆无忌惮地欺负别人,就像很多小人物,手里稍微有点权力,就敢随便划地收费,实现权力变现,一般人也不敢主动招惹麻烦,几个钱的事,破财免灾,花点小钱,自己方便。
正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心态,就像《资治通鉴》中这段,韩、魏两家,智伯欺负他们,霸凌他们,他们不正面对抗,而是妥协退让,祸水东引,他们总是在等着别人带头闹事,他们好趁机渔翁得利,但是,如果一直没人反抗呢?
还是赵人有骨气,足够硬气,面对智伯的飞扬跋扈,坚决不惯着他。
智伯以为,他有权力,有实力,别人不敢惹他,结果,打到最后,他不过是一个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纸老虎!
嚣张的人,可以一直嚣张吗?自然是不能!就像郑庄公所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但是,要待多久呢?谁也不知道答案,智伯当初也是强大无比,赵襄子只派了一个谋士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反水,强大的智伯,为他的嚣张带来了惨痛的代价,身死族灭!
真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衰亡也许只需要一瞬间,一个小人物,也许就能推动大变化。
其实,像智伯这种嚣张的人,身上都是人性的弱点,跟筛子似的,任何一点都足以致命。
所以,有人欺凌你,不用害怕,退一步去审视他,你就能找到反击点,这也是你制胜的关键点,正如赵襄子策反韩魏两家这关键一步。
历史从来不是历史,现实也从来不是现实,现实是历史的重演,历史是现实的过去。
我们或许无法从历史上吸取教训,但是,读历史依然有其意义所在,它会让你根据自身的处境,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会让你在不同的时间,读同样一段故事,有不同的感悟。
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思考,这也是读历史的魅力所在。
重读《资治通鉴》这一段故事,有所感悟,分享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