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南子·天文训》天体起源学说

 雅菲宝贝 2024-05-18 发布于重庆

武道春秋 · 百家术略

Wu Shi Chun Qiu Hundred Strategy

图片
图片
《天文训》由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刘安(前179-前122)是西汉皇族,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不仅组织了众多门客一起进行学术研究和著作编撰,还亲自参与其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天文训》的创作时代是西汉初年,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为学术研究和著作编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不断深化,对于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刘安作为淮南王,拥有优越的地位和资源,他招募了一批有才华的门客,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和著作编撰。在《淮南子》的编撰过程中,刘安与门客们广泛汲取先秦诸子的思想精华,结合当时的科学知识,形成了这部独具特色的综合性著作。其中,《天文训》作为《淮南子》的一部分,专注于探讨天文学的知识。

《天文训》不仅深入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天体的分布及运行规律等天文学的核心问题,还将历法、气象和音乐等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显示了作者们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在论述宇宙起源时,《天文训》提出了独特的天体起源学说,这一学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疑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和前瞻性。

在天地没有形成之前,世界是混沌不清、动荡不定的状态,深邃而模糊,因此被称为太昭。道是从虚无中产生的,虚无诞生了宇宙,宇宙又产生了气。气的范围是有限的,清澈轻盈的气逐渐升腾,形成了天;重浊的气则逐渐沉淀,凝结成了地。清澈轻盈的气容易结合,而重浊的气则难以凝结,所以天先形成,地后确定。天地的精华结合产生了阴阳,阴阳的精华又凝结成了四季,四季的精华则分散成了万物。阳气的积聚产生了热量,从而生成了火,而火的精华则化为了太阳;阴气的积聚则形成了水,而水的精华则化为了月亮。太阳和月亮的精华又化为了星辰。天空接纳了日月星辰,大地则承载了水流和尘埃。

过去,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一怒之下撞向不周山。结果天柱被撞断,地的四角也裂开了。因此,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也随之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水流和尘埃都归向东南。天的运行规律是圆的,地的形态是方的。方形代表深藏不露,圆形则代表光明。光明是气的散发,所以火被称为外景;深藏是气的含蕴,所以水被称为内景。散发气的天体起着施与的作用,含蕴气的地体起着化育的作用,所以阳是施与,阴是化育。天的不正气产生的是风,地气调和则产生雨。阴阳二气相互迫近,感应而成为雷,激荡而成为闪电,乱糟糟而成为雾。阳气如果胜过阴气就四散而成为雨露,阴气如果胜过阳气就凝聚而成为霜雪。

长着羽毛的动物,是能够飞行的种类,所以属于阳;有鳞甲的动物,是能够冬眠的种类,所以属于阴。太阳是阳气的主宰,所以春夏两季野兽开始活动,夏至时麋鹿会脱去旧角。月亮是阴气的宗主,所以月亮残缺时鱼的脑髓就减少,月亮晦暗时螺蚌的肉就瘦弱。火是向上升腾的,水是向下流动的,所以鸟能高飞,鱼能潜入水底。万物之间互相影响,本体与表现相应和,所以阳燧(一种取火用的凹面铜镜)一照到太阳就会燃烧起火;方诸(一种大蚌)一照到月亮就会有水珠凝结。虎啸则山谷风生,龙腾则彩云相随。麒麟相斗则会发生日食或月食,鲸鱼死去则会有彗星出现。蚕吐丝时则商弦断绝,贲星(客星的一种)坠落则海水泛滥。

统治者的情绪与上天是相通的,所以如果统治者诛杀暴君,那么就会狂风四起;如果统治者歪曲法律条令,那么就会虫害频生;如果统治者滥杀无辜,那么就会使国土荒芜;如果统治者政令不一,那么就会淫雨连绵。四季是天地的官吏;日月是天地的使者;星辰是天地的定期访客;彩虹和彗星则是天地的禁忌。天有九个区域,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角落,距离地面有五亿万里。五星、八风、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宫、太微、轩辕、咸池、四守、天阿等都是天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九野呢?正中央的叫做钧天,对应的星宿是角、亢、氐;东方的天区叫做苍天,对应的星宿是房、心、尾;东北的天区叫做变天,对应的星宿是箕、斗、牵牛;北方的天区叫做玄天,对应的星宿是须女(即织女星)、虚、危、营室;西北的天区叫做幽天,对应的星宿是东壁、奎、娄;西方的天区叫做颢天,对应的星宿是胃、昴、毕;西南的天区叫做朱天,对应的星宿是觜巂、参、东井;南方的天区叫做炎天,对应的星宿是舆鬼(即鬼宿星)、柳、七星;东南的天区叫做阳天,对应的星宿是张、翼、轸。

什么是五星呢?五行中的木对应东方,其主宰之神是太皞,其辅佐之神是句芒,他们手执圆规,管理着春天的生机;其代表星辰是岁星(即木星),其象征的动物是青龙,对应的音律是角音,所配天干是甲乙。五行中的火对应南方,其主宰之神是炎帝,其辅佐之神是朱明,他们手执秤杆,管理着夏天的生长;其代表星辰是荧惑(即火星),其象征的动物是朱雀,对应的音律是徵音,所配天干是丙丁。五行中的土对应中央,其主宰之神是黄帝,其辅佐之神是后土,他们手执准绳,统御着四方;其代表星辰是镇星(即土星),其象征的动物是黄龙,对应的音律是宫音,所配天干是戊己。五行中的金对应西方,其主宰之神是少昊,其辅佐之神是蓐收,他们手执曲尺,管理着秋天的收获;其代表星辰是太白(即金星),其象征的动物是白虎,对应的音律是商音,所配天干是庚辛。五行中的水对应北方,其主宰之神是颛顼,其辅佐之神是玄冥,他们手执秤锤,管理着冬天的储藏;其代表星辰是辰星(即水星),其象征的动物是玄武,对应的音律是羽音,所配天干是壬癸。月亮运行到四季的中月,岁星就移动三个星宿的位置;月亮运行到四方季月与四仲中月之间的月份,岁星就移动两个星宿的位置。二八一十六,三四一十二,所以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太阳每天移动十二分之一度,每年移动三十又十六分之七度,所以十二年绕天一周。荧惑星常在每年的十月进入太微垣的区域,受天地的制约后开始运行,巡视各星宿。它主要监视那些无道的国家,这些国家常发生叛乱、盗贼,以及疾病、丧事、饥荒和战争等灾难。荧惑星的出现和隐没没有一定的规律,它常常改变颜色和亮度,时隐时现。镇星以甲寅年为元年,开始出现在斗宿的位置,每年都镇守一个星宿。如果它应该出现而未出现,那么对应的国家就会丧失领土;如果它不该出现而出现了,那么对应的国家就会增加领土,同时农作物也会丰收。镇星每天移动二十八分之一度,每年移动十三又一百一十二分之五度,所以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太白星以正月建寅为开始,与荧惑星在早晨一同出现在东方,经过二百四十天后消失;消失后的一百二十天,又在傍晚出现在西方,再经过二百四十天后再次消失;消失后三十五天,又会在早晨出现在东方。太白星出现和隐没的时间,以辰、戌为开始,以丑、未为结束,每次出现二十天后消失。当它应该在早晨出现在东方却未出现,或者不应该在傍晚出现在西方却出现了,那么天下就会停止战争;如果它应该消失而未消失,或者应该出现而未出现,那么天下就会战乱频仍。辰星可以校正四季的时间,每年二月春分时出现在奎、娄二宿的位置,五月夏至时出现在东井、舆鬼二宿的位置,八月秋分时出现在角、亢二宿的位置,十一月冬至时出现在斗、牵牛二宿的位置。辰星出现和隐没的时间,也是以辰、戌为开始,以丑、未为结束,每次出现二十天后消失。如果早晨在东方没有观察到它,或者傍晚在西方没有观察到它,那么就意味着对应的季节气候反常;如果四季都没有观察到它,那么天下就会大饥荒。

什么是八风呢?在冬至日后的第四十五日,条风就会吹起;再过四十五日,明庶风就会吹起;再过四十五日,清明风就会吹起;再过四十五日,景风就会吹起;再过四十五日,凉风就会吹起;再过四十五日,阊阖风就会吹起;再过四十五日,不周风就会吹起;再过四十五日,广莫风就会吹起。条风刮起时,朝廷可以赦免轻罪之人,并除去办事拖拉的弊端;明庶风刮起时,朝廷可以修整疆界,治理农田;清明风刮起时,朝廷可以拿出钱币和丝织品,派遣使者出使诸侯国;景风刮起时,朝廷可以封赏有爵位和功劳的官员;凉风刮起时,朝廷可以报答大地的恩德,祭祀四方的神灵;阊阖风刮起时,朝廷可以收起悬挂的乐器,不再弹奏琴瑟;不周风刮起时,朝廷可以修缮宫殿和城墙;广莫风刮起时,朝廷可以关闭关卡和桥梁,执行刑罚。

什么是五官呢?五官指的是与五行相对应的官职,其中东方对应田官,南方对应司马官,西方对应理官,北方对应司空官,中央对应都官。

什么是六府呢?六府指的是十二地支中两两相对的组合,即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

太微是天帝的宫廷。紫宫是天帝的居所。轩辕是帝妃的居室。咸池是养水鱼的池塘。天阿是群神所在之处。四宫是负责守护和执行赏罚的地方。太微主宰南方朱雀七宿。紫宫执掌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左旋,每天转动一度,这样一年转完一周天。每年冬至时,太阳运行到峻狼山的位置;随后太阳每天移动一度,经过一百八十二度又八分之五度后,到夏至时就移到了牛首山的位置。这样反复运转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就完成了一年。天道的循环从一元开始,正月建寅,日月都会进入营室五度的位置。天道运行一元始七十六年,日月在正月再次回到营室五度的位置,这个时间周期被称为一纪。经过二十纪,也就是一千五百二十年后,日月星辰将再次回到甲寅元的起点。由于太阳每天移动一度,而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所以每四年会积累出一天的差距。因此,每经过四年,就会多出一天,即闰年。这样,每经过八十年,日历就会与原来的日期重合。子午、卯酉是两个相对的方位,称为二绳;而丑寅、辰巳、未申、戌亥则是四个斜向的方位,称为四钩。东北方是报德之维,西南方是背阳之维,东南方是常羊之维,西北方是蹄通之维。当冬至时,北斗星指向正北方,此时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开始萌生,所以冬至被称为德日。当夏至时,北斗星指向正南方,此时阳气达到极点,阴气开始萌生,所以夏至被称为刑日。当阴气达到极点时,它会向下延伸到地下的黄泉,因此这个时候不适宜挖地打井。此时万物都闭合藏匿起来,蛰伏的昆虫也开始进入洞穴冬眠,所以说德在室内。而当阳气达到极点时,它会向上升腾到天空的朱天位置,因此这个时候不适宜在山坡上建房。此时万物繁衍生长,五谷丰收,所以说德在野外。冬至时水会跟随太阳的运动而流动;夏至时火会跟随太阳的运动而燃烧。所以五月火气旺盛时水会渗漏;十一月水气旺盛时阴气会占据上风。阳气代表火元素而阴气代表水元素。当水气占据上风时就会出现湿润的天气;当火气占据上风时就会出现干燥的天气。干燥的天气会使木炭变得轻盈;湿润的天气会使木炭变得沉重。在冬至这一天有很多特殊的现象发生:井水会涨满甚至溢出;放在盆里的水也会溢出来;羊会开始脱毛;鹿的角会脱落;喜鹊开始做窝;此时太阳高度为八尺(约2.67米)在中午时投射的影子长度会达到一丈三尺(约4.33米)。到了夏至这一天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如流黄泽、石精出现、蝉鸣声响起、半夏生长等。此时蚊虫不会叮咬小牛小马等幼畜;猛禽也不会去捕捉幼鸟。在太阳高度为八尺(约2.67米)的情况下投射的影子长度会缩短到一尺五寸(约0.5米)。如果影子的长度变长了就说明阴气占据了上风;如果影子的长度变短了就说明阳气占据了上风。当阴气占据上风时就会发生水灾;当阳气占据上风时就会发生旱灾。

阴阳刑德有七种状态,被称为七舍。那么什么是七舍呢?它们分别是室、堂、庭、门、巷、术(道路)、野。每年十二月德会停留在室这个状态三十天;在冬至前后的十五天内德会分别向前后移动到其他状态;然后在每个状态停留三十天后再移动到下一个状态。如果德停留在室这个状态那么刑就会停留在野外;如果德停留在堂这个状态那么刑就会停留在道路上;如果德停留在庭院这个状态那么刑就会停留在巷子里;当阴阳相互协调时,则刑和德会同时出现在门口,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八月和二月,因为这两个月阴阳气势平衡,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也相等,所以说刑德合门,在门口相遇,意味着和谐与平衡。当德向南移动时则万物生长;当刑向南移动时则万物凋零,所以说二月时会合而万物生长;八月时会合而草木凋零,在两极之间共有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度的角度需要上升,太阳每天行进一度,每十五天为一个节气,以此来产生二十四个时辰的变化,如果北斗星指向子位那么就表示冬至到了,这个时节的音律与黄钟相应;如果北斗星指向癸位那么就表示小寒到了,这个时节的音律与应钟相应;如果北斗星指向丑位那么就表示大寒到了,这个时节的音律与无射相应,以此类推直到冬至再次到来完成一个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音律和自然现象发生变化。

斗杓代表小岁星,正月时指向寅位,月份从左边开始,依次经过十二个时辰。咸池则代表太岁星,二月时指向卯位,月份从右边开始,经过四个重要的节气,然后又回到开始,如此循环往复。面对太岁星而来的,会受到屈辱;背对着太岁星的,会强盛;在太岁星左侧的,会衰败;而在太岁星右侧的,则会昌盛。如果小岁星指向东南方,那么万物就会生长;如果指向西北方,那么万物就会凋零。所以我们不应该迎着它,而应该背对着它;不应该处在它的左侧,而应该处于它的右侧。这就是这个道理。大时,指的就是咸池,也就是太岁星;小时,指的就是月建,即小岁星。天道的循环从一元开始,正月建寅,日月都会进入指定的位置。天道运行,每年右移一位,十二年一个大循环,然后又回到开始,如此循环往复。

在淮南元年冬天,太一星位于丙子位置,冬至日对应甲午,立春日对应丙子。两个阴气单位和一个阳气单位结合形成二气,两个阳气单位和一个阴气单位结合形成三气。阴阳二气结合产生声音,阴气结合产生阳气,阳气结合制定音律,所以说五音六律。音律自我加倍成为日,日自我加倍成为时辰,所以有十个日和十二个时辰。月亮每天行走十三度七十六分之二十六度,经过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日就形成了一个月,而一年由十二个月构成。每年还会多出十日九百四十分之八百二十七日,所以每十九年需要加入七个闰月来调整。

在冬至日,太阳位于子午线;在夏至日,太阳位于卯酉线。冬至后三天就是夏至日。每年迁移六位,周而复始。在壬午日冬至,甲子日受到制约,此时木元素起主导作用,火焰呈现青色。七十二天后到丙子日受到制约,此时火元素起主导作用,火焰呈现红色。再过七十二天到戊子日受到制约,此时土元素起主导作用,火焰呈现黄色。再过七十二天到庚子日受到制约,此时金元素起主导作用,火焰呈现白色。再过七十二天到壬子日受到制约,此时水元素起主导作用,火焰呈现黑色。这样经过七百二十天后一年结束,到庚子日又受到制约。每年迁移六位周而复始。按照这个规律推算下去七十年后又会回到甲子日受到制约的状态。

在甲子日受到制约时应该实行柔和的政策、放宽禁令、打开关闭之门、疏通障碍、不要砍伐树木等措施;在丙子日受到制约时应该举荐贤才、赏赐有功之臣、设立诸侯、出售财物等措施;在戊子日受到制约时应该赡养老人和鳏寡孤独者、出售谷物、广施恩泽等措施;在庚子日受到制约时应该修缮城墙和护城河、加强禁令执行力度、整备武器装备以及警告官员不要违法乱纪等措施;在壬子日受到制约时应该关闭城门进行大搜查并严格执行刑罚制度以及限制人口流动等措施。

根据甲子日的五行属性不同会对天气和万物产生不同影响:如甲子日气燥浊则会导致天旱少雨;丙子日气燥阳则会导致雷声早响蛰虫早出;戊子日气湿浊则会导致胎儿夭折鸟虫受损;庚子日气燥寒则会发生战争;壬子日气清寒则春天会有霜冻。其他日子也会因为相互干涉而产生不同的天气现象如霆、夷、雹等。甚至还可以预测五谷收成和鱼虫活动情况以及草木生长状况等。

在春季最后一个月份即季春三月时,“丰隆”之神开始出现并带来雨水;到了秋季,“地气”不再收藏,开始收获和杀气腾腾,百虫也开始蛰伏。在这个时候,“青女”之神出现并降下霜雪。随着十二个月份过去,“青女”在仲春二月之夜结束其工作并收藏其寒冷之气。此时,“女夷”开始击鼓唱歌来管理天气和使五谷、禽鸟、草木得以生长。到了初夏四月时,谷物成熟雄鸠长鸣为帝王报告岁月变迁。因此,如果天空没有阴气,则万物不能生长;如果天空没有阳气,则万物不能成熟。

天空呈圆形地面呈方形,在它们之间道路交错纵横,在中心位置上有一个道存在,“日”代表德行,“月”代表刑罚,在每个月结束时万物死亡,在每个月开始时万物又重新生长,在远离山区时,山区中藏着精气;在远离水流时,则水中生物开始蛰伏;在远离树木时,则树叶开始枯萎飘落,在连续五天看不见太阳时,则说明太阳失去了它应有位置,因此君子不会与之同行,在太阳从旸谷升起,并在咸池中洗澡,在扶桑树上轻拂,这被称作“晨明”。当太阳登上扶桑树之巅,准备开始它的旅程时,这被称作“朏明”。

此后,太阳还有不同的位置和名称,如“旦明”、“蚤食”、“晏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下舂”。当太阳到达“悲泉”时,就开始停车休息,马也停下来,这被称作“悬车”。当太阳到达“虞渊”时,这就是黄昏时刻。最后,当太阳到达“蒙谷”后,夜晚就正式降临了,这被称作“定昏”。

太阳在虞渊的边缘落下,在蒙谷的岸边初露曙色。它运行经过九州七个星舍,总共要走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的路程。大禹根据这个将一天划分为朝、昼、昏、夜四个时段。夏至日到来时,阴气会侵入阳气,因此万物因此而凋零。冬至日到来时,阳气会侵入阴气,所以万物因此而复苏生长。白天是阳气的部分,夜晚则是阴气的部分。所以,当阳气旺盛时,白天就会变长而夜晚会变短;当阴气旺盛时,夜晚会变长而白天会变短。

天帝布置了四方的边界,用北斗七星来指挥运行,月亮每个月换一个星辰的位置,一年后又回到原点。正月时指向寅位,十二月时指向丑位,一年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当指向寅位时,万物开始萌动,此时的音律是“太蔟”。太蔟这个音律,表示的是万物虽然聚集但还未真正出来的状态。指向卯位时,万物茂盛地生长,此时的音律是“夹钟”。夹钟这个音律,象征着种子开始长出荚果。指向辰位时,万物开始振奋,此时的音律是“姑洗”。姑洗这个音律,表示的是旧的事物已经消失,新的事物开始出现。

当指向巳位时,万物已经稳定生长,此时的音律是“仲吕”。仲吕这个音律,象征着事物已经充实壮大。指向午位时,“午”就是相违背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蕤宾”。蕤宾这个音律,表示的是万物已经安定并服从于天道。指向未位时,“未”有隐晦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林钟”。林钟这个音律,表示的是引导并制止万物过度生长的力量。

当指向申位时,“申”就是伸展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夷则”。夷则这个音律,表示的是要改变原有的规则,德的力量已经开始消退。指向酉位时,“酉”就是饱满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南吕”。南吕这个音律,象征着万物已经充分发展并壮大。指向戌位时,“戌”就是消灭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无射”。无射这个音律表示的是万物开始进入收敛的状态而不再有贪得无厌的情况。指向亥位时,“亥”就是阻隔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应钟”。应钟这个音律表示的是对钟声的响应和顺应。当指向子位时,“子”就是此、这里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黄钟”。黄钟这个音律表示的是钟声已经变得洪亮并呈现出黄色(或可理解为成熟、收获的象征)。最后指向丑位时,“丑”就是纽结、连接的意思,此时的音律是“大吕”。大吕这个音律表示的是万物开始有序地退去。

当月亮加临卯酉两个方位时,阴阳达到平衡状态,白天和夜晚的时间相等。所以说规矩产生和消亡都有它的道理和规律可寻,衡量事物的长短轻重也都有其标准和依据存在其中,“道”就是这个四时更替和万物生长的根本原因和规律所在,“道”也被称作“矩”。

“道”的起始点可以看作数字一,但单独一个“一”并不能产生新的生命或事物,因此需要分化出阴阳两种力量来共同作用才能使得万物得以生长繁衍。所以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所在。在自然界中每三个月可以看作一个时段或者季节,在进行祭祀活动时通常会用三碗饭来表示礼节之意;在办理丧事期间会进行三次踊跃来表示节哀之意;在军事上则会重视三次罕见的机遇来制定战略计划。这些都是以三为基数进行参考和运用的例子。

将三与其他事物相结合可以得到很多有趣且实用的规律和结论:比如三个三相加得到九这个数字;黄钟律管的长度被定为九寸并且与宫音的音调相对应;将九进行自乘运算可以得到八十一这个结果;因此黄钟律数也就被确定为八十一这个数值了。其中“黄”色代表了土德的颜色,“钟”则代表了聚集和汇聚之意;当冬至日到来时阳气开始上升并聚集在土中使得土地呈现出黄色,因此称之为“黄钟”。另外,在音律中一共有六个基本音级,它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雌雄两组,每组各有六个音级,合计十二个音级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

在十二个音级中,每一个都可以通过三次相乘得到其具体的数值,并且这些数值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如黄钟作为宫音其数值为八十一,并且与十一月份相对应;而下一个音级林钟的数值则为五十四,与六月份相对应;以此类推可以得到所有十二个音级的数值和它们所对应的月份。同时,在这些音级中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五音(宫、商、角、徵、羽)来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并且还可以根据这些关系来推算出其他相关事物的属性和特征。比如,在五行中“土”与“黄色”相对应,在五味中则与“甘味”相对应;在五声中则与“宫声”相对应;在人体的五脏中则与“脾脏”相对应等等。这些都是通过阴阳五行等理论来推导出来的结论和规律。

此外,在古代中国还有一套完整的度量衡制度来规范和统一各种测量单位和方法。其中长度单位有尺、寸、寻等;容量单位有升、斗、斛等;重量单位则有铢、两、斤等。这些单位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换算关系,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换算来得到其他更复杂的单位或数值。比如,在古代中国一斤被定义为十六两,并且一斤又可以分为若干两或钱等小单位来进行具体测量和使用。同时,在古代中国还有一套完整的历法体系来指导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等活动,其中就包括了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概念和应用方法。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结晶,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因此,音律历法的数量规律,体现了天地的自然法则。对于“下生”的音律,其频率是基准音的两倍,但要再除以三来确定具体音高;对于“上生”的音律,其频率是基准音的四倍,同样再除以三来确定。月亮的运行周期开始于甲寅,经过一个周期到达甲戌,再过一个周期到达甲午,经过三个周期后又回到甲寅的起点。每年,月亮的位置都会移动一个星辰,立春之后,它移动到新的位置并继续其运行轨迹。根据前三后五的规律,所有的事务都可以得以推进。

月亮在每个方位的停留,会影响该方位的生物行为,比如蛰伏的昆虫开始挖洞穴居,喜鹊也开始筑巢作为自己的家。当月亮在寅位时,朱雀在卯位,勾陈在子位,玄武在戌位,白虎在酉位,苍龙在辰位。寅位代表着建设,卯位代表着除去,辰位代表着满足,巳位代表着平稳,主要意味着生长。午位代表着稳定,未位代表着执着,主要意味着陷入。申位代表着破败,主要意味着衡量。酉位代表着危险,主要意味着变化。戌位代表着成就,主要意味着稍有德行。亥位代表着收获,主要意味着大德。子位代表着开放,主要意味着新的岁月的开始。丑位代表着闭合,主要意味着月亮的周期结束。

当月亮在寅位时,这一年被称为“摄提格”,其阳性象征的岁星位于斗、牵牛,十一月早晨从东方升起,与东井、舆鬼相对。以此类推,月亮在不同的方位,岁星的位置和名称也有所不同。

月亮所在的位置被称为“德”,与之相对的星辰被称为“刑”。德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我加倍变化,而刑的位置则根据五行的相克关系进行转变。当月亮运行到甲子位置时,刑和德在东方宫位结合,通常刑会转移到它所不能克制的位置,这种结合和分离的状态每四年一个循环,分离十六年后又会重新结合。分离的原因是因为刑不能进入中宫,而转移到木属性的位置。

月亮所在的位置对其它星辰有影响,比如朱雀会出现在月亮前一个位置,钩陈在后三个位置,玄武在前五个位置,白虎在后六个位置,当虚星和钩陈相遇时,天地就会重叠在一起。

每一天都有阴阳刚柔之分,比如甲日刚,乙日柔,以此类推。五行的生长周期也各不相同,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推算出各种事物的兴衰周期。

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天道运行的规律,就要以太阳为主,六月时太阳正当空,然后向左周转运行,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与太阳的位置相对应。当天地重叠在一起时,之后就不会有什么灾祸了。这就是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吉凶的方法。如果要利用月亮的位置来进行战争或攻击,就要遵循左前为刑,右背为德的规律,攻击钩陈相对的冲辰位置,这样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了。

星星的方位,正月对应营室,二月对应奎、娄,三月对应胃,四月对应毕,五月对应东井,六月对应张,七月对应翼,八月对应亢,九月对应房,十月对应尾,十一月对应牵牛,十二月对应虚。关于星星的分度,角有十二度,亢有九度,氐有十五度,房有五度,心有五度,尾有十八度,箕有十一又四分之一度,斗有二十六度,牵牛有八度,须女有十二度,虚有十度,危有十七度,营室有十六度,东壁有九度,奎有十六度,娄有十二度,胃有十四度,昴有十一度,毕有十六度,觜巂有二度,参有九度,东井有三十三度,舆鬼有四度,柳有十五度,星有七度,张、翼各有十八度,轸有十七度,总共是二十八宿的度数。

星星对应的地理分布,角和亢对应郑国,氐、房、心对应宋国,尾和箕对应燕国,斗和牵牛对应越国,须女对应吴国,虚和危对应齐国,营室和东壁对应卫国,奎和娄对应鲁国,胃、昴和毕对应魏国,觜巂和参对应赵国,东井和舆鬼对应秦国,柳、七星和张对应周国,翼和轸对应楚国。岁星停留的地方,五谷会丰收,而它所对冲的地方则会有灾祸。如果岁星应该在某个位置而不在,跑到其他地方去了,那就意味着那个国家将会有死亡和国破家亡的灾难。月亮在春天时,它的作用应该是施行柔和、温暖和仁慈;在夏天时,应该是传播和宣扬光明;在秋天时,应该是修缮和准备兵器;在冬天时,应该是勇猛、刚毅和坚强。每三年气候会有一次小变化,每六年会有一次大变化,所以每三年会有一次饥荒,每六年会有一次衰败,每十二年才会有一次康复。天干与国家的对应关系中,甲对应齐国,乙对应东夷,丙对应楚国,丁对应南夷,戊对应魏国,己对应韩国,庚对应秦国,辛对应西夷,壬对应卫国,癸对应越国。地支与国家的对应关系中,子对应周国,丑对应翟国,寅对应楚国,卯对应郑国,辰对应晋国,巳对应卫国,午对应秦国,未对应宋国,申对应齐国,酉对应鲁国,戌对应赵国,亥对应燕国。甲乙和寅卯对应五行中的木,丙丁和巳午对应五行中的火,戊己和四季中的每一个季节对应五行中的土,庚辛和申酉对应五行中的金,壬癸和亥子对应五行中的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子元素生成母元素被称为义,母元素生成子元素被称为保,子母元素相得益彰被称为专,母元素克制子元素被称为制,子元素克制母元素被称为困。用相生的关系去攻击,就能取得胜利而不会被报复;用相得益彰的关系去办事,就能取得成功。以义为原则去行事,就能功成名就而不衰败。以保为原则去畜养,就能使万物繁荣昌盛;以困为原则去行事,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灭亡。北斗星有雌雄两颗星,十一月开始运行于子的位置,每月移动一个星辰的位置,雄星向左运行,而雌星向右运行。到了五月,两星在午的位置相遇,这时需要避免刑罚;到了十一月,两星又在子的位置相遇,这时需要谋划德行。月亮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星辰被称为“厌日”,在厌日这一天,不适宜进行任何活动,因为会遭天谴。只有缓慢地行走和勘察地形是可以的。雄星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雌星的位置,所以被称为奇辰。数目的计算从甲子开始,子母相求,它们相遇的地方就是相合之地。每十天和十二个时辰周而复始,共六十天,其中有八次相合的机会。如果相合发生在岁首之前则不吉利,可能会导致死亡;如果相合发生在岁首之后则是吉利的,不会有什么灾祸。各种天干地支与国家的对应关系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甲戌对应燕国,乙酉对应齐国等。当月亮、小岁星、普通星星、太阳和时辰这五神都在同一天相遇时,那天可能会出现云彩、风雨等天气现象,这对国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预兆。

在天神中最高贵的莫过于青龙了,也被称为天一或月亮。月亮所在的位置是吉祥的,应该面向它而不是背对它。而北斗星所指的方向则是凶兆,不应该与之对抗。天地创造了万物并分别赋予它们阴阳属性阳从阴中产生而阴也从阳中产生。阴阳相互作用使得四个方向都通畅无阻。因此世间万物才得以生死轮回、繁衍生息。所有动物中最尊贵的就是人类了;而人体上的各种孔窍和肢体都与天相应相连通。天有九重天之分而人也有九窍之分;天有四季来控制十二个月份而人也有四肢来支配十二个节气;天有十二个月份来控制三百六十天而人也有十二肢来支配三百六十个骨节。所以那些违背天意、逆天而行之人必定会遭到惩罚和报应。

从冬至日开始计算到下一个正月初一所需天数可以预测百姓口粮是否充足:如果这段时间内共有五十天,则预示着百姓口粮将会很充足;如果不足五十天,则每天会减少一斗口粮;如果超过五十天,则每天会增加一升口粮。这是因为每年都有一个主管粮食收成的神灵在起着作用。

摄提格的那一年,收成情况是:早春干旱,晚春水涝,稻谷生病,蚕丝减产,但大豆和小麦丰收。百姓的口粮供应为四升。此时,天干的寅与地支的甲相对应,称为“阏蓬”。到了单阏的那一年,年景变得和谐,稻谷、大豆、小麦以及蚕丝都丰收,百姓的口粮增加到五升。天干的卯与地支的乙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旃蒙”。执徐之年,早春会遇到干旱,而晚春则有水涝,会出现小规模的饥荒,蚕丝减产,但麦子会成熟,百姓的口粮减少到三升。此时,天干的辰与地支的丙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柔兆”。到了大荒落之年,会有小规模的战争,蚕丝稍有丰收,小麦丰收,大豆生病,百姓的口粮只有两升。天干的巳与地支的丁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强圉”。敦牂之年,会有大旱,蚕丝丰收,稻谷生病,大豆和小麦丰收,但禾苗不长,百姓的口粮仍然只有两升。此时,天干的午与地支的戊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著雝”。协洽之年,也会有小规模的战争,蚕丝和稻谷都丰收,但大豆和小麦不长,百姓的口粮增加到三升。天干的未与地支的己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屠维”。涒滩之年,年景和谐,伴有小雨,蚕丝丰收,大豆和小麦也丰收,百姓的口粮为三升。天干的申与地支的庚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上章”。作鄂之年,会有大规模的战争,百姓会生病,蚕丝不丰收,大豆和小麦也不长,禾苗还会生虫,但百姓的口粮增加到五升。天干的酉与地支的辛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重光”。掩茂之年,会出现小规模的饥荒和战争,蚕丝不丰收,麦子不长,但大豆丰收,百姓的口粮有七升。天干的戌与地支的壬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玄黓”。大渊献之年,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大饥荒,蚕丝的生产会恢复,但大豆和小麦仍然不长,禾苗还会生虫,百姓的口粮减少到三升。到了困敦之年,会有大雾和水灾,蚕丝丰收,稻谷生病,大豆和小麦也丰收,百姓的口粮为三升。天干的子与地支的癸相对应,这一年被称为“昭阳”。赤奋若之年,会有小规模的战争,早春有水涝,蚕丝不生产,稻谷生病,大豆不长,但小麦丰收,百姓的口粮减少到只有一升。

为了确定东西方向,可以在清晨日出时,先在东方立一根表木,然后在离这根表木十步远的地方手持另一根表木,通过这两根表木来观察太阳从北方地平线上升起的位置。当太阳升到适当高度后,再在东方立一根表木,并通过这根表木和原先西方的表木来观察太阳从北方地平线降落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确定正东和正西的方向。如果在冬至日观察,太阳会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到了春分和秋分,太阳会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而到了夏至日,太阳则会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如果想要知道东西和南北的广阔程度,可以设立四根表木构成一个方形的区域,然后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的位置来确定。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每年天时的变化和农作物的收成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天文知识来确定方向。这些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